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1c1996aaa48e1773dcc1f8e8d6a4d8f2.webp)
占比不高的中國市場,短期恐怕難以成為Lululemon的業績支柱。
@新熵 原創
作者丨顏曌 編輯丨蕨影
行銷是弓,產品是箭。二者都很強勢的品牌,往往能夠快速崛起。有瑜伽界愛馬仕之稱的Lululemon(露露樂檬,以下統稱Lululemon),就曾經透過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瑜伽褲等產品,以及出色的市場行銷,而成為業界的經典案例。
不過,經歷了高光時刻的Lululemon,似乎正在走下坡路。2024財年第二季度,Lululemon更是交出了全球凈營收同比增長僅個位數的「慘淡」成績單。作為Lululemon的主戰場,其美國市場的營收同比下跌了0.2%,曾經潛力十足的中國市場,營收增速也從前幾年的超過60%下降到34%。
整體來看Lululemon的這份成績單,不難看出,Lululemon目前的挑戰在於大本營市場北美加拿大的業績,與此前勢頭強勁的中國地區的業績此消彼長。而中國市場雖然增速可觀,但是已經明顯放緩,且占比較低。因此,短期恐怕難以擔起Lululemon業績增長的「大任」。
與業績對應的是,Lululemon近年的股價也隨之下跌。那麽,曾經讓很多「中產階級」為之「癡迷」的Lululemon,為什麽不香了呢?
賈玲代言,難掩中國市場增速放緩
![](https://img.jasve.com/2024-9/cafdae9d399890a572b9085523f96ae6.webp)
8月30日,Lululemon釋出了截至7月28日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期內,實作營業收入24億美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3.93億美元,同比增長15%。
在市場分布上,主要分為北美與加拿大、中國市場、其他國際市場等。不過,分地區來看,Lululemon在不同地區的業績表現,卻有喜有憂。例如,2024年第二季度,Lululemon的北美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國際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9%。
從營收貢獻來看,Lululemon在美國和加拿大共有438家門店,該地區占到公司總收入份額的73%。不過,該收入份額相比一年前,已經下降了5%。由此可見,其主力市場已有失守之勢。
第二季度,Lululemon的中國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4%,勢頭依然很猛,甚至是Lululemon營收增長最快的區域市場。但是值得註意的是,Lululemon在國內僅有127家門店,業績貢獻僅占公司收入的13%而已。因此,占比不高的中國市場,短期恐怕難以成為Lululemon的業績支柱。
而且,相比前幾年中國區業績的復合增長率一度超過60%,Lululemon的業績增速已明顯放緩。具體來看,其2023財年在中國內地市場,錄得高達同比67%的營收漲幅,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為45%。由此可見,Lululemon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已經越來越乏力。
![](https://img.jasve.com/2024-9/fa7c0193f866a455aefc6b5121ddcf65.webp)
實際上,Lululemon為了進一步釋放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曾砸下了重金。例如,前不久的6月20日,賈玲又多了一個頭銜,正式成為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的品牌大使,並且號召大家一起參與「夏日樂挑戰」。很顯然,這得益於此前賈玲自導自演的電影【熱辣滾燙】,透過飾演杜樂瑩塑造的勵誌人設。
雖然Lululemon官方沒有公開賈玲代言的相關費用。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2022年賈玲代言某品牌的費用,僅約為300萬元人民幣。然而,隨著她在2024年成為全網熱議的焦點,各大品牌紛紛瘋狂追捧賈玲,賈玲的身價也在迅速攀升。
要知道,賈玲在代言Lululemon前後的36天時間內,就分別官宣了蒙牛、Lululemon、法國著名奢侈箱包品牌Longchamp三個代言。彼時,相關訊息還登上了熱搜,網友也是好評不斷。
對此,業內資深行銷人士指出,不管是咖位還是影響力,賈玲在【熱辣滾燙】之前就已經是一線的身價,預計年度代言合作費用在千萬量級。由此可見,Lululemon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只是,從Lululemon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賈玲代言的「加持」,對Lululemon業績增速放緩的積極影響並不明顯。
實際上,銷售管理費用一直是Lululemon成本的「大頭」。雖然2024年的具體銷售費用Q2財報輕描淡寫,但是透過界面新聞報道的歷史數據來看,在營收比重方面,自2014財年起,lululemon的銷售、管理等費用連續8年占營收比重超3成。而且,疫情以來,其廣告費花得比之前更多,2020-2021年期間連續兩年占比超35%。
不過,在盈利能力方面,過去的lululemon比Nike、Adidas還能賺。從3個品牌的毛利率來看,11年間lululemon毛利率始終高於Nike、Adidas。截至2021年財年,lululemon毛利率為57.7%,分別比Nike和Adidas高出12.9%、7%。
值得註意的是,時至2024年,其毛利率還在增長。2024財年第二季度數據,其毛利率同比提升0.8%至59.6%,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3%至5.4 億美元。
產品翻車,消費者不再買賬
![](https://img.jasve.com/2024-9/3a17f2eec1ccfcd0707d2f80432e90ed.webp)
公開資料顯示,Lululemonn瑜伽、跑步、訓練運動服飾及瑜伽墊等專業運動裝備以及日常休閑服飾。其產品定位主打中高端市場,一條瑜伽褲價格上千元且極少打折,但是新產品上市,卻經常被搶購一空。
支撐一個品牌影響力的,是其差異化的品牌定位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過,近年以來,隨著Lululemon的發展壯大,其品牌定位與產品創新,卻頻繁陷入各種質疑之中。
在產品方面,Lululemon過去的爆款大單品策略之所以成功,或許是得益於行業紅利。例如,在女裝賽道,近年來各種運動生活方式的轉變,也讓入門門檻低的瑜伽運動,成為很多女性消費者的新選擇,而其周邊的瑜伽褲等產品,也成為都市女性熱捧的物件。
Lululemon正是看到了這種市場潛力,所以,也透過「一條瑜伽褲」,敲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值得註意的是,Lululemon也是將瑜伽褲的穿著場景,由健身房拓展至辦公室的推動者。
可以明顯感知的是,原來只能在健身房看到的瑜伽褲,如今在大街小巷也能偶爾看到,甚至也有人將瑜伽褲穿到了公司辦公室。在這種潮流的引領下,「瑜伽女孩」也正在成為追求「小資生活」的精致女性的新式標簽。
據唯品會數據顯示,從7月以來,平台上的瑜伽褲銷量同比增長了將近30%。據很多女性在社交媒體分享,他們選擇瑜伽褲,是因為優秀其的修身顯瘦效果。而穿上瑜伽褲,瞬間就能讓身材看起來更苗條,擁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大長腿。
加上女性天生愛分享的特質,也讓Lululemon瑜伽褲,帶來了「裂變效應」,很容易在極短時間內,就出現銷量暴漲的現象。
![](https://img.jasve.com/2024-9/dd4db28554ff2ba6e22c52e783bb19eb.webp)
不過,Lululemon也有翻車的時候。例如,據媒體報道,前不久Lululemon Athletica宣布停售7月初才開賣的最新瑜伽褲系列Breezethrough,而停售的原因,是因為收到大量消費者投訴。
該事件甚至導致Lululemon的股價出現了波動,一些證券分析師,甚至下調了其投資評級。消費者密集投訴該款新產品的原因在於,一些消費者抱怨臀部的Y形接縫不美觀,看起來像丁字褲,被比喻為"鯨魚尾巴"。該系列的瑜伽褲在Lululemon網站上,也僅獲得3.1星的評價。
但是要知道,在Lululemon推出了Breezethrough系列時,卻宣稱該款采用輕量快幹布料,專為熱瑜伽課和炎熱的夏季天氣而設計,而且腹股溝部位無縫連線。在設計方面,因為前面有一個V形腰帶,後面有一個Y形接縫,而被視為最大的創新點,因此也承載著很多消費者的期待。
從營收結構來看,女裝作為Lululemon的主戰場,也在報告期內錄得6%的個位數增長、對比之下,男裝收入增長11%,配飾收入增長7%。由此可見,Lululemon女裝板塊的收入增速,也有「拖後腿」之勢。
對此,公司行政總裁Calvin McDonald在財報電話會上罕見承認,Lululemon女裝業務在美國已經放緩,核心原因是缺乏新款式,讓其下裝銷售和線上收入受到了打擊。
除了產品設計遭到質疑外,Lululemon相對高昂的價格,也是消費者吐槽的重災區。動輒千元價位的瑜伽褲,也頻繁讓Lululemon陷入「洗腦」行銷、收割「智商稅」質疑之中。
賽道擁擠,湧現眾多「平替」
![](https://img.jasve.com/2024-9/34dab47720cdc2181e15f1861d90bcec.webp)
在北美加拿大逐漸「失寵」的Lululemon,在中國市場依然擁有眾多擁躉。2024年618期間,根據天貓618預售首日戰報披露,Lululemon與Nike、FILA、Adidas、安踏、JORAN一同出現在運動戶外破億品牌榜上。而截至6月17日,Lululemon在天貓618年終狂歡節運動用品熱賣品牌榜單中位列第一,李寧位列其次。
據分析,Lululemon在618期間的亮眼表現,一方面得益於很多女性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為其「自發」種草。另一方面,也歸因於其罕見大幅降價。期間,Lululemon部份熱賣的瑜伽褲產品,疊加多個折扣後,到手價約為400-500元,相當於原價6折出手。
很顯然,Lululemon開始「放低身段」,也是迫於其業績增長乏力、行業競爭加劇。例如,此前瞄準「中產」、一二線高凈值人群的Lululemon,也正在轉移視線,將目標瞄準了下沈市場一些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的女性,較為明顯的動作還有,其在奧萊開出了多家門店。
據界面新聞援引「知衣科技」的數據分析,目前Lululemon在中國市場的門店分別在全國43個城市,一線城市門店數量最多,而二三線市場門店占比已超20%。
不過,在中國市場,Lululemon的下沈市場,實際上也圍繞著幾個核心一線城市,比如寧波、南通等地首店,實際上處於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區。這也意味著,在更為低線的城市,Lululemon受限於價格偏高等因素的影響,或許面臨市場下探的壓力。而該地區的消費者是否願意買賬,也還是一個問號。
實際上,目前市場已經出現了Lululemon的很多平價替代品,甚至成為Lululemon不可忽視的對手。例如,在大洋彼岸,有一個名為Alo Yoga的新銳品牌也正強勢崛起。據了解,Alo Yoga於2007年在美國成立,那一年正值lululemon在紐莊拿斯達克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
![](https://img.jasve.com/2024-9/399440b0ebc5272b8248691d102c7cac.webp)
雖然該相比Lululemon是十足的後來者,但是其勢頭也銳不可當。據電商報報道,該品牌聯合創始人Danny Harris的表述,公司從2019年已經連續3年快速增長,2022年銷售額成功突破10億美元。與此同時,2023年年底有知情人士透露,Alo Yoga正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這可能會使品牌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而在中國市場,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越來越趨於理性,無論是一二線城市的精英女性,還是三四線城市十分註重生活品質的女性群體,也都希望在展示自己品味生活的同時,讓這種消費性價比更高。因此,近年來崛起的國產瑜伽品牌,也跟著Lululemon的步伐,甚至使用相同的行銷路數迅速成為了「Lululemon平替」。
例如,近年以來熱度持續走高的VFU、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MAIA ACTIVE 、暴走的蘿莉等新銳品牌,正在成為Lululemon之外,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新選擇。
由此可見,目前相比北美加拿大等地,增速依然十分可觀的中國市場,留給Lululemon進一步拓展的機會也不會太多了。而在其本土市場增長乏力、中國市場又增長無門之時,Lululemon未來的業績增長,又將何枝可依?
作 為在全球乃至中國掀起瑜伽褲熱潮的品牌,Lululemon幾乎成了一個現象級的品牌。回顧其過去進擊全球市場的發展史,Lululemon無疑是成功的。
但是,困於消費者日趨理性,而且其品牌定位模糊、產品創新不足,因此也導致其營收、凈利潤增長,開始明顯放緩。而中國市場作為Lululemon第二季度財報中唯一呈現亮點的市場,也因為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還需驗證,而充滿了未知。
無論如何,期待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品牌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有朝一日從一個已經有些「過氣」的網紅品牌,蝶變為真正的「長紅」品牌。
參考資料:
【一年狂賣10億美金,賣家靠一條瑜伽褲逆襲】電商報
【女性瑜伽褲賣爆了 lululemon成中產女性收割機:動輒上千】和訊網
【中產最愛的lululemon熄火了?】華爾街見聞
【lululemon在美國賣不動了:曾放倒阿迪、直追Nike,正被平替、「代工」圍剿】每日經濟新聞
【618賣爆的lululemon,正成為被「平替」和「貧替」圍獵的過氣網紅】金融界
【中產最愛的Lululemon為何熄火?最新Q2財報下調年度預測】
【lululemon中國市場連續開店 下沈至三線市場】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