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腫瘤系列專題科普(五)
費大爺今天順利出院了,作為一位微創肺結節術後的病人,費大爺的術中冰凍切片回報了浸潤性肺腺癌,對此費大爺的兒子有些憂慮和迷茫:「我看網上都說浸潤性肺癌挺不好的,是不是很可能有轉移?後續還需要別的治療嗎?什麽時候過來復查啊?」
這一期我們就來好好講講肺結節手術出院後治療和隨訪的那些事兒。
圖片
1、腫瘤分期是什麽,有什麽用?
腫瘤的分期是根據惡性腫瘤在人體內的播散程度來描述腫瘤嚴重程度和受累範圍的一種特定診斷方案。目前國際上最為通用的是TNM分期系統,第一版TNM評價體系於1968年正式確立。
惡性腫瘤的分期有臨床分期(cTNM)和病理分期(pTNM)兩種,通常在接受正式的腫瘤切除手術前做出的分期為臨床分期,其中帶有外科醫生們的經驗性判斷,無法做到100%準確,但透過臨床分期可以有效篩選迫切需要手術的病人,避免過度的外科治療。
而經過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人其腫瘤將由專業的病理科醫生進行切片觀察診斷,根據細胞學及免疫組化結果給出最終的病理診斷,是進行病理分期的重要依據。
腫瘤分期不光可以用來評價病人是否需要手術,對於手術後的病人,其病理分期也是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治療的重要評估手段。
2、不同腫瘤分期術後的輔助治療不同
通常ⅠA(T1a/b/cN0)期病人術後僅需定期隨訪。ⅠB(T2aN0)期病人術後亦以隨訪為主。對於有高危因素的IB期病人[如低分化腫瘤(包括神經內分泌腫瘤但不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脈管侵犯、臟層胸膜侵犯、STAS、姑息性切除]推薦進行術後輔助化療。病理亞型以實體型或微乳頭為主的ⅠB 期腺癌病人也可考慮輔助化療。
3、我更適合哪種治療方法
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術後病人三種主要的藥物輔助治療手段。從發展和演進的階段來看,化療出現最早,靶向治療次之,免疫治療為最新。對於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來講,通常免疫組化提示特定免疫標誌物陽性即可使用免疫單抗治療,病理基因檢測陽性且有針對性藥物的病人則可以使用靶向治療,而其他病人則可根據具體的腫瘤病理分型來使用鉑類雙藥化療方案進行術後輔助。另外,醫生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PS評分)來動態調整藥物劑量和治療方案,一般肺惡性腫瘤化療為4-6周期,具體時長因人而異。
4、術後要多久復查隨訪
通常病人在出院後第一次復診為術後第2周-3周,此時復查主要針對手術切口的拆線換藥,並評估肺術後病人胸腔內狀態和肺復張情況。對於Ⅰ~Ⅱ期的病人,首次正式的隨訪檢查在術後第3-6個月,此復查周期持續3年;對第4-5年以及術後5年以上可一年隨訪一次,並根據復查年限逐漸降低每次復查強度(增強CT改為低劑量平掃CT等)。
5、做完手術是不是就說明好了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期待手術之後病人就可以完全恢復健康,但是對於腫瘤病人的管理切不可如此草率,術後的輔助治療、每年的定期復查都需要病人及家屬積極參與,良好的術後管理是腫瘤病人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透過五期肺結節的專題科普,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了肺結節治療的全部流程,在此也希望廣大的患者及家屬朋友們能正確認識肺結節問題,無須過度緊張焦慮,當然也要適時重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前北京積水潭醫院胸外科三院區全工作日肺結節專病門診已正式執行,對肺結節有困惑或有手術意願的病人及家屬群體可根據個人時間安排掛號,前往我院胸外科門診進一步咨詢。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24版)[J]. 中華腫瘤雜誌,2024,46(09):805-843.
供稿丨胸外科 張楚函 韓柯
編發丨宣傳中心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積水潭醫院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