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的幾點看法。即是咨詢師的身份,也是來訪者的身份。
1.國內社會機構性質的心理咨詢是沒有嚴格的行業定價標準的,定價自主權在咨詢師自己手裏或是心理咨詢機構手裏。一般來說,定價多少要考慮的是,咨詢師的咨詢總時長,咨詢師個人心理成長的程度,咨詢師的專業理論和技術的掌握程度,咨詢師在心理學學習上的投入,當地市場的收費參考等。
其中咨詢師在心理學學習上的投入,這點要特別說明一下,從學理論,到學咨詢技術,自己成長,找輔導老師,在這條路上是需要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的。投入越多,咨詢師自己對行業回報的心理期望越大,這也是心理咨詢收費不便宜的一個主要原因。投入少了,水平不到,有一定功力的咨詢師,都是精力和金錢堆出來的。
也存在一種情況,就是虛掛高價,他們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實實在在做咨詢,而是為了擡高身價做宣傳之類的。當然若是有來訪者更好,沒有也無所謂。
2.對於心理咨詢的消費認識。做心理咨詢。一定不是越貴的越好,這個觀點在這個行業內是極其不好用的。心理咨詢有作用的基礎是咨訪關系,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好的咨訪關系來自於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匹配程度,厲害的咨詢師也也還能匹配所有類別的來訪者。厲害的咨詢師匹配的範圍更廣,這個說法更客觀一些。
所以和自己的咨詢師在一起的感覺很重要,收費高的,感覺並不一定好。而且咨詢師收費高時,往往會使來訪者的心理期望提高,可能這個咨詢過程沒有問題,但由於來訪者的過高期望,所以感到不滿意。
3.心理咨詢是一個慢而長的過程,一位心理咨詢師的水平高低,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展現出來的,特別是第一次。第一次攝入性會談,往往是來訪者陳述經歷,咨詢師收集資訊,傾聽占了絕大部份時間,一次咨詢下來到不了幹預的時機。
當然這裏要特別強調一下,可以接受第一次咨詢察覺不到咨詢師的高明,但至少要保證在咨訪關系中感覺還不錯。說白了就是,可能第一次咨詢感覺不到被療愈,但至少不能感覺到受傷。這是基礎。
所以綜上來說,找一個咨詢價格相對能接受的,盡量別硬撐去找收費過高的,心理期望高,反而會影響咨詢效果。
別急著第一次咨詢就下結論,給自己和咨詢師多些時間,前提是在關系中沒有感到受傷。如果實在效果不好,再考慮換咨詢師。穩定的咨訪關系是咨詢效果的保證。
可能的話,最好能透過轉介紹的方式找咨詢師,這樣更靠譜,能大大減少嘗試的成本。當然若是咨詢這事本身也涉及保密,就最好不要有中間人。
最後說一種可能性,不是特指題主,只是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就是來訪者本人由於某種情結作用而懼怕和咨詢師的穩定關系,表現在行為上是頻繁的更換咨詢師。有可能是懼怕深入關系而躲避,有可能是怕走的深了自己面對不了而躲避,等等很多原因。若是這種情況的話,建議來訪者自己覺察一下,自己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