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自古逢秋悲寂寥」,不過對於咱們鄉間勞作的農民來說,豐厚的勞作成果, 卻實 實在在能夠「勝春朝」。
在新興助農的風潮下,濟南的鄉村振興已經開辟出新的篇章,各類助農專案產業令人目不暇接;
而說起其中頗具代表性的,那無疑要數位於槐蔭區西側的新龐村、席莊這兩個地方。
如今在新興的,濟南的鄉村振興早已經更上一層樓,新龐村和席莊作為其中極具代表意義的模範村莊,格外吸引外界的目光。
新龐莊村坐落黃河岸邊,具備先天的區位優勢,資源豐富,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更是展現出獨特風貌。
新龐莊村把重點放在「農業用地搞可持續發展產業」上,開設種植養殖莊園,並著力發展中醫文化,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途徑。
由新龐莊村開設的種植養殖莊園,不僅能滿足本地村民的日常種植要求,還能讓城鎮居民在村裏認領土地,由村居代種植,居民體驗種植養殖生活。
這極大增強了種植趣味性,不僅能讓城鎮居民切身體會土地種植,更為莊園賦予文旅發展的動力。
除了土地養殖莊園,新龐村還結合了艾草這一具有中華傳統特色的草藥,以艾草種植作為村裏的新興產業集中發展。
除了賣產品,這裏還提供艾草種植、生產、觀光旅遊等特色體驗服務,每每有遊客來此,都會忍不住上手體驗一番。
雙腳踏在泥土上,嗅到艾草的清香,鄉村蓬蓬勃發的生命氣息正在生長。
在農業用地上搞可持續發展產業,利用農業綠地搞旅遊,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龐村無疑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途徑。
離開這片艾草香,緊挨著黃河岸邊的,還有槐蔭區西北部的席家莊村。
和新龐莊村不同的是,這裏一望無際的不是艾草,而是隨風起浪的稻田。
「一株花開香滿坡,一家煮飯香滿莊」,席家莊村的稻田宛如一副田園水彩畫,不僅染綠了鄉村水田,更把自己的農業產品繪滿顏色。
席家莊村屬於吳家堡,種植稻米的歷史很是悠久。只不過早年間條件落後,村裏很多貧瘠的鹽堿地。
自1957年開始,吳家堡打響了「稻改」的第一槍,下定決心進行改變,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
之後村裏先是成立全市首家大米合作社,又不斷開辟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逐步實作了特色大米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
「席莊大米」品牌知名度得以不斷提升,如今更是被稱為「槐蔭四寶」第一寶。
如今,席家莊村從自身特點出發,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在試驗田中研發出自己的農業產品,還趕上了電商帶貨、擴寬銷路的風口。
農民更省力、又更賺錢,「助農」、「興農」有了新的支撐點,當地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層的發展空間。
除了稻米,席家莊村還推出果酒、睡蓮酒、荷葉茶等附加性產品,稻田文化愈發形成規模、擴大效益。
探索「稻蝦稻蟹混養」、「傳統名品+新品」的立體高效生態農業新模式下,相信席家莊未來的農業發展能更穩固、更新穎。
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總有千萬條,發展興村富民路,各個鄉村都能呈現出獨特的風情。
相信在未來,在這片熱土上,一幅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畫卷,都能呈現出理想效果;
而屬於濟南的鄉村振興故事,必然能得到全面助力,實作新興的高質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