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兩種鑄就戰士的模式。
第一種,是斯巴達式或者士大夫式的。
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對戰爭、政治、戰略戰術、管理和創作的理解,教會孩子熟練使用各種盔甲、防具,把格鬥、射箭、馬術、野外生存,都進行專業嚴格的訓練和實戰演練。
培養出來的貴族或士大夫,會是專業的武士,同時也會是在其他方面也能做事的管理者甚至行政專家,培養成本很高,其中最精英的人,是可以出將入相的。
第二種,則是篩選式的。
拉一大堆人,不管是不是有過很專業訓練的,給點基本的培訓,配上最基本的輕甲和武器,就組團去參加戰鬥,督戰隊跟著,多打幾場,活下來的,沒有傷殘的,就變成了老兵,老兵再多打幾場,就成了作戰骨幹,再提拔成軍官,給配上好裝備,也可能慢慢就變成了將軍。
實戰磨煉出來的,經驗豐富。
但問題是,耗損率特別的高,幾輪戰鬥下來,能活到成為有好裝備的軍官和骨幹,是極少數。
講上述這些,是因為我們在社會博弈中,遭受挫折和苦難時,多數人面對的態勢是第二種。
在年輕人幼年和少年的教育中,很少涉及到真正面對社會博弈的認知教育和實踐,而更多的是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