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一匹黑馬,說透了人性

2024-09-12心靈

【邊水往事】,成為這個夏天國劇的一匹黑馬,無過多宣發,卻憑借過硬的質素、網友的「自來水」,成功出圈。

其出色之處在於,描繪了一幅西南邊境三邊坡險惡叢林裏血淋淋、赤裸裸的眾生相。

劉金翠,少女時被男友欺騙,作為兩次被拐賣、被摧殘的受害者,卻成為販賣女性的加害者。

賈斯汀,美國中產家庭的純良少年,一個「純幫忙」的誌願者,卻無辜丟了性命。

孫山,因賭石家財散盡、家庭破裂、精神失常。

最讓人意難平的是但拓,那個義薄雲天、俠骨柔情的魯莽漢子,考慮了所有人,唯獨犧牲了自己。不甘的網友們甚至線上給但拓過「頭七」。

【邊水往事】海報

持續被熱議的原因,除了劇集制作精良,也因為故事本身的豐富,無論是生命的脆弱、命運的不確定還是人性的復雜,它都有足夠的底蘊讓人挖掘討論。

關於這部劇,導演算說,「任何觀念都不要講得那麽直白」。那麽,除了故事與對白,創作者們想表達的還有什麽?三邊坡還有哪些未能訴諸鏡頭的意涵?或許我們可以從劇集著墨不多的細節窺見更真實的「三邊坡」,抵達更赤裸的人性。

命運

劇中,沈星自幼父母離世,舅舅將他拉扯長大。技校畢業後,沈星自作主張跑到國外,找在三邊坡當總工的舅舅要工作。

三邊坡是個多方勢力割據的地方,法律形同虛設。舅舅勸沈星回國未果。

因舅舅出走找甲方收工程款,面對收不到薪金而開鬧的工友,沈星將工地器材抵押,借款一百多萬發薪金,這也成為他被卷入亂局的開始。

沈星開始卷入亂局

劇集的敘事主線便是沈星還款和尋舅:尋舅之初,輕信他人被設局成為懸賞嫌疑犯,差點喪命;剛逃出生天,又被借款人追殺;找到關鍵人物猜叔成功解局,但也經歷了被捅腹、被拋河等各種危局。

在三邊坡的每一步,幾乎都能遭遇殺局。短短幾個月,沈星便從國內安穩的技校畢業生變成多次險些喪命的幫派兄弟,命運轉變之快是幾個月前的他無法想象的。

命運的不可控在這幾年被廣泛討論,生活的不確定性被普遍感知。

這種不確定往往指的是向下的轉變,這幾年相關影片也並不鮮見,從講述「最佳化潮」的【年會不能停】到講述中產階層跌落,去做外賣員的【逆行人生】,都從側面反映了不確定時代落到個體命運的巨大影響。

【逆行人生】劇照

在國內和平社會生活的我們,面對命運的不確定都已感受到無力和疲憊。在三邊坡字面意義「賣命」討生活的人們,面對命運感受到的不只是無力,或許還有絕望。

【邊水往事】由真實故事改編,原著作者沈星星以自己在緬北的一段經歷、見證過的人與事為素材,寫下了同名書籍。

雖然他本人的經歷沒有劇中那麽驚險,但對於命運無常也有深切體會。作為一個浙江人,他十八歲離家出走時未想好要去哪裏,售票員催促之下,他指著剛買完票的人說「和他一樣」,結果去了昆明,又輾轉去了緬北。

沈星星說,大部份的人生是學校、上班、結婚、生子,命運其實無關緊要,「只有真正經歷過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才能逐漸明白,可能我今天九點十分做的決定,同九點十一分,並不一樣」。

沈星(郭麒麟 飾)

同樣因一個決定讓命運陡然改變的還有賈斯汀,一個來自美國中產家庭的男孩,還保留著少年氣,被但拓稱之為「傻老外」,沈星也說自己第一眼就看出來他是個「二百五」。賈斯汀在三邊坡搭了個帳篷建臨時學校,試圖給孩子們的人生更多可能,卻因減少了毒販的兵源而被殺。

原著講述了更多細節,無論是賈斯汀還是沈星星,都並不知道辦校會影響毒販的利益,賈斯汀在被要求停止誌願行為時,只知道是「幾個本地人」。於是,在來到三邊坡的第23天,賈斯汀突然被槍殺、套入塑膠袋、拋入追夫河。

賈斯汀(付博文 飾)

如果說賈斯汀的悲劇是因為懵懂無知,那麽許多深諳當地規則的人遭遇意外,則更讓人深刻體會三邊坡這個「吃人的社會」。

昂吞,是個隨時取人性命的人物,卻連死亡本身都沒有交代,僅留下一個「稻草人」的背影;艾梭,猜叔經營多年才搭上線的一方治安官,卻在一個日常拜訪後被刺殺。

厄運並未因為了解、遵循規則被規避,我們逐漸認識命運的無常,但三邊坡的人們,對「無常」二字認識過早、過深,這種認識,也定會潛移默化為人性。

異化

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人是環境的產物,無論是生在三邊坡還是來到三邊坡,都必將受到它的影響。

沈星星曾如此形容三邊坡對自己的影響: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我變得易怒暴躁,會在輸錢以後猛踹老虎機;會突然對行走在路上的緬邦人拳腳相加,就因為對方和我對視了一眼;甚至時常摸著口袋裏的黑星手槍,想要聽一聽子彈打在人身上的聲音。

你甚至察覺不到改變是何時開始的,只是回頭一看,鏡中的自己早已面目全非。

三邊坡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就像郭立民,沈星和他是同一批到三邊坡工地的工友。在他抱著臉盆在宿舍轉悠,遲遲未被「允許」放下行李時,沈星給了他靠裏的好床鋪,在之後的工地生活中保護他,兩人成為好友。

之後,工地被封,為了供母親治病、妹妹上學,郭立民去了賭場做侍應生。在沈星被黑道追殺時,唯唯諾諾的他卻勇敢打掩護,在爛尾樓裏給沈星鋪好床、搭蚊帳,買蛋糕給沈星慶生。

但是,在沈星一路驚險打怪之時,郭立民卻在賭坊遭受非人淩虐,無法逃脫又無法反抗的他心態逐漸變化,從仇視賭客到仇視自己,繼而仇視所有人。最終,郭立民去了逼單房,那個綁架、威脅賭客以拿回賭資的罪惡之地,最後也因此入獄。

郭立民(趙潤南 飾)

後來,沈星翻開郭立民的記賬本:3600元給媽媽做手術,800元給妹妹補習,50元給沈星修風扇,一周生活費卻只有30元。記賬本的後半部份,明顯開始頻繁出現酒精、棉簽等支出。賬本冰冷的支出記錄,寫盡他困苦而重情,卻備受淩辱的三邊坡生活。

所以,對於郭立民的「黑化」,網友的情緒很復雜,有憤怒、有驚異,更有心疼與不忍。

和郭立民一樣讓人嘆息的還有劉金翠。

劇中,作為一個曾經被欺騙、繼而被拐賣到三邊坡的女性,卻做起販賣「邊境新娘」的「生意」。

劉金翠(齊溪 飾)

更令人唏噓的是,真實故事更赤裸和殘酷,書中劉金翠對「新娘」的培訓並非為了讓她們學習知識、掌握命運,而是教她們如何快速獲取丈夫家庭的信任,才能在出嫁後能盡快伺機逃走,以便「重復使用」。

她的結局也比劇中更悲慘,一位「落跑新娘」的丈夫為了報復,把劉金翠的臉劃成了「襯衣的褶皺」。

沈星星本人其實在緬北一共只生活了一年出頭,但「我在這裏見到的罪惡越多,心中為法律和道德留下的余地就越少。我拒絕不了暴力,更難以抵抗情欲。」

那些生活更久的、甚至出生在原生的人,人性的異化更可見一斑。比如猜叔,劇集前半段,他是個充滿魅力的達班大哥,他收留但拓、貌巴、梭溫,帶他們做邊水生意以求生存。無論遇上什麽困難,他始終有所不為:不碰毒。他幫助沈星還款解困,在沈星被困封鎖區時,放下傲骨,忍受陳會長們的無視甚至奚落,以尋求幫助,並成功解救沈星。

猜叔(吳鎮宇 飾)

劇集後半段,猜叔的另一面逐漸顯現。但拓得知假酒坊背後投資人是猜叔,而貌巴卻因為調查假酒而枉死。但拓為調查毒販而面臨死局,猜叔卻因為「更大的計劃」而販毒。

猜叔也終於從被毒販害死妻子的受害者、堅守底線的江湖大哥,變為兄弟雕零,協助販毒、甚至可能是未來的毒販頭子,他一路攻城略地,卻遺失了本心。

三邊坡,為何像熔爐般熔化掉人們的人性?

在三邊坡賭博的孫山最後也變得瘋癲

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講了個隱身戒指的故事,一個牧羊人撿到了一個能夠讓自己隱身的戒指,它能讓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被發現。牧羊人戴上戒指,殺了國王,篡奪王位。柏拉圖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做非正義的事情而不受懲罰,很有可能會殺死任何一個想要殺死的人,釋放任何一個想要釋放的人。如果他不做非正義的事情,就會被其他知情人視為傻瓜。

三邊坡這個被武裝沖突不斷,法律形同虛設的地方,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戴著這枚戒指,任何惡行都不會被懲罰,善良是愚蠢又危險的。

堅守

許多影視作品曾以類似「隱形戒指」的母題講述故事,如【饑餓遊戲】,參賽者可以無視法律與道德,在競技場中搏殺求存;如【魷魚遊戲】,以幼時充滿童趣的遊戲為表,卻藏著你死我活、弱肉強食的底。

不管遊戲方式是什麽,這類影視作品最後生存下來的那個人,往往都仍然保留著善念,在生死考驗面前,他們仍然堅持道德底線。

【邊水往事】也是一樣,在磨礦山,身懷鴿血石的沈星要走出重兵把守的重重關卡,全世界都覬覦鴿血石,他無法信任猜叔,王安全也不值得相信,九死一生之際,是兩位比丘幫助他逃出。比丘們之所以幫他,是因為之前看到他給其他可憐人買了盒飯。

沈星和猜叔

這種堅守其實並不容易,「史丹佛監獄實驗」就曾證明環境對個體的影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們曾經在史丹福大學地下室搭建一個模擬的監獄,將參與實驗的誌願者隨機分成「囚犯」與「獄警」。短短幾天,「獄警」開始變得越來越暴力,「囚犯」卻越來越服從,實驗也因涉嫌虐待被津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動終止。津巴多教授用「情境歸因」解釋實驗結果,即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即使環境對人的影響如此之大,為什麽仍有人能夠堅守呢?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莎蘭·紀德教授引入經典棉花糖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希望找到影響孩子自控力的真相。結果發現,大人曾經及時兌現諾言的實驗組,等待的時間顯著更高,也就是說當孩子相信等待會有更好的結果時,也會更願意等待。

就像賈斯汀事件,原本那裏的孩子人生只有三種選擇:加入販毒組織成為童兵,到賭坊做侍應生、務農。當賈斯汀用外面世界的照片給他們目標,用教育給他們路徑,當村民心中開始相信未來有「希望」時,他們便願意拒絕毒販當下兩袋米的「即時滿足」,選擇讓孩子接受教育以獲取更好未來的「延遲滿足」。

賈斯汀

沈星之所以能夠堅守,或許就是因為國內成長的經歷讓他知道正常社會的模樣,讓他相信三邊坡的處境是「異類」、是暫時的狀態,而他終將抵達和平之地,他不能忍受越過底線之後,內心充滿煎熬的後半生。

所以,堅守底線的關鍵或許是「相信」,相信未來的光明,相信公平終將到來,才能夠獲得心理韌性,才願意為了更遙遠的未來選擇當下的堅持與隱忍。

曾親眼見證越戰的越南和平主義者釋一行也曾說,世事本無常,絕望是人類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

片尾,那個偷粉筆灰的孩子,在帳篷學校的廢墟之上,撿起了賈斯汀遺留的一張書頁,好奇地一邊看一邊跑回家,而她的身後,原本被那頁紙蓋著的地方,長出了碧綠的嫩芽。這也暗示著「希望」已被種在三邊坡,當人們開始擁有希望,便是向好的開始。

邊水已成往事,人心與人性永恒。

文中配圖部份來源於網絡

作者 | 亦宸

編輯 | 吳擎

值班主編 | 黃茗婷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