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學招13名教師10人清北,名校含量不是越高越好|新京報快評

2025-01-02心靈
對於一些中學招聘過程中的「唯名校」傾向,人們也不妨有一些冷思考。
▲資料圖:江蘇省蘇州中學校園一角。圖/江蘇省蘇州中學官網
文 | 柳早
據九派新聞報道,近日,江蘇省蘇州中學公布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應屆高層次優秀畢業生錄用名單。名單顯示,蘇州中學錄用的13名畢業生中,清華大學畢業生6人,北京大學畢業生4人,博士畢業生8人,碩士畢業生5人,並無一人是師範專業畢業。
從學校釋出的通知可以看出,這所中學的招聘要求可謂非常之高。招聘物件限定「為2025年應屆博士研究生」,而只有在本碩均畢業於「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本碩階段至少獲得3次國家獎學金等情況下,才可以「放寬」。
也就是說,在條件「不放寬」的情況下,這個中學招聘基本就是博士起步;如果「放寬」,則對「第一學歷」有要求,幾乎將近些年備受爭議的學歷崇拜「敏感點」都踩到了。
招聘什麽樣的畢業生,自主權終究在學校自己手裏,學校當然可以在應聘者中優中選優。但一個無法忽視的現象是,近些年,一些中學在招聘層面已經逐漸陷入了「唯名校」的邏輯,一張張公示名單都如同一張張「學歷競賽」。不僅學歷高,甚至理論上和中小學教育更加匹配的「師範專業」,都已經快淹沒不見了。
比如,2024年8月,浙江一縣級市中學招聘,擬聘用物件均來自全國排名靠前的頂尖名校,包括北大、清華、人大、浙大等;2021年,重慶一中學公布教師招錄名單,超三成畢業於北大清華;2020年,深圳一中學新入職「豪華」教師名單曝光,不僅清華北大出身者不少,更是不乏牛津、劍橋等世界名校畢業生。
從這些案例也能看出,中學招聘的學歷內卷已經是個持續數年的趨勢。這個現象不能說全無好處,也不必過於苛責,對於學校來說,從優秀的高等學府裏延攬人才,對於提升教學質素和辦學視野當然是有利的。
而對於畢業生來說,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進入中學也是令很多畢業生心動的選擇——穩定、待遇上佳、有寒暑假,這些都是優勢所在。而且一些地方人才引進還享有配套優惠,包括安家費、補助等,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中學教職的吸重力。
不過,社會層面對於「唯名校」的傾向,終究還是有一些擔心。畢竟「物理學博士」不代表「會教物理」,教師仍是一個有著相當專業性的工作,需要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有一定系統性的師範知識學習。
如今,中學競相招收頂配學歷的畢業生,可以將話題度拉滿,也可以成為學校極好的「宣傳素材」。然而,究竟是不是真的根據實際需要選拔了最合適的人才,多少讓人有些疑問。
況且,學校一味追求高學歷,甚至開出了「博士起步」這樣令人咋舌的要求,多少也讓人聯想到教育資源均等化的議題。現實中,當一些學校可以憑借種種優勢條件,曬出入職教師的「豪華陣容」,而另外一些學校可能連教師保障都存在困難。這其中的反差也在輿論場內激起了不小的波瀾。
比如,2024年廣東、福建的一些地方通報了多名違約的國家公費師範生,這些畢業生在享受了一定的政策關照之後,並沒有按照協定要求回到所在學校任職。違約的原因或許多種多樣,但一個無可爭議的現實是,學校之間的吸重力差距是存在的,「滿屏清北」和「學生違約」同時存在,人們對此應當有所認識。
所以,對於一些中學招聘過程中的「唯名校」傾向,人們也不妨有一些冷思考。一方面公眾還是期待學校在招聘時能夠做到量體裁衣,從匹配度的層面選擇合適的人才,而不是把「名校含量」當作一個博眼球之舉。
另一方面,社會還是要關註到不同學校之間的反差,引導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如此,方能避免因人才紮堆、資源集聚而產生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做好教育資源均等化這篇大文章。
撰稿 / 柳早(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