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生命時報】;
很多危險的疾病背後,比如腦梗、心梗、冠心病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血管有「斑塊」了。
調查顯示,中國40歲以上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了40%;
45歲以上腦卒中(俗稱「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確診病例中,頸動脈斑塊檢出率,更是達到了80%。
在醫生看來,一旦出現3個癥狀,往往提示頸動脈斑塊兇險,有隨時脫落的可能,需盡快就醫處理。
【生命時報】 邀請專家,提醒你哪些訊號需要警惕斑塊脫落,並支招如何保持血管暢通。
怎麽知道血管裏有沒有斑塊?
全身的動脈血管都可能出現斑塊,其中「頸動脈斑塊」危害極大,半數以上的腦卒中跟它有關。
頸動脈是全身血管的縮影,它如果存在斑塊,說明其他部位也可能存在斑塊了。所以,體檢或篩查時,通常查的是頸動脈。
頸動脈裏有沒有斑塊,是不能用手摸出來的。如果在脖子附近摸到小硬塊,可能是淋巴結腫大,肯定不是頸動脈斑塊。
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動脈斑塊的方法就是「超聲」,它便捷易行、無創傷、時間短且價格較低。
透過超聲檢查,還可以發現下肢動脈等較淺表的血管裏有沒有斑塊,給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3個癥狀,提示斑塊隨時脫落
隨著年齡增長,動脈血管會逐漸發生老化和硬化,在血管內膜上形成增厚的凸起,這就是斑塊形成的病理過程。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原玥提醒,出現頸動脈斑塊的人,因血管狹窄程度及病變位置不一樣,可能出現不同的癥狀。
病變較輕者,可能只是感覺昏昏沈沈的;當局部腦血管發生嚴重缺血時,可導致突發性、短暫但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即「小中風」。
原玥提醒,如果出現以下3個癥狀,說明頸動脈斑塊極度危險,有隨時脫落的可能,最好在兩周內到醫院檢查治療:
1、一過性視野黑矇,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甚至失明;
2、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單側身體、面部或部份肢體出現運動障礙、刺痛或麻木,突發行走困難、步態不穩;
3、短暫失語,突發眩暈、意識或記憶障礙、吞咽困難等。
以上三大癥狀提示,頸動脈斑塊可能在短期內突然脫落,阻塞重要血管,進而出現嚴重癥狀,因此越早就醫,開通血管的機率越大。
讓你的血管晚一點「長斑」
斑塊的危險程度,跟大小、穩定性有關:
斑塊太大,管腔就會變得很窄;
斑塊不穩定,則像皮薄餡大的餃子,容易破裂。
斑塊破裂後,凝血因子等忙著修復止血,會在附近形成血栓,一旦它們順流而下,就可能將血管徹底堵死,器官缺少血氧供應,就會壞死。
預防斑塊出現,或延緩斑塊變大,需要打一套「組合拳」。
1
控制「壞膽固醇」
膽固醇是形成動脈斑塊的主要「原料」。少吃高脂、高糖、高鹽的飲食;烹調方式多用蒸煮、涼拌,少油炸;不喝各類甜飲料、奶茶、酒類等。
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粗糧。全谷物、燕麥、豆類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減少血液所吸收的膽固醇數量。
2
將血壓穩定下來
血壓如果不穩定,或者水平過高,血流會反復沖擊血管內壁,內壁上的斑塊受到牽連,脫落的風險自然大大增加。
3
運動,且需要長期堅持
久坐會降低血流速度,有助血管中的脂質沈積。而運動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措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規律、適量、循序漸進地進行。
一般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宜,每次約30~50分鐘,每周3~5次即可。
4
戒煙限酒
煙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煙是缺血事件、動脈硬化和冠狀動脈鈣化的危險因素。生活中要盡量做到不吸煙、遠離二手煙。
5
定期監測指標
每年至少一次體檢,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的變化。同時,建議以下幾類人定期做頸動脈超聲檢查: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患者;
吸煙、超重、肥胖的人群;
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久坐不動的人;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
6
合理使用藥物
如果生活方式幹預無效,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治療藥物中最主要的是他汀類,可抑制膽固醇合成,防止斑塊增長。當膽固醇降到一定程度時,部份患者的斑塊可縮小。
7
多做踝泵練習
踝泵練習,也就是俗稱的勾腳尖。動作原理就像壓水泵一樣,收縮時血液受擠壓回流,放松時新鮮血液補充,能有效促進下肢血液迴圈。
其實,上了年紀有斑塊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及時發現斑塊要脫落的跡象,在危險來臨前盡快幹預。平日裏規律飲食,堅持運動,少熬夜,讓斑塊盡量來得晚一些,長得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