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的入行門檻低,但執業門檻極高。
絕大部份拿了一個證書就希望從業的人,很快就發現自己沒有訪客,有了訪客自己接不住,沒有系統的訓練沒有思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這就促成進一步的進修和實習。國內一些商業機構透過宣傳證書引發一波學習潮,最終留下來的往往又是之後花費很多心血代價成長起來的。
要客觀的了解自己並不容易。沒有聽說哪一個職業可以輕易入行。就連種菜這個事,好的農民和差的都是相差巨大,什麽時候播種,什麽時候澆水,澆水多少等等,都是有經驗的,更何況面對復雜的心靈世界。
最影響行業的是一些「膽大妄為」的人,這些人拿了證書後就覺得自己可以做咨詢師了,就把自己之前的生意經和銷售甚至傳銷思維用於這個行業,所以大眾會看到各種頭銜的咨詢師,尤其是一些過分商業化的銷售體系。
目前我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不斷科普,提高大眾的篩選能力和認知水平,指望體系短期成型給大家保證是不現實的,不僅僅隱型的心理行業,就是明顯的醫療教育行業不也是受困良久。真正有動力去解決問題的是實際相關者,訪客致力於自身成長和探索,是行業內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的群體,他們既是成長者,也是最有可能成為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從業者。
有了一個心理學證書,並不意味著就能執業。就像醫學院學生畢業後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一樣,心理咨詢師行業比醫生以及其他看得見的職業更要求專業性。言語能助人,言語也能傷人,但言語又深受自己的人格和內心世界影響,這是彼此相關的。
所以咨詢師最核心的是內在提升。
我在帶教心理咨詢師過程中發現,同樣一句話,不同的學員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有的結果很差,有的結果很好。所有,向外學,指望學一些「技巧」從業咨詢是遠遠不夠的。咨詢師能運用技巧技術的前提是有極好的判斷力,這來自於身心在場的傾聽力。
好的傾聽,能讓咨詢判斷訪客此時在表達什麽、需要什麽、需要咨詢師做什麽,當清楚了這幾個問題後,咨詢師的澄清和反射就會循序漸進深入,訪客的表達就會越來越流動。
但這不是技巧,也不是意識操控下的一種刻意,而是一種肌肉記憶,一種來自咨詢師的言語自然,從刻意生硬到純性自然,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解決自己的個人很多議題,也要經過專業的技能訓練,還要獲得一線經驗,這是咨詢師的培養關鍵。
心理咨詢師執業,本質上是心理咨詢師成長的過程,這過程從內在到外在同步變化,經歷了這樣過程的咨詢師才是「實心的」,在未來執業生涯中不會輕易被創傷,也不會輕易失去中立、穩定的人,事實上,我發現,越是急於想做咨詢師的人反而基礎越差,越是那些對心理咨詢師心存敬畏不急於咨詢的人,他們關註內在,反而不知不覺到了優秀咨詢師的水平。
意識所求者,往往事與願違。
我們急於攀登上山頂,卻發現一路急行,很累卻茫然;當我們專註於爬山中的看到路邊巖石上的一束花、一片藥草、一個松鼠時,我們獲得了全像的爬山體驗,並更輕松的在山頂感受來自群山的呼喚,感受到微風和這個世界。
學習心理學亦是如此。
2024.1.14 隨筆、心理咨詢師的一點經驗談
我是 @田凱 ,跨行執業心理師,從業15年,一線咨詢個案13000+小時,高校心理督導師,帶教培養當代心理咨詢師,同時定期講解行業經驗講座,各位知友可關註並私信 @田凱 了解更多業內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