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小學課文【金木水火土】首次標明是「民間歌謠」,有說服力嗎?

2024-09-13心靈

【金木水火土】是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部份的第二課。

2024年修訂版裏,這一課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變化,就是透過註腳的形式,標明了課文的來源:

2024年版

「本文是民間歌謠,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而在初版直到2023年的版本裏,這一課沒有任何的文字標明它的來歷。

2023年版

在人教社配套編寫的【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一年級(上)】中,則將課文定性為「兒歌」。

我們看看書中是如何說的:

—— 本課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向我們揭示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即以自然界的5種物質——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蓋萬物;地在下,衍生萬物。太陽、月亮一直貫穿古今。本課插圖與第一課插圖合用,「人」立於天地之間,再次讓學生感受時空的浩蕩,以及人在宇宙萬物中的重要性。——

在汪潮主編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文本解讀及學習設計:一年級上】(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中也有類似的表述:

——1. 文體特點。

本課以兒歌形式,滲透了中國古代人民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以「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兒歌首行以「一二三四五」起句,五個數碼是先人認識世界的開始。第二句,介紹自然界最基本的五種物質,也是中華民族祖先認知宇宙構成的元素和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第三、四句,介紹天在上,覆蓋大地,太陽與月亮送來光明與溫暖;地在下,承載萬物,給予土壤與營養,衍生萬物。整首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讓學生在快樂誦讀中進行識字。

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有「一、二、三、四、五、上、下」。

本課是第一次學習寫字,要求認識田字格,掌握筆畫「橫」「豎」,掌握「一、二、三、上」的筆畫與筆順。

課後還要求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 文化底蘊。

兒歌的內容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濃縮了我們的先祖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和樸素的辯證法,認為宇宙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相生相克發展的。天地分上下,浩浩蕩蕩,日月亙古不變,送光明與溫暖,都是世界萬物生長的主要依賴,其中「人」立於天地之間,為天地之精靈。

在學寫方塊漢字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靜心寫字,字如其人」「寫好方塊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文化品格。——

那麽,【金木水火土】的出處在哪裏?

筆者作了一番尋找,對該篇課文的定性,筆者認為,如果僅僅用兒歌標註它的內容,未免有一點外延屬小了。

因為很多情況下,【金木水火土】的內涵,不僅僅是可以作為兒童所使用、吟誦、熟稔的歌謠,它更多地出現在中國文化浸染的各個領域、各個維度、各個時空中,它顯然要比「兒歌」所能蘊含的適用空間要廣博得多。

因此,筆者向教材編寫組的老師建議【金木水火土】最合適的定性,應該屬於「民間歌謠」。

筆者當時的建議如下:

——關於「金木水火土」,查了一下,【教育研究與評論(小 學教育教學)】 2023年第1期中刊載「童謠和兒歌:母語 的再出發——【快樂讀書吧】解讀之一】(姚蘇平,江 蘇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一文,認為:【金 木 水 火土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 古」是根據啟蒙讀物【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覆寫 的,四句話涉及數碼、五行、空間、時間,充滿了中華 傳統文化的意蘊。

但【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中,均無類似詞句,顯 然不是源頭。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直在民間流傳,作為喪 事、玩雜耍、施法術等民間行為中的用語,早在在明朝 珍本喪事【開歌路】中已有記載,流傳到民間,內容演 變為簡短易記的形式。

過去私塾傳授學生練字,多用「寫好的本,蒙上竹箱紙 ,照樣摹寫下來」,稱之為「仿影」。「仿影」多是四 句韻文,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 日月明今古。」

在王毓銀主編的【民間歌謠】(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裏直接將之稱之為「民間歌謠」。

由此可見,「金木水火土」有一個不斷前進演化與增飾的過 程,是民間累積的產物,因此,將之歸類為「取自民間 歌謠」,還是比較恰當的一個選擇。——

現在看來,筆者的建議或許吻合了教材編寫組的集體定性,在2024年秋學期的教材上,在課文裏加了表示課文性質的註腳,基本與筆者所見「不約而同」。

筆者還寫成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文章,這就是2024年5月13日發出的 「小學課文【金木水火土】的來源之謎,教輔論文信口開河,誤人子弟」, 基本把筆者的建議,展開成一篇系統的論述,供有興趣的朋友有暇閱讀。

有一位網友對註腳的細節有疑問,問曰:

「這個註腳說的‘有改動’,是不是改動的‘照’字?」

筆者作如下回答:

「之前我寫過一個分析,有各種版本,‘照’在有的版本中是有的」。

網友再問:

「您這篇文章我看過。如果有這個版本,就不應該說‘有改動’。

筆者不得不認為網友說的也有道理。因為【金木水火土】並沒有一個定型的版本,註腳裏只要註明是民間歌謠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加上有改動吧。

這是筆者淺見,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