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國鋰電出海邁入2.0階段,共創全球新繁榮

2025-01-08心靈

「今天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必將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將為全球帶來新的繁榮,這個繁榮是人類命運的共同繁榮,是生態的繁榮,是永續美好的繁榮。」

在「2024央視財經跨年演講」上,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作出上述預判。遠景科技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企業,擁有智能風電、儲能系統、綠氫解決方案以及智能電池等多項新能源業務。過去一年內,遠景動力(AESC)的日平治城、西班牙電池超級工廠分別迎來投產與開建,全球化進展迅速。

當下,以鋰電池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技術正在加速出海行程,成為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歷經多年發展,在技術、規模、人才等各方面,中國鋰電池產業均已在全球獨占鰲頭,也因此肩負起助力人類命運共同繁榮的歷史使命。其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將類似於1000多年前推動歐洲知識傳播和文明發展的兩項中國發明:造紙和印刷術。

中國鋰電站上全球綠色轉型C位

日本索尼公司在1991年推出的第一款商業化鋰電池,為這項新能源技術開啟了產業化的篇章。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鋰電池的套用領域不再局限於手機、筆記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已逐漸成為交通領域電動化轉型和固定能源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它不但是驅動電動汽車前進的能量中樞,也是儲存光伏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載體。

全球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正在推進的新能源轉型行程,將使得鋰電池的需求大幅攀升。以電動汽車為例,2023年全球每銷售五輛新車中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國際能源署預計2030年這一比例將增長至50%。動力電池需求也將因此迎來爆發式增長,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達到至少3500 GWh,是2023年的四倍。

除了電動汽車外,工商業儲能、電動飛機、電動船舶等領域對於鋰電池的需求增量同樣可觀。在這場綠色轉型中,中國鋰電池產業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2023年,中國占據全球鋰電池產能的83%,較2020年75%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就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而言,全球市占率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就有六家中國企業入圍。去年前10個月,它們的市占率合計達到65.5%,較2023年全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包括LG新能源在內的四家入圍日韓企業則均出現了市占率同比下滑。

在儲能電池領域,中國企業同樣占據絕對主導。去年上半年出貨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也有九家來自中國。

中國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方面所占據的優勢,是國內鋰電池企業得以開疆拓土的重要原因。與三元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優勢,隨著技術升級,其能量密度偏低也逐漸接近三元電池,在動力和儲能電池兩大套用市每場平均呈現增長勢頭。

2023年,全球範圍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已增長至四成以上,相較於2020年提高一倍。在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磷酸鐵鋰電池更是占據壓倒性優勢,去年前11月,磷酸鐵鋰電池占 總裝 車量的73.6%,大幅領先三元電池。

LG新能源為代表的日韓鋰電池企業也紛紛從三元電池轉向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這項一度被歐美市場忽視的技術,也開始逐漸獲得歐美車企的青睞。去年,LG新能源簽下了首個磷酸鐵鋰電池大型訂單,將在2025年起向雷諾集團供貨。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磷酸鐵鋰技術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份額將進一步增長至50%,與三元電池平起平坐。而毋庸置疑的是,作為目前唯一具備磷酸鐵鋰電池大規模量產能力的國家,中國鋰電池企業先發優勢十分明顯。

面對潛力巨大的鋰電池市場需求,歐洲和美國都立下了迎頭趕上亞洲國家的目標。它們期望實作鋰電池本土制造,並培養本土領軍企業。

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歐洲和美國市場2023年的需求分別達到185 GWh和100 GWh,但以日韓企業為主導的歐洲和美國電池制造能力僅為110 GWh和70 GWh,分別存在40%和30%的供應缺口。

但就目前而言,歐洲和美國本土化努力的效果並不明顯。曾經被視為歐洲鋰電池產業本土化希望所在的Northvolt在去年底申請破產,成為了又一證明。

總部位於瑞典的鋰電池初創公司Northvolt累計獲得超過百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貝萊德、高盛、大眾汽車等知名機構和公司,但其始終無法突破鋰電池的量產瓶頸,導致逐步走向末路。Northvolt建立的首個電池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為16 GWh,早在2021年就已投產,但目前的產量還不到1 GWh。

另一家被寄予厚望的歐洲本土電池公司ACC去年也暫緩了產能擴張步伐,先後暫停了德國電池工廠的建設以及意大利電池工廠的前期準備工作。歐洲知名車企斯特蘭蒂斯和梅賽德斯-奔馳是這家公司的共同投資方。

中國鋰電出海邁入2.0階段

2023年,中國外貿出口「新三樣」出口額首次超過1萬億元,躍升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成為了中國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新三樣」包括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和太陽能電池,均是中國新能源技術的代表。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口總額約為4666億元,在「新三樣」中占比達到44%,位列首位。

中國鋰電池出口額過去多年均實作兩位數增長。2024年前11月,由於鋰電池出口價格下滑,中國鋰電池出口額超過550億美元,同比降低7.8%,但同期鋰電池出口數量仍同比增長了7.3%。

海外市場的強勁需求,無疑是中國鋰電池出口強勁的主要原因,美國、德國和越南是產品出口的前三大目的地。

2022年以來,中國鋰電池企業開始加速海外設廠的步伐。中國鋰電池出海,也逐步從全球出口邁入了全球制造的2.0階段。歐美相繼出台鼓勵新能源產業在本土落地的政策,也是中國鋰電池企業海外建設產能的催化劑。

德國、美國、匈牙利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首選的出海目的地。起步較早的遠景動力、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等企業均已實作境外電池工廠的量產交付。但邁入出海2.0階段的中國鋰電產業並非一帆風順。受到自身經營狀況與外部市場發展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蜂巢能源去底宣布終止歐洲公司商業營運,暫緩其歐洲電池工廠的建設即是一例。

盡管面臨海外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2024年,多家中國鋰電池企業仍有海外生產基地的新進展對外官宣。

遠景動力(AESC)法國杜埃電池超級工廠

遠景動力是這些出海鋰電企業的典型代表,身為當前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電池企業,目前其擁有9座海外制造基地、14年國際化交付經驗。依托於前身AESC(日產旗下電池公司)的國際化基因,圍繞奔馳、寶馬、雷諾等全球頭部OEM以及Fluence、Powin等頭部儲能整合客戶的核心需求,遠景動力加速拓寬海外產能版圖,目前9座海外基地中已有4個投運,5個在建,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的在建基地將陸續投產。其中,位於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的電池超級工廠於2024年7月正式開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山齊士到場見證。這座工廠2026年投產後將成為歐洲首座磷酸鐵鋰電池超級工廠。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是橫亙在中國鋰電池企業出海征程前的另一重要障礙。除了產品出口與海外建廠外,采用技術授權模式成為中國鋰電池企業出海的折中選擇。

寧德時代是首個推行該模式的國內鋰電池企業,其在2023年與福特汽車達成了共建美國電池工廠的合作。在該模式下,福特汽車擁有電池工廠的所有權,寧德時代則提供工廠籌建、營運和電池技術授權。這一模式避免了中國鋰電池企業大規模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同時也能將中國鋰電池技術賦能海外市場。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多次為這一模式月台,稱將為歐洲、美國的許多汽車生產商甚至電池制造商提供類似的服務模式,幫助它們迅速啟動電池生產基地建設,並成為全球一流的工廠,實作應對氣候變遷的目標。

億緯鋰能也接棒寧德時代,采取類似模式與戴姆勒卡車、帕卡及康明斯在美國合作建立電池工廠。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將其稱為CLS全球合作經營模式,CLS是合作(Cooperation)、技術特許(Licence)和服務(Service)三種合作模式的英文縮寫。

可以想見,未來中國鋰電企業仍將在出海過程中遭遇諸多挑戰,但雄心勃勃的它們仍會選擇在這條道路上持續探索,堅持做全球化這件難而正確的事。就如同張雷在跨年演講上回答為何如此堅定尋求出海時所言,「我想說是為了同世界分享,分享中國新能源技術帶來的希望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