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聖誕節假期與新年的到來,海外電商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日前,有外媒爆料稱,曾經強烈譴責低價競爭的全球最大電商巨頭亞馬遜,試圖復制中國電商的路徑,添加了一個商品、界面都和中國電商平台很相似的新板塊。中國電商的發展,正讓亞馬遜倍感壓力。
事實上,在體量和國際化程度上,亞馬遜大幅領先Ebay、沃爾瑪等美國同行,也高於阿裏速賣通、Temu、SHEIN等競爭對手。2023年,亞馬遜凈銷售額5748億美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304億美元。而作為對比,中國電商中營收最高的是京東,2023年全年收入10847億元人民幣。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的存在感不強,主要業務是賣書,但其在全球有19個站點,分布在北美、南美、歐洲、中東、亞太等地區。在國際化上,主要依靠本國市場的中國電商仍與亞馬遜有一定差距。
雖然亞馬遜在中國作為電商不太顯眼,但業務與中國十分密切。無論是銷售的商品,還是平台上的第三方賣家,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中國。截至2023年年末,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平台的銷售額占比達61%,遠超自行銷售。其中,63%的第三方賣家來自中國,71%的賣家從中國采購商品。亞馬遜平台的各方面收費並不低,包括17%的銷售提成、廣告費用以及可能高達25%的物流費用。但考慮到其龐大的覆蓋面,中國跨境商家對亞馬遜依然有一定依賴度。因此,目前海外總體的電商業態,可以說依然由亞馬遜、沃爾瑪等美國企業主導。
中國電商的快速崛起,讓亞馬遜對中國電商的態度從忽視轉為警覺。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Temu的全球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亞馬遜的91%。為此,亞馬遜也開始借鑒中國電商的成功經驗,透過限價令、供應鏈管理、減免小商品傭金等方式爭取更高月活,還利用覆蓋全球的物流,學起了中國電商的「全托管模式」。
但僅靠頁面、策略和機制上的照搬,就指望把中國電商的立身之本學走,恐怕想得過於簡單了。據某海外平台的消費者調查顯示,更青睞Temu等新興電商平台的消費者中,一半人表示是因為低價,而47%的人則特別享受「尋寶」的體驗。這其實揭示了中國電商低價策略表象下的成功核心。
一方面,這與中國商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有關。中國電商平台上的商品不僅性價比高、品類齊全,而且能夠靈活地為全球市場提供個人化的小件產品。高水平電商業務的背後,是中國生產力、物流、數碼經濟、通訊網絡等各個環節都已達到極高標準,高效協同的數智化轉型也讓中小企業的柔性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在廣大中國消費者反復打磨下,以個性推薦、場景創新、高頻互動等為代表的中國電商生態體系也已經相當成熟。這得益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使用者群體和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24年預計將有1425億件快遞被妥善配送,平均每秒有4187個快遞包裹被攬收。大量電商使用者的消費資訊使得電商平台能夠更準確地描繪使用者畫像,讓個人化推薦等演算法的準確度不斷上升,同時還能縮短設計者的創新周期,讓充滿新鮮感的商品接連湧現。
從全球視角看電商,雖然亞馬遜占了先機,但更為成熟的中國電商體系,正成為各國電商學習的物件,也為全球跨境商家在面對傳統平台的高傭金、冗雜規定時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曾幾何時,我們的企業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理念;如今,透過多年來註重效率、全面最佳化、重視客戶反饋的努力,中國電商平台的出海同樣為世界貢獻出寶貴的「中國經驗」,在競爭與合作中與世界攜手進步。(作者陳經是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