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
台北時間9月12日19時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完成 人類首次由非職業太空人進行的商業太空行走任務。 該任 務由現年41歲的美國富豪賈列特·艾薩克曼與 SpaceX 一工程師莎拉·吉利斯 輪流 出艙進行。
據美聯社報道,不同於以往太空人飄出國際太空站相當距離的太空行走任務,艾薩克曼和吉利斯只要出艙、離開「龍」飛船就算進行了太空行走。
值得一提的是,9月10日,SpaceX發射載有4人的「龍」飛船, 4名乘客均不是職業太空人。
台北時間9月12日18時許,SpaceX「北極星黎明」(Polaris Dawn)航天任務的兩名機組成員開始進行輪流出艙活動,在準備了半個多小時後,載人龍飛船艙門正式開啟,美國億萬富翁賈列特·艾薩克曼身著馬斯克旗下SpaceX研發的宇航服走出「龍」飛船,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商業太空行走。
艾薩克曼借助被SpaceX命名為「天行者」的扶手,小心翼翼地透過「龍」飛船頂部的艙門。
為安全起見,太空「行走」期間,兩名出艙機組成員將始終保持一只手或腳停留在飛船外壁類似梯子的支撐結構上,還有一根3.6米長的繩子將他們與飛船相連。不過,他們不同於以往太空人 飄出國際太空站相當距離的太空行走,不會在繩子末端懸停。艾薩克曼只是探出了大半個身子,在船首附近有限活動,而非整個身體出艙,他在艙外待了10多分鐘。而另一名出艙的女性太空人吉利斯出艙時間不到10分鐘。
飛船上另外兩名乘員紀德·波蒂特和安娜·梅農在艙內全程監控。不同於較大的航天器,「龍」飛船沒有氣閘艙。開啟艙門後,整個船艙都將處於失壓環境中。 留在艙內的太空人也會在2小時的任務周期內暴露於真空環境,所以他們在等待出艙同伴期間也穿著艙外活動太空服。
龍飛船內部檢視
隨著「龍」飛船艙門開啟,4名太空人第一次同時暴露在真空之中,距地面高度700多公裏。這是自上世紀1972年阿波羅最後一次任務結束之後,人類太空人暴露在太空中的最高高度。國際太空站軌域高度距離地球約400公裏。
據悉, 這也打破了太空中同時進入真空的最多人數紀錄。
在艾薩克曼和吉利斯都返回艙內並關閉艙門後,他們用氧氣和氮氣對太空艙內部進行再增壓。 至此,「北極星黎明」任務的高光時刻完滿落幕。
台北時間20時左右,SpaceX發文稱「北極星黎明」商業太空行走任務結束,標誌著商業太空人首次在商業航天器上完成太空行走。
四人都不是職業太空人
艾薩克曼等四人9月10日乘「龍」飛船進入太空, 執行代號「北極星黎明」的航天任務 。
在正式開始太空行走前,他們已經穿過嚴重輻射帶(距離地表1000公裏處的範艾倫輻射帶),完成了高軌域旅行。台北時間9月11日9時19分,SpaceX確認,「載人龍」飛船到達了距離地表1400.7公裏的太空軌域,超過了1966年雙子星11號達到的1373公裏高度。
SpaceX稱,這是自50多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以來, 人類飛離地球最遠的一次。機組人員中的吉利斯和梅農由此成為了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女性。
在1400公裏的高度繞地球飛行六圈後,「載人龍」飛船下降 至距地 約700公 裏高度 開展太空行走任務 。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2020年5月31日釋出的影片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太空漫步是這次旅行最吸睛的環節,與此同時,太空人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科學活動,在1400公裏的高度進行了約40項實驗,包括龍飛船和星鏈衛星之間的激光通訊測試,收集數據以研究太空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提供生物樣本進行長期生物庫的多組學分析,以及與太空飛行相關的神經眼症候群(SANS)的研究。
另外, 這次太空行走還測試了SpaceX開發的新型宇航服。 艾薩克曼稱:「我們想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宇航服,並將其反饋給工程師,為未來宇航服的設計進步提供參考。」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 艾薩克曼等四人都不是職業太空人。 艾薩克曼是美國支付服務商「Shift4支付」創始人兼行政總裁,波蒂特是一名退役戰鬥機飛行員,梅農和吉利斯都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女性高級工程師。
依照美聯社說法,自從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65年首次太空行走以來,已經有263人完成太空行走,均為職業太空人。
艾薩克曼拒絕透露自己為此次太空任務花了多少錢。他在2021年9月搭乘「龍」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約3天後返回,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全平民」太空「旅行團」乘員之一。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首家嘗試開展商業太空行走任務的私營企業。美國航天局 退役太空人克里斯·卡西迪說,相比讓乘客坐進飛船、扣緊安全帶往返太空,進行太空行走任務是完全不同的「遊戲」,難度更大、更危險。
「北極星黎明」任務是艾薩曼與馬斯克合作計劃"北極星"(Polaris Program)中三項任務中的第一項,本次任務標誌著SpaceX第五次商業載人龍飛船成功升空。該計劃中的第三次任務可能是SpaceX的"星艦"(Starship)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旨在將人類和貨物送往火星和更遠的地方。正如艾薩克曼所描繪的那樣:未來某個時候,將有一支「星艦」艦隊抵達火星,人們必須能夠出去走走。
SpaceX 行政總裁埃隆·馬斯克9月7日說,該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的「星艦」飛船。
馬斯克寫道,這些飛船將是無人駕駛的,以測試在火星上完整著陸的可靠性。他補充稱,如果它們順利著陸,那麽SpaceX將在四年內首次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這將是一個關鍵節點,因為自那時起飛船的發射率將呈指數級增長。
馬斯克還展望道,他的目標是在大約20年內在火星上建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
馬斯克今年4月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在5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飛船,載人火星任務將於7年內展開。
關於具體人類登陸火星的時間表:
2年後: 在下一個地球至火星的轉移視窗期間,首批無人駕駛的星際飛船將發射前往火星,以測試著陸的可靠性。(2026年)
4年後: 如果無人著陸成功,將進行首次載人飛往火星的飛行。(2028年)
20年後: 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飛行頻率將呈指數級增長。(2044年)
長期: 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透過減少對單一星球的依賴,增加意識存在的可能壽命。
編輯 | 程鵬 杜恒峰
校對| 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每日經濟綜合自新華社、財聯社、公開資訊、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