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對於任何人都沒有「分享欲」是心理問題嗎?

2024-11-21心靈

對「任何人」沒有分享欲,這個「任何人」已經是非常極端的了,往往是極端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就會偏離了常模(社會平均的普通模式)。

思維和行為模式偏離常模,是各類心理和精神測量經常使用的量表。

人際溝通心理學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

約哈裏四窗理論。

「約哈裏之窗」是約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和哈裏頓·恩格林(Harrington Ingram)提出的人際交流的一個介紹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約瑟夫和哈裏兩人將人的自我表露比喻為一扇大的窗,這個大窗分為4個區域視窗。--即所謂的「約哈裏之窗」(如附表),它是一個整體的自我世界,裏麪包容了全部的自我資訊。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構成:

開放區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那一部份,是開誠布公的自我

盲目區:別人知道和了解,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的那一部份。

隱秘區:我們自己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的那一部份隱秘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私密。

未知區: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或沒有意識和認識的那一部份自我。

每個人不同的「約哈裏之窗」使得自我表露的方式和 內容不同,從而直接影響人際溝通的效果。

往往兩個人的關系建立,親密度與袒露程度成相應正比關系。也就是如果對方向你分享和袒露更多,那麽表明你們之間的關系更近一層。如果一個人對你沒有任何分享欲望,那是因為想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不想更進一步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

如果對任何人都沒有分享欲,那麽很難讓別人了解自己,也很難走進彼此內心的深處。會造成親密關系難以建立,甚至社交困難。

我們不是說有社交困難的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有些人比較喜歡獨處,比較厭煩社交,覺得獨處會比較舒服。但是這個命題是跟任何人沒有分享欲,也就是說他完全是一個孤島,這句重點就在任何人。

很多有心理問題、有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以及精神障礙的物件,往往有社交困難的特性。

社交困難會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反應,因為我們是一個社會人,不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一定與社會發生互動關系得以生存,如果社交困難,會造成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關系,難以有合作的關系,會讓我們工作難以開展。就造成了就業困難。就業困難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存空間。這就是一系列惡性的迴圈反應。

因為所提的問題已經說到了一個絕對化。

如一個人非常聰明,他創作發明了非常有用的東西,但是他卻沒有任何分享的欲望,也不想把這個有用的東西展示給任何人,那就很不正常。

如果一個人生病了,非常難受,但是他卻不把這種感受告訴身邊任何一個人,甚至連看醫生都不想去,因為他有可能不想分享他的身體感受。註意題目中所說的是任何人。那麽這樣的人能夠生存嗎?也許能,但是會相對來說真的比較困難。

當然一切沒有絕對的。也有可能有這樣的人存在,並且他活得很自在,但至少在我有生之年的幾十年內,目前還沒有遇見。如果有見過這樣的人,大家也可以說說。

@知乎心理 @鹽選心理 @知乎情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