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日關系,終於傳來一個好訊息

2024-09-22心靈
資料圖

中日關系,是一個敏感而沈重的話題。一些惡性事件,更讓人感到痛心和憤怒。

9月20日,中日關系,終於傳來一個好訊息。

雙方就福島核電站核汙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我看到,中國外交部就披露,這是「中方同日方和相關國際組織,前後進行了10多輪密集談判和協商,經過不懈努力」達成的結果。

不管怎樣,能達成共識,在當下的國際大背景下,這肯定是一件好事,不是壞事。

我也相信,大家對這個共識,多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畢竟,在過去一年,已有超過6萬噸的核汙水被排放到大海,還有更多汙水即將入海;反對日本核汙水排海的民眾,也不僅僅在中國,當然,也有一些國家表達無所謂。

但看中日達成的共識,有幾點也是很明確的。

第一個可以明確的,中方反對排海的立場沒有發生改變。

9月20日,也即共識發表的當天,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再次明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日方擅自啟動排海,這一立場沒有變化」。

事實上,對於日本單方面啟動核汙水排海,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利益攸關國之一,一直反對這一不負責任的做法。

毛寧就解釋,中方同日方發表共識, 「是為敦促日方切實履行國際法義務和安全監管主體責任,盡最大努力避免對環境和人體產生負面影響,有效防範排海的潛在風險。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特別是利益攸關國同中方一起嚴格監督日方履行承諾。」

2023年11月,中日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見面。在那次會見中,雙方同意,本著建設性態度透過磋商談判找到解決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問題的合適途徑。

達成共識,相信就是建設性態度的一種表現。

最終目的,還是要面對現實,盡最大可能降低各種風險,嚴格監督日方履行承諾。

第二個可以明確的,日本有讓步並軟化立場。

我們看到,這一次,日方同意作出長期國際監測安排,確保中國等所有利益攸關國有效參與其中,實施獨立取樣監測。

請註意, 獨立取樣監測。

按照毛寧的說法,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全面真實有效的數據,確保排海風險可控。」

我們必須看到,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此前在福島設定了常駐辦公室,並在核電站內和周邊海域開展監測,這在機構歷史上尚屬首次。

但是,考慮到日本和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密切關系,很多人也質疑,後者的數據很不全面,有些數據確實太偏向日本,看似是在監督,實際是為日本背書。

這就需要第三方參與監測。

畢竟,核汙水排海,有著太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要註意當下,更要著眼長遠和子孫後代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小心沒有任何錯誤。

所以,經過長期的尖銳鬥爭,日本終於還是做出讓步,允許更多獨立第三方參與監測。

毛寧就說,中日雙方透過談判已就此達成了一致,下一步還將討論監測核素種類、檢測方法等技術細節,實作全面、有效、可信的長期國際監測。

第三個可以明確的,日本水產品進口,中方還不會立刻恢復。

日本最大的訴求,其實就是希望中國改弦更張,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

日本核汙水排海後,中方立刻采取行動,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確實讓日本遭受巨大損失。

日本很急。

所以,幾乎每次中日磋商或對話,這都是日方必談的一個問題。

雙方達成共識,這就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當然,有些事情,日本急也沒用。

毛寧就明確表示, 中日雙方達成共識檔,並不意味著中方立即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中方將會繼續以世貿組織和中國法律法規為遵循,以科學事實為準繩,以確保安全為前提,在有效參與相關監測活動,實施獨立取樣並確認結果後,基於科學證據著手調整有關措施。

她還說, 我們將與日方開展技術磋商,在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前提下,逐步恢復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有關磋商結果和政策調整會及時向社會公告。

請註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前提條件:

1,中日要開展技術磋商;

2,日本要充分滿足中方提出要求;

3,中方會逐步恢復符合標準日本水產品進口;

3,有關磋商結果和政策調整,會向社會及時公布。

我們就等著看吧。

最後,怎麽看?

完全我個人看法,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有誠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中日是一對老冤家,有很多敏感問題,但難道真打仗不成?

還是要談判要磋商,如果真有誠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怕就怕沒有誠意,一味要求對方,導致摩擦加劇,分歧愈演愈烈。

最後,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第二,要警惕,警惕民粹主義擡頭的惡果。

中日關系很敏感,釣魚台問題,靖國神社問題,慰安婦問題,還有種種歷史問題,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但在日本,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在這些敏感問題上,時不時出現嚴重刺激中國人情緒的言行。

中日關系能好嗎?

對民粹主義,日本要高度警惕,警惕軍國主義的沈渣泛起;當然,中國也要警惕,警惕各種極端的言行。

但不管怎樣,對無辜民眾下手,對孩子下手,這尤其讓人發指,這根本不是愛國,這完全是害國。

第三,著眼未來,中日還是要有智慧和遠見。

確實要有智慧和遠見,哪怕日本拼命想融入西方,但它一個東方國家的本質,是永遠無法變的;哪怕日本再想和美國綁在一起,但很多問題,沒有中國配合不可能得到解決。

我一直認為, 未來的世界競爭,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歐洲有歐盟,北美有美加墨,東亞呢?東盟太小,中日韓更應攜手。

中國和日本,應該成為朋友,最好也成為朋友。實作這一點,對於兩國整體利益,應該說超越100個諾貝爾和平獎。

當然,有些事情,該鬥爭要鬥爭,但更要善於鬥爭。

我還覺得,辱罵與恐嚇,決不是戰鬥。日本需要反省,反省歷史的深刻教訓,反省核汙水排海帶來的長遠影響。中日都需要冷靜,越是憤怒的時候,越是要冷靜。怎麽打蛇打七寸,怎麽消除心中的藩籬,怎麽最有利於國家利益……

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高超的大國外交,就是將強敵化為朋友。

我們都是搬不走的鄰居,即使不想做兄弟,但也沒必要成為仇敵。

這更考驗著政治家們的智慧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