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他人眼中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我眼中的我也不是真正的我,我眼中的他人才是真正的我」這句話有道理嗎?

2024-09-13心靈

他人眼中的我未必是真正的我

這是基於以下幾點:

1. 經驗的濾鏡或投射效應

人是經驗的產物,人們常常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情感、態度、動機、欲望或價值觀等等投射到他人身上。當他人望向「我」時,難免也會帶上一層濾鏡,基於他們自身的經驗或偏見來解讀「我」,這時候的「我」已經是一個不斷地被他人認知加工之後的結果。

2. 社會角色與期望:

「我」亦是社會建構的一部份,在社會交往中,「我」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孩子、朋友、伴侶、鄰居等等,並展現出相對應的行為,他人亦有對於「我」的角色的期望,期望與行為交織,形成對於「我」的觀感,但那並不完全等同於「我」。

3. 自我敘說及有限性:

人與人相互接觸的主要途徑在於言說及表達,然而在語言的巴別塔中,存在著分歧與溝壑,存在著誤解與遺漏。

「我」如何言說「我」,言說的「我」與自我內心的貼切程度,以及他人又是如何接受到「我」所言說的資訊……這些都會影響到他人眼中的「我」。

我眼中的我也未必是真正的我

為什麽這麽說呢?

1. 自我認知的主觀性:

當「我」將視線投向自己時,往往會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