在湘西的迷霧中,湖南妹子九月踏上了尋找「趕屍」秘法的征途,卻不知每一步都踏在生死的邊緣。古老的秘密即將揭開,但真相遠比她想象的要殘酷。
令人戰栗的「趕屍」文化
九月,不僅是社交媒體上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還是經央媽蓋章的國家非遺「確山鐵花」千年來第一位女傳人。
九月表演「打鐵花」、「火壺」等非遺文化技藝
從習得民間絕技「火壺」到成功雕出巨型冰雕龍,她每一天都在解鎖新技能,網友們笑著嫉妒哭著羨慕:「還有什麽是九月不會的嗎?」
九月與團隊共同創作的冰雕巨龍
數月前,一位網友玩笑似的留言建議九月去學習湘西非遺文化「趕屍」,她相當誠實地露了怯:
「我不敢……」
確實,面對這項駭人聽聞的技藝,不要說一個小姑娘了,正常人都會發怵。
如果說之前學習的打鐵花、舞動火壺等技藝更多的是需要身體素質耐造,「趕屍」則是實實在在地挑戰著心理承受力。
然而,作為湖南妹子,九月從小便對湘西「趕屍」文化的秘聞充滿好奇:
「湘西真的有‘趕屍’嗎?人死了真的還能‘走’回來嗎?」
如今,神秘的「趕屍匠」職業逐漸消失,小說和影視作品裏的渲染更是給它增添了詭譎恐怖的色彩。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在秘密消失之前,九月鼓起勇氣,決定深入「趕屍」文化的腹地,展開一段跨越陰陽的旅程。
百年湘西的血與淚
經過入鄉探訪,九月覓到了一位「趕屍」文化的傳人並願意將秘法授予她。師傅說起了百年前,自己的祖輩是如何成為「趕屍匠」的。
在兵荒馬亂、戰爭頻繁的年代,村裏許多人家的三代男丁全都上了戰場——上至6、70歲的祖父,到3、40歲的父輩和13、14歲的孫兒,卻不幸罹難。由於地處偏遠,為了讓親人魂歸故裏,婦孺們賣了耕牛湊了錢財,請「趕屍匠」去到千裏之外將屍體帶回來。
由於武器的重創,許多戰死的屍體很難帶回來,婦女幼兒們守在村口苦苦守望,待「趕屍匠」歸來時,只是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把故人的耳環,這只是張家丈夫的,那只是王家兒子的……
落葉歸根,是遠離故鄉之人最後的心願,也是守在深山裏的親人最深的盼望。
九月聽聞後,長嘆一口氣,在心中沈吟道:「原來他們並不是電影裏會咬人的怪物,而是用血肉之軀換來後世和平的英雄……」
「師傅,我想學。」九月擦拭了噙在眼中的淚,對師傅堅定地說。
第一關:練膽量
「第一關,是去取一片梧桐葉。」師傅說。
「這個應該不難吧……」九月聽到後的第一反應是「簡單」,她自信「上刀山下火海」的苦都能吃得下來,爬樹摘樹葉那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沒想到師傅繼續說道:「你晚上一個人,去到山上,看到一座土地廟後繼續往前走,穿過樹林就能看一片墓地。你找到墓碑最高的那一座,我在上面放了一片梧桐葉,上面寫了字,你把它帶回來給我。」
「啊?」九月驚愕地睜大了雙眼。
一想到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一個人去墓地她就頭皮發麻。但是既然立下了學習「趕屍」的誓言,就不能打退堂鼓,走夜路、練膽量只是成為「趕屍匠」的第一步。
九月跟隨師傅走到一座黑黢黢的山前,深呼吸一口,開啟手電照明,便告別了師傅踩著泥路上山了。
耳邊只有「刷刷」的雜草劃過褲子的聲音,不起眼的蟲子在燈光照射下快速地交織跳躍進光柱兩側的黑暗。九月只覺得心跳加速,看起來並不陡峭的山坡,竟然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
繞過殘破的土地廟,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深不可測的密林,九月都快哭了,那看起來就是一個深淵,潛伏著未知的生物。
「或許不是‘生物’也說不定。」九月自言自語。沒想到,害怕到極點後竟然能被自己荒誕的念頭逗笑了。
「我可是‘確山鐵花’女弟子啊,一身正氣誰怕誰!」九月回想著自己在熾熱的火花中舞蹈、敲擊出漫天星火的畫面,頓時身子暖了幾分。一心想著取回梧桐葉的任務,不再幻想不存在的危險,九月便沒那麽害怕了。
她的突然到訪驚起樹梢上的兩三只寒鴉,撲閃著翅膀飛走了。這片陰森的樹林幾乎沒人會在晚上到來,九月這個小姑娘,就這麽天不怕地不怕地穿了過去。
待到眼前變得開闊時,她知道自己勝利在望,面前就是墓地了,她定了定神,一眼便看到了最頂上那座最高的墓碑,她記得師傅說那是以前村裏最潑辣的婆婆的墓,大家都怕她。
「打擾了婆婆,」九月在墓碑前深深鞠了一躬,在心中誠懇地說:「希望您保佑我完成任務,繼續學習非遺文化。」
九月以前所未有的鎮定和輕巧,很快就取到了師傅留下字跡的梧桐葉,下山的路程也變得出乎意料的愉悅和快速。
當她把樹葉交到師傅的手裏時,師傅對她投向了贊許的目光,師傅知道,這個看起來瘦瘦小小的姑娘,她已經準備好了。
第二關:練勁兒
屍體並不能自行移動,那麽「趕屍匠」在沒有車馬的幫助下,是怎麽把屍體帶回來的呢?
師傅說,「趕屍」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背屍法」,就是一名「趕屍匠」靠自己的體力硬生生地背著屍體走回來,這是入門級的,只要膽子大、有力氣、會走山路就能做,一次只能「趕」一個屍體回來。
第二種是「藥屍法」,也叫「趕活屍」,此法無確切資料記載,已經失傳。相傳,湘西有「趕屍匠」讓將死之人喝下苗醫祖傳藥方,使其成為「活屍」後能夠跟隨「趕屍匠」回來。
第三種方法是「擡屍法」,這個就是影視作品裏蹦蹦跳跳的「僵屍」形象的靈感來源,也是難度最高的一種方法。
在戰亂和疾病橫行的年代,往往需要一次性運送大量屍體,「趕屍匠」用兩根竹竿將3-5具屍身豎著固定,然後前後兩人擡回去。
由於負載幾百斤,山路崎嶇遙遠,「擡屍法」十分考驗「趕屍匠」的身體和技能。
瘦小的九月約莫90斤,卻要練習穩穩地擡起、放下百余斤的重量。她穿著粗糙的草鞋,肩抗竹竿,顫顫巍巍地邁開步子,竹竿上的三鼎大缸隨之晃晃悠悠,「試圖」把她帶跑偏。
三個缸有120斤重
九月咬著牙,汗水一顆顆滴在腳下的石板磚上。
「一具屍體最少90斤,4、5具屍體怎麽也有4、500斤了,兩個人怎麽可能擡著走一個月呢?」九月實在是忍不住好奇地問師傅。
「等你練好勁兒,我自會告訴你‘趕屍匠’的關鍵秘密。」師傅隱秘一笑,不再多說。
接下來的日子裏,九月白天隨著師傅去莊稼地裏幹農活、背柴火,晚上就在院子裏練習竹竿擡水缸。
她努力協調每一步的平衡,腳步踩得越來越踏實。每晚躺在床上回顧一天的辛勞,身體的酸痛不斷提醒著她「趕屍匠」這個職業的不易。
第三關:生死觀
一天,師傅帶著九月在崇山峻嶺間拾柴、背柴,突然神秘地對九月說:「你的膽識、體能和力量已經差不多準備好了,跟我來。」
說著,他便拐入一處「涼風洞」。
洞口的草木蓊蓊郁郁,枝葉遮天蔽日,仿佛有一道不可見的門禁,將陽光的明亮和溫暖拒之洞口,洞裏洞外儼然兩個世界。
師傅已探身進去,九月緊隨其後,靠近洞口便倍感寒意,不禁打了個寒顫。洞內幽暗詭秘,根本看不清裏面長寬高幾許,師傅將什麽神秘之物放置於此。
走入洞內,冷風冰沁入骨,九月抱臂繼續向前,感覺自己置身於一個天然大冰箱裏。
「這是‘趕屍匠’在路途中處理、儲存屍體的地方,所以溫度很低。」師傅的聲音在黑暗中響起。
順著師傅的頭燈照亮的地方看去,九月這才發現洞裏竟整齊地擺放著一些「麻布袋」。師傅蹲在一旁,一邊蘸著碗中的藥水擦拭「麻布袋」,一邊緩緩說道:「這是湘西的苗醫配置的草藥,主要作用是防腐、防臭、防蟲、防止動物撕咬,還可以對屍體進行碳化和脫水。」
師傅的動作不疾不徐,溫和細膩,似是在進行一場莊嚴神聖的儀式。
「‘趕全屍’,是把內臟掏空後風幹,這樣一個人能趕一具屍體。」師傅向九月傳授著湘西「趕屍」之謎的奧義:「而在有些特殊情況下,需要‘趕半屍’,則把四肢和頭部保留下來,軀體去掉,這樣的話,兩個人就能夠趕四到五具屍體了。」
九月看著師傅全神貫註地為眼前的屍身塗抹著藥水,她想起拜師的那晚,師傅曾問她:「你如何看待死亡和屍體?」
「對於不認識的人的屍體我會害怕,」九月坦誠地說:「但是如果是自己親人的……」
九月停頓良久,突然意識到自己從未想象過終有一天會與最親愛的人告別,她捂住眼睛無聲地哭了起來。寧靜的大山包容地接住了九月剎那間失控的情緒。
經過後來的學習,九月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大山裏才通車,在這之前,村裏很多老人一輩子都從未出過山,婦女嫁人後也很難再回到隔著幾座山的娘家。外出務工的男人們,如果不幸客死他鄉,便只能靠「趕屍匠」用人力運送回鄉。
落葉歸根,是每一個遊子的執念。就像失傳的「藥屍法」裏,瀕死之人甘願喝下特制的藥水,憑借「我一定要回家」的強大意念,憋著最後一絲氣力,用最快的時間趕回來,只為見家人一眼後便念消魂散。
他們深信,活著時為生計所迫,在外討生活,不能伴在家人身側,身亡後若能回到出生和成長的土地上,回到父母親人身邊,此後便有了永恒的依托,不再孤苦飄零。
「原來令人害怕的屍身,卻是別人日思夜想的愛人。」九月不禁陷入了沈思。
當她終於觸碰到了「趕屍」背後的秘密,卻發現這一切的巫邪詭秘之術的起源,不過是愛的呼喚,對回家的渴望,對親人的眷戀。
「趕屍」曾是湘西人民生活的一部份,隨著湘西州公路的成功鋪建通車,人們終於不再需要用雙腳和草鞋串起歸途。「趕屍」的技藝雖然失傳,但它獨特的歷史背景與催人淚下的故事卻值得我們去了解與述說。
有膽識、有魄力的九月,不再是一個利用漂亮的臉蛋吸引人的「網紅」,而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一個被邊緣化的文化現象重新帶入了公眾視野,她的親身體驗、學習,並透過社交媒體的傳播,深深觸動了我們藏在血脈中的故土情懷和對逝去的親人的記憶。
這不是一次獵奇的探險,而是湘西傳統鄉緣文化的傳承,更是一次對愛與生命的探訪之旅。她的故事提醒著我們,無論技術如何進步,那些關於家、關於愛、關於歸屬的情感和記憶,始終是人類文化中最為核心和寶貴的部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傳承這些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化遺產,因為它們是我們共同的根,是我們身份和記憶的源泉。
網友熱評:
那兔的兔:湘西趕屍趕的不止是屍,是回家的執念,是父母的期盼,是家人的守候,是落葉歸根。
路盡頭:湘西趕屍,多是為了完成在外不幸遇難的同胞回歸故土的夙願,敬畏不是因為我們畏懼,而是我們對同胞的不幸的哀悼。
明媚:天吶真的看哭了。平常看到評論區說讓你去拍「湘西趕屍」,我總是覺得大部份都是用一種揶揄的態度去說,因為在認知中這是虛假的事,所以忽略了「屍體」和「死亡」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九月的「湘西趕屍」中充滿著親情、故鄉、戰爭、國家、生命等宏大課題,看得我好感動也好難受門影片後半程開始一直流眼淚,謝謝九月,讓我了解了「趕屍」背後的深刻情感與內涵,也謝謝祖國的強大,讓歸思之人,不必再用腳掌丈量十萬大山的漫漫回家路。
Redamancy:當你們知道趕屍帶的是戰死的戰士回家,其實也沒那麽可怕了。
薯仔燒裏脊排骨:其實大多以前都是戰士,敬畏生命哇!
王雀仔:以前以為趕屍是什麽恐怖的儀式……原來是背客死他鄉的人回家……突然就不害怕了,感動哭了……
小派☆:有幸在張家界看過趕屍表演,真的很震撼很感人,不是封建迷信,是對家人的期盼,對魂歸故裏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