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普準備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行自己的第二次就職典禮,屆時打算邀請一些外國領導人前來助興。這件事帶有宗主國帝王即位,藩屬國前來朝貢慶賀之意,世界大國估計興趣都不大。美國的附庸日本、南韓或許會參加,阿根廷可能會毛遂自薦,至於菲律賓、立陶宛等,杜林普可能看不上。當然為了排場,好大喜功的杜林普力求邀請大國,越大越好,越強越好,他要營造萬國來朝的景象。
華夏歷史長,文明延續五千年,好處是現今發生的國際大事,你幾乎都能從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找到相似的樣本和應對之策,甚至直接看到結局。
古代天子即位,通常要大會諸侯,昭告天下,建立或確認朝貢關系。
三皇五帝時期,涿鹿之戰後,黃帝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封禪儀式,告祭天地,成為天下共主。
大禹在塗山會盟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史稱塗山之會。一方諸侯防風氏遲到三天,慘遭賜死,成為大禹立威天下的犧牲品。
夏商周一直都有天子即位,大會諸侯的慣例,規則也愈加細化。
西周建都關中鎬京,關東諸侯前來朝貢,路途遙遠。於是周成王、周宣王等,都將大會諸侯的地點選在東都洛邑,方便諸侯朝貢。
東周時期,天子式微,大諸侯就蠢蠢欲動,假借天子的名義會盟諸侯,最積極的就是齊桓公。
公元前682年,齊桓公以周釐王名義,請宋桓公、陳宣公、蔡哀侯、曹莊公,在齊國北杏會盟,此乃齊桓公生平九合諸侯中的第一次會盟。
圖-春秋爭霸
其實齊桓公還邀請了衛惠公、魯莊公,這兩家都是姬姓諸侯(與天子同姓),爵位也不比齊桓公低,在他們眼中,齊桓公不過是個暴發戶。
當今世界,歐洲列強英國、法國好比衛國、魯國這種西周傳統大國,美國好比齊桓公時代的齊國,咋咋呼呼。
齊桓公最後一次會盟,稱為葵丘之盟,在洛邑不遠,周襄王派周公孔參盟,魯國、宋國、衛國、鄭國、許國、曹國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看似威風凜凜。實則齊桓公死於內部爭鬥後,宋國、魯國的軍隊都兵臨齊都臨淄城下,齊國迅速衰落,直到幾百年後田氏代齊才重新崛起。
齊國的會盟只利於侯爵(二等)齊國,像宋國這種公爵(一等),早就憋了一肚子氣。齊國這些諸侯虎視眈眈,然而至戰國末期,這五國沒有一個並入齊國。距齊國最近的魯國並入楚國;許國並入楚國;鄭國並入南韓;曹國亡於宋,宋國又被秦、魏、楚瓜分。
我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如果各諸侯利益不一致,或者利益分配嚴重不均,會盟再多也只是水中月,也就一時風光而已。
漢朝時期,隨著版圖擴大,朝貢的藩屬國擴充套件到中原以外。朝廷給予朝貢國的回贈品,價值往往大於貢品本身。有人可能覺得不劃算,實際上隨著盟友變多,以夷制夷,漢朝花小錢辦大事。
公元前105年,漢武帝選江都王劉建之女翁主劉細君,對外宣稱是公主,和親烏孫。武帝給劉細君的嫁妝甚厚,宦官宮女數百人,車馬和禦用器物無數。武帝命懂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臥箜篌等,創制一種能在戰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稱秦琵琶,即後世的阮。
圖-西漢與烏孫夾擊匈奴
獵驕靡給漢朝的聘禮,是一千匹烏孫戰馬,從價值上來說遠不及漢朝的嫁妝。後來解憂公主和親,漢朝的嫁妝也相當可觀。我們的傳統是禮尚往來,絕不讓藩屬國和朋友吃虧。
公元前72年,漢朝與烏孫夾擊匈奴,漢軍戰果不大。烏孫昆彌翁歸靡(肥王)娶了解憂公主,他率五萬余精銳騎兵東進,攻入阿爾泰山脈南麓的匈奴右谷蠡王庭,斬首數千,擄獲三萬九千人,獲馬、牛、羊、驢、騾、駱駝七十余萬頭。僅這一場戰爭的戰果,漢朝恐怕花多少錢也買不到,戰損更是不可估量,這就是花小錢辦大事。
西域龜茲王絳賓來長安朝貢,漢宣帝賜黃金彩緞無數,並特賜金印紫綬(位比三公,官職一品)。龜茲王絳賓在長安住了整整一年,樂不思蜀,回去後龜茲王帶頭穿漢服,此後龜茲用漢朝禮儀。
圖-滅郅支單於
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發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士兵、西域南北兩道十五國騎兵,總兵力四萬余騎,攻滅北匈奴郅支單於。這四萬余騎,漢軍只有三千,其余都是胡兵,龜茲作為塔裏木盆地人口最多的諸侯,出兵也最多。漢朝透過賞賜,既體現了大國天子的胸懷,又以胡制胡,無失真漢兵,太劃算了。
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漢朝獲得的利益更是不可勝數。所以說眼光要放長遠,不要拘泥於眼前的蠅頭小利。
對於藩屬國來朝,華夏祖先兩千多年前就玩明白了,就是給予藩屬國足夠禮遇和尊嚴,共同發展,建立命運共同體。
杜林普對藩屬國,可沒什麽好臉色,只為索取利益,彌補自身空缺,所謂美國利益優先。這樣做有什麽後果呢?杜林普通知日本、南韓及北約諸國,增加軍費,向美國交保護費。杜林普對加拿大總理直言,希望加拿大作為一個州並入美國。王莽將「匈奴單於」更名為「降奴服於」,將高句麗、扶余、西域諸國的王,全部降為侯。羞辱藩屬國會怎樣,你看王莽就知道結局了。
西漢花了兩百年,令匈奴、烏桓、鮮卑、高句麗、扶余、西域各國全部稱臣,沒想到王莽只用十幾年就敗光了,北方藩屬國幾乎全部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