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資源,用水方式連著發展觀、生態觀。
太行梯田,紅蘋果綴滿枝頭。河北邢台信都區漿水鎮坡子峪村果農武立軍算起賬,「山上栽樹,澆水是關鍵。今年蘋果畝產2000多公斤,用上滴灌,省水一半。」
處理汙水、泵站提水,再生水送到船塢、碼頭。前不久,上海市首個船舶制造業再生水利用專案通水,預計每年節水70萬噸,相當於370個標準遊泳池水量。
阡陌縱橫的田野、機器轟鳴的車間、熙熙攘攘的城市,節水惜水,積微成著。據水利部公布的用水「賬單」顯示:2023年全國用水總量總體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
時間軸向前延伸,近十年,在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中國用水總量實作「零增長」。中國以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創造了全球18%以上的經濟總量。
水是重要的生產要素。「零增長」意味著投入產出效率提高,體現發展方式轉變。
面對日益趨緊的資源環境約束,依靠大規模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行不通,這就要求加快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最佳化資源配置,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產品。
浙江紹興柯橋區,「吃水大戶」印染行業深度節水,全區再生水利用率達23%;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流程監管,每年節約用水近570萬立方米……以水觀之,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高質素發展紮實推進。
近年,國家用水定額基本覆蓋農業、工業和生活服務業,各行各業用水有了「指揮棒」。工業企業積極采用先進節水技術、工藝和器材,降本增效更有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倒逼高效節水,與2014年相比,2023年萬元本地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零增長」意味著節水能力更強,體現水資源利用方式變革。
中國「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水資源不等式,決定了發展全過程必須堅持節水優先。看農業,推廣套用節水良種、滴灌噴灌等,糧食連年豐收前提下,全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實作零增長。看工業,工藝流程創新,一水多用、迴圈用水,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93%。看日常生活,節水型社會達標縣、節水型城市、節水型高校不斷湧現,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10%以內。合力擰緊水龍頭,水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堅持節水優先,用水少了、效率高了,曾經被生產生活擠占的水資源歸還給了大自然,地下水位回升,河湖恢復生機……這啟示我們,必須樹立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的資源觀,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水是珍貴的公共產品。「零增長」意味著水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體現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成效。
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職責。積極落實【節約用水條例】,加強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管理,嚴格控制高耗水產業專案建設,制度網越織越密,水資源管理更科學更精細。
市場「無形之手」充分發力。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將於12月1日起全面實施;積極培育節水重點企業,到2027年節水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完善用水權制度體系……節水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節約用水逐漸成為全社會自發行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水、能源、交通等領域價格改革」「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執行、管理機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等,這些聚焦的都是治水大文章。應該看到,當前中國水資源短缺形勢依然嚴峻,節水措施仍有待完善,必須加快補上短板弱項,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以改革之力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階。
汩汩清水,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有多少湯泡多少饃」,管好用好水資源,促進「人水和諧」,為子孫後代守好綠水青山,久久為功保護好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