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七個「超強縣」,「單挑」大城市

2024-08-31心靈

縣域經濟的比拼已經進入「千億縣時代」。截至2023年,全國GDP超1000億元的「千億縣」已增至59個,並且湧現出7個可以比肩地級市的「超強縣」。

這是近日賽迪方略釋出【2024中國「千億縣」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的數據。全國59個千億縣中,東部44個、中部8個、西部6個、東北1個。

具體到省域,蘇浙兩省千億縣達32個,依然占據全國「半壁江山」。與此同時,福建千億縣數量達6個,山東、湖南均為3個,陜西、河南、內蒙古、貴州均為2個,中西部省份也迎來新的突破。

比如,庫爾勒(新疆)、鞏義(河南)、平湖(浙江)、府谷(陜西)、寧海(浙江)5個新增「千億縣」,3個都處於西部省份。

蘇浙在千億縣版圖上「強者愈強」,中西部省份加速追趕。千億縣的成長邏輯發生怎樣的變化?近日,城叔深度對話賽迪方略縣域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楊文學,解碼千億縣背後的趨勢之變。

千億縣「密度」

江蘇是「千億縣」密度最大的省份。

2007年,昆山、江陰、張家港3地首次跨入「千億俱樂部」,成為全國第一批千億縣。17年過去,全國千億縣的數量已經達到59個,而昆山、江陰和張家港仍然排名前三。

從排名前十的千億縣來看,江蘇獨占五席——昆山(第1)、江陰(第2)、張家港(第3)、常熟(第5)、宜興(第8),浙江有慈溪(第6)、義烏(第10)兩席,而福建、陜西、湖南各占1席,分別是晉江(第4)、神木(第7)和長沙縣(第9)。

楊文學分析,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江蘇、浙江形成了園區經濟、塊狀經濟兩種不同的模式。江蘇註重打造經開區、高新區等高等級園區平台,註重區域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超過一半縣域GDP超千億元。

浙江則以塊狀經濟為驅動,推動縣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效率驅動,打造出慈溪小家電、義烏小商品、諸暨襪業、余姚新能源汽車等具有全國顯示度的制造業集群。

這也是蘇浙兩省在千億縣版圖上領跑全國的重要因素。在全國59個千億縣中,蘇浙分別有21個、11個,是千億縣「密度」最高的區域。在蘇南縣域長期霸榜的同時,蘇北、蘇中縣域也在迎頭趕上——

2017年,如臯在蘇中地區率先破門,2020年蘇北沭陽、邳州完成晉級,2022年高郵、儀征、東台、沛縣4縣市突破,使得江蘇的千億縣「密度」不斷提升。據統計,2018年到2022年,江蘇新增13個「千億縣」,其中12個來自蘇中蘇北。

江蘇省工程咨詢中心規劃業務部湯長新此前透露,全省「千億縣」大體圍繞上海大都市圈呈眾星拱月狀分布,21個千億縣中,蘇南8個,蘇中9個,蘇北4個,蘇中、蘇北追趕態勢強勁,南通7個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全部「破千億」,勢頭已超蘇南西部、寧鎮多數郊區縣。

與此同時,福建憑借較為發達的民營經濟,福建晉江市、南安市、福清市、惠安縣、石獅市、閩侯縣6個縣市進入千億縣俱樂部,其中晉江GDP達到3363.5億元,排在全國第4位元。

事實上,東部沿海地區千億縣強者愈強的同時,中西部省域也在加速崛起。2023年,庫爾勒(新疆)、鞏義(河南)、平湖(浙江)、府谷(陜西)、寧海(浙江)5個新增「千億縣」,3個都處於西部省份。

「中西部地區近年來千億縣持續新增,湖南、內蒙古、陜西、貴州、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新疆等省(區)均有分布。」在楊文學看來,中西部地區往往依托特定的資源或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培育出千億縣。

工業「含量」

「工業是千億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部份縣域透過推動工業質素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工業體量持續壯大。」楊文學註意到,2023年千億縣的平均規上企業產值已經達到2250億元,工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這在5個新增千億縣身上體現尤為明顯。庫爾勒(新疆)、鞏義(河南)、平湖(浙江)、府谷(陜西)、寧海(浙江),均是依托工業實作GDP千億級的突破,第二產業占比均在48%以上,其中府谷、庫爾勒第二產業占比分別達到78.5%和72.3%。

數據顯示,2023年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13.3萬億元,對全國的貢獻超過10%,22個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2000億元,僅有邳州市、仙桃市、鞏義市等7個「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不足千億元。

其中,昆山、江陰、晉江、張家港和宜興5個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5000億元,慈溪、常熟2個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接近5000億元,是縣域工業的領跑者。當然,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也是這些縣域能夠穩居千億縣前列的重要支撐。

東鄰上海、西依蘇州,昆山被上海大都市圈列為全球功能性節點城市,是承接上海溢位效應最直接、最有效的「核心內圈」。其已培育近7000億元的電子資訊和近3000億元的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三年保持在萬億元以上,連續19年領跑中國縣域經濟。

從全國來看,縣域經濟確實是發展工業經濟的重要承載,浙江、安徽等地都在大舉押註縣域。城叔此前在【強勢晉級,汽車大省再下註】一文中分析,安徽在汽車產量飆升的同時,正著眼於「整零結合」,大舉「押註」縣城——

不久前,安徽省汽車辦、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釋出【安徽省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著力推動縣域零部件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到2027年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營收達到5000億元左右等。

縣域是發力新興工業化的重要陣地,在經濟大迴圈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依托裝備制造、有色金屬、新材料、石化、汽車等優勢領域,千億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截至去年底累計認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共37個,占縣域總量的三分之一、全國總量的8.3%。

從千億縣「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來看,江蘇、浙江、湖南、福建、山東、河南分別有12個、7個、4個、3個、2個、2個基地,湖北、河北、內蒙古、遼寧、新疆、陜西、貴州分別有1個基地。

比如,電子資訊(光電顯示)·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數據中心·江蘇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等,均代表所在區域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縣域「頂點」

作為縣域經濟的「天花板」,江蘇昆山與浙江義烏、浙江慈溪和福建晉江,城區常住人口均在100萬人以上,進入「Ⅱ型大城市」序列,甚至跟蘭州等70個省會城市和地級市並列……

這一定程度上也被解讀為「單挑」大城市/省會城市,進一步擴大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想象空間。千億縣發展的「頂點」是什麽?

【報告】提出,全國已經湧現出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晉江市、慈溪市、長沙縣、義烏市等7個「超強縣」,發展基礎好、潛力巨大,發展形態與大城市接近——

2023年,昆山市、江陰市GDP達到5000億元左右,超過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7個省會(首府) 城市,同時超過嶽陽、南陽、贛州、蕪湖、淄博、滄州、邯鄲、常德、菏澤、宿遷、衡陽、珠海等地級市,接近太原、哈爾濱、南寧等省會(首府)城市。

這便是「超強縣」的驚人實力。在楊文學看來,千億縣是GDP達到千億元以上,「超強縣」不唯GDP,是對一個縣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等較為全面的考量,是對縣域高質素發展的充分肯定。

「從城鎮人口角度看,‘超強縣’超越一般縣城、中小城市的範疇,已經達到大城市的標準。‘超強縣’發展沒有止境,邁向大城市也不是終點,未來仍有無限可能。」他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驅動縣域振興的強引擎,能夠有效激發縣域活力。

比如,昆山積極參與中國(上海)自貿區建設,打造了昆山綜保區、昆山台商科技園等開放平台,義烏與杭州、寧波等地建立緊密的商貿鏈、網絡鏈、金融鏈,成為杭甬溫金義經濟帶重要節點。

從「千億縣」邁向「超強縣」,需要發揮「千億縣」產業經濟基礎優勢,更好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匯聚更多的人才、金融、數據、知識、技術、管理等新型要素,以此做強產業支撐、做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競爭力。

一個十分重要的趨勢是,強縣域對於人才的關註度與吸重力不斷上升,在就業、生活、旅居等方面頻頻出圈,努力營造出一種區別於「大城市」的友好型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探索的重要樣本。

在楊文學看來,在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下,未來城鎮化的重要動力來自於廣大縣域的「就地城鎮化」。未來1800多個縣域如何快速、高質素完成數量眾多、地區分布廣、發展水平差異大的縣域城鎮化,既有現實的困難,也有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超強縣就是新型城鎮化實踐的典型,提供了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新型工業化等全方位的經驗借鑒。」他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