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這個東西,它其實是分層的。
就像一個人,他每天去種地,
每年都收獲很少,就是不會種。
別人教他種,他也不願意學,
他總覺得他是對的,
然後那過了幾年就餓死了。
有人呢,他雖然種不好,
但是運氣好,遇到了真的願意教他去種而且也真的會種的人,
他也真的聽話,去那樣操作了,
於是就慢慢會種了。
有人呢,他天賦異稟,
一開始,他雖然種不好,
但是他會反思,總結經驗教訓,
然後去改進,
但是最核心的一條能力,是他能「發現」到底什麽是正確的。
這條能力是普通人不具備的,因為它的前提要求有兩個:
1.能做到放下主觀的執著妄想,不被迷惑,尊重客觀的事實。
2.在客觀的事實中,不被迷惑,洞察出事實背後真正的規律。
絕大多數人其實連第一層的不被迷惑都很難突破。
所以你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種地這件事情,它是上古時期的「某個神.人.聖.人」發明,並且教給天下的百姓的,而不是這些百姓們自己發明的。
伏.羲發明兩儀,女.媧造人補天,黃.帝發明冶金,神.農教人治病,倉.頡創造文字,觀察這些傳說,你就會明白,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學會」的。
就像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發明汽車,並沒有發明手機,他們只是學會了如何使用而已。
而真正具備發明創造能力的,其實只是很小一部份人。
而真正能夠洞察客觀真實的,其實是更小的一部份人。
所以總的來說,人們的「長大」了,基本都是「學會」的,而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
所以人與人的主要區別在於他們是否願意去學,以及願意跟誰去學的問題。
這就是一個涉及到業力,緣份,因果,根性的綜合問題了,就不展開了。
總體來說,眼前的世界就是一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就教它兒子打洞的狀態,每個人都在不斷的跟他所處的那個圈子學習,然後不斷的加深跟那個圈子之間的聯系。
所以有的孩子就一臉的官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民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書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市井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喜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戾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真誠氣,有的孩子就一臉的虛偽氣……
這是一個充滿著各種氣的世界。
當然了,會種地了,他其實也只是在種地這件事情上不迷茫了而已,在人生上,他可能依舊是迷茫的。
所以迷茫這個東西,它是分層的。
真正的不迷茫,不是只會種地就可以的,
就像哪怕重點大學的畢業生,
他也只是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不迷茫,
未必就能過好他的人生。
真正的長大,是用智慧的程度來衡量的。
當然了,連種地都學不會,
那智慧也無從談起。
老老實實學習如何把地種好,
才是長大的開始。
另外,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能力,缺乏洞察力的想象力,會把人拉進完全脫離實際的妄想裏。
不去吃一些真實的生活的苦,是沒有洞察力的,畢竟洞察力來自於對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允許轉發,請勿修改原文內容,請勿標註自己名字,請勿用於不正當目的,否則因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