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不喜歡接電話」有什麽心理層面的原因或問題嗎?

2024-03-26心靈

不喜歡接電話,與關系距離有關,但最終是為了維護自體感。

如果一個人在關系中為他人考慮太多、經常在意他人的情緒和臉色,則會「壓抑自己的情感表達」,這是「內心中把他人看得太重」,也就是內心距離過近。這種關系短期可獲得對方的好感和認同,但長期相處,就會感覺到沒有自我,感覺到想要「單獨一個人的自由」,就不希望和他人有過多交流,包括父母。

自然就希望減少資訊交流,能用文字盡量少接觸言語資訊和語氣情感。這種交流減少可以維持自體的穩定感,讓自己感覺到舒適和不煩躁。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過於用強勢的語氣談話,讓聽者不適,也就不願意交流。父母過多的覆蓋除了強勢的言語,還有各種細微的「關心和要求」、「指導和建議」。如果這些教育出於父母的個人焦慮而不是孩子的實際情況,則容易引發排斥,尤其是出於青春期的孩子,則非常不願接電話和過多交流。

很多孩子面對父母的強勢是無力的,因為常常道理上說不過父母,但他們更遵循身心反應和情緒反應,避免過多接觸可以有效保護他們的自體狀態。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父母找到了這些原因,才有可能真正交流,而不是表面膚淺的溝通。

父母真的打算去理解孩子並不困難。用一句最簡單的話語來描述,當一件事激發的負面情感大於正面情感時,厭惡和排斥就會發生。盡管我們會用各種防禦手段調適自己,但最終卻敵不過情感的力量。會不自覺的行動。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父母要多反思自己在言語中是否有侵犯式表達,可以常常換位思考,或者做「角色扮演」——即自己扮作孩子,感受自己父母對自己談話時自己自動的反應是什麽。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內心被理解,被註意和被看到。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理解自己,則幾乎必然希望和他交流,也更願意進入關系。長期的錯誤回應引發鏡映失敗,會導致一個人不再渴望回應,甚至遠離回應,這逐漸走向孤獨。

很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真實交流,他們或者是回避交流,或者是總是說好的事情,或者是會投其心意只說父母想聽的內容,這都是有問題的。

孩子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感覺到不安全、不信任。

長期鏡映失敗,也會導致自我評價過低,與他人交流時,會很自卑、緊張。越來越不想見人,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因為獨處能帶來穩定的自體感。追尋自體感穩定,是人內隱的動力,很多行為都與此相關。

我們總是喜歡和喜歡我們的人成為朋友,這是密友需要;我們總是願意和自己喜愛的人在一起,並覺得他一切都是好的,這是理想化需要;我們總是喜歡欽佩自己、欣賞自己的人,這是鏡映需要。如果一個人真正明白了這三者的涵義,就會逐漸趨向自體穩定。

成為一個讓他人有力量的人,對他人是極大的助力。心理咨詢師成就訪客,也是不斷讓訪客獲得越來越穩定的自體感。但很多時候,我們自身提升了,才意識到無意間,我們經常自傷和傷人;不斷自我虛弱而不是自我力量增強。

2024.4.3 隨筆、生活和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