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丁雅梔 ●王 逸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與跨國汽車制造商斯泰蘭蒂斯的合作在國際輿論場和產業界持續引發關註。雙方10日宣布將在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莎拉戈薩市興建一座新的磷酸鐵鋰電池工廠,預計投資規模41億歐元。「德國之聲」評論稱,此次西班牙合資電池廠將是寧德時代在歐洲的第三個重大投資專案。在此之前,寧德時代已在歐洲建立兩家工廠,分別位於德國和匈牙利。寧德時代欲以此進一步擴大其在歐洲市場布局。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阿拉貢自治區保守派領導人阿茲孔的話稱,該專案是「最好的訊息」,這將「為該地區戰略性產業的未來奠定基礎」。
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10日宣布在歐洲建設第三座生產基地。圖為今年5月,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的施工現場。
「一個福音」
據路透社報道,這家選址在西班牙北部莎拉戈薩的工廠預計2026年年底開始生產,產能有望達到50吉瓦時。整個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內完成。斯泰蘭蒂斯董事長約翰·艾爾坎表示,與寧德時代組建的合資企業,將有助於推動全方位可持續的生產迴圈。除了最新宣布的工廠建設計劃之外,寧德時代目前在德國設有一個工廠,正在匈牙利建設另一個工廠。彭博社對此報道稱,西班牙的莎拉戈薩專案雖然對歐洲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努力是一個福音,但如果沒有中國合作夥伴的技術支持,可能無法實作。
美國CNBC網站報道提到,最新的進展發生在歐洲汽車制造商推進全面電動化面臨重重困難的背景下,這包括充電樁推出速度慢於預期、美國可能征收有針對性的關稅等。「歐洲電池業的雄心受挫。」美國彭博新聞社10日以此為題稱,迄今為止最引人註目的挫折是瑞典初創公司北伏上月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除此之外,英國電池初創公司Britishvolt於2023年初申請破產。梅賽德斯-奔馳、斯泰蘭蒂斯的合資企業ACC正在踩剎車,其意大利和德國的兩家超級工廠的建設計劃由於電動汽車需求低迷而停滯不前。但與此同時,根據彭博社分析,中國寧德時代和南韓電池制造商三星SDI等亞洲制造商在歐洲地區的13個專案中,有10個專案已步入正軌。
「真正精於此道的公司都已經營很長時間」
阿斯頓·馬丁全球拉貢達控股有限公司前行政總裁安迪·帕爾默表示,因為歐洲未能培養出全面的電池制造能力,歐洲汽車工業發展受到威脅。如果沒有健全的電動汽車供應鏈,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擁有成熟電池產業的地區,這會導致本地工廠關閉和失業。
彭博社稱,歐洲汽車工業錯失機會的部份原因是其汽車制造商在轉向電池技術方面進展緩慢。2008年,比亞迪推出首款電動汽車時,大眾、寶馬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仍在押註汽油和柴油發動機。當歐洲拖延腳步時,中國卻加速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到2021年歐洲汽車制造商全力投入電動汽車時,寧德時代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比亞迪是電動汽車和電池開發的主要力量。彭博分析師哥連·麥克拉徹表示,生產動力電池很困難——資本要求高、定價殘酷、利潤低,而且制造環境要求高,客戶要求也苛刻,「真正精於此道的公司都已經營很長時間」。
報道進一步表示,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由於難以自行生產電池或對歐洲供應商失去信心,現在都在尋求來自亞洲合作夥伴的支持。甚至一些汽車制造商準備放棄電氣化目標,並遊說歐盟放棄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的計劃。而這種戰略上的猶豫不決,可能會使該地區的汽車制造商在獲得具有成本效益的電動汽車技術方面進一步落後於亞洲競爭對手。
北伏與中企合作可能性增加?
本月初,歐盟宣布了一項10億美元的資助計劃,旨在支持其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有報道稱,這是減少對中國電池零部件依賴和促進歐盟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份。據報道,這筆資金與嚴格的采購要求掛鉤。「德國之聲」10日評論稱,一直以來,盡管歐洲試圖透過技術投資減少對中國電池的依賴,但此類努力備受挫折,近來北伏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便是一例。
在此背景下,許多分析認為,歐洲企業必須與中國企業合作,以便快速進行生產。「為什麽歐洲在電池生產上依賴中國。」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中說,當北伏等歐洲電池專案瀕臨破產時,中國的全球市場領導者寧德時代在歐洲卻越來越受歡迎,一些歐洲電池制造商與中企合作的可能性仍在上升。據談判圈人士透露,北伏正在努力探索「行業合作夥伴關系」,以解決技術問題,結果可能是尋求中國的幫助。
「與中國、日本和南韓相比,歐洲動力電池產業鏈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外部優勢資源支持。」汽車行業分析專家許廣健11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說,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目前包括南韓LG、三星等頭部企業也已經在歐洲進行布局,日本松下動力電池也在向歐洲出口。此次中歐企業合作,還是基於供求雙方找到了契合點。如果這次做得好的話,能起到比較好的示範作用,對後續中國車企去歐洲投資,服務當地產業鏈將產生一個正向的推動作用。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與歐洲頭部車企的合作對雙方來說是一種共贏模式,這一合作性質與中國車企出口電動汽車到歐盟市場的模式有所不同。中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已具備高競爭力的技術能力,能保障與歐洲車企的互補性合作更具永續性和穩定性。這個頭開好開順後,有利於中國的汽車智能化技術與歐洲車企的進一步合作。而在技術合作上,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也會在未來做到分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