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剛好去過兩家小公司考察。
第一個小公司 :是我們這兒大公司離職的普通業務員(00後)入股開的,股份占比極小,大股東是我們本地一個中型裝修公司的原股東之一,後來分家了,出來單幹了。
第二個小公司 :小公司是我們這兒大公司離職高管開的,慢慢的也吸納了大公司裏業務骨幹和業務精英。
這兩家裏面的骨幹我都認識,也經常過去。
聊聊他們的行銷方式。
第一個公司投資大約200萬,還沒正式大張旗鼓的開業,沒有辦過儀式,也沒有所謂的試營業,他們說不想動靜太大引起同行註意。
下面照片是他們的門頭。
現在他們還人員、店面上樣這些還不完善,人員一直在招聘,特別是設計師,業務員有十幾個,設計師只有兩個,等於十幾個業務員給兩個設計師供單。另外插一句:這種情況下,有三到五年經驗的設計師都能掙到錢。
下面照片是他們日常簽單一覽:
他們怎麽行銷呢?就是不斷的招聘業務員,電話行銷,模式很傳統,沒有技巧,全靠量大,碰運氣,這也是大多數公司的生存現狀,你所做的別人也在做,說的話也都一樣,客戶來了全憑設計師的經驗和店面氣氛簽單。
所以,這種公司急缺人才、缺方式方法。他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店面選址上,緊靠兩三個準現房的小區,想著背靠幾大小區怎麽也餓不死。
事實上也卻是如此,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那兩個設計師忙不過來,收的單子都積累到明年了。但我不看好這樣的公司,主要就是缺乏人才,沒有公司文化,缺少凝聚力。
第二個公司開了兩年,第一年不溫不火,直到業務骨幹、精英過去之後,一切都變了,好像開掛了,業績提升了,一切都是激勵體制,也就是讓這些業務人員能掙到錢,提供平台、資源,業務骨幹提供方式方法,一群業務員只要盲幹都有收獲,再加上挖過來的設計團隊無縫銜接,簽單之路越走越順。
前兩天我過去的時候店面熱鬧非凡,跟超市似的,把旁邊的商鋪也盤下來了,打通成一個大展廳,樓上也在不斷的上新品、裝修可供客戶參觀的樣板間。
下面影片是在「業務骨幹」朋友圈看到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724520778022952960 https://www.zhihu.com/video/1724520818384801792第二個公司主要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因為他們對大公司裏的產品(主材)太了解了,他們自己用大公司的一樣產品(主材),價格比大公司便宜多了,抓住大公司容易增項的痛點。
分析整個裝修行情、裝修公司,給業務員培訓,業務員在客戶面前底氣十足。
公司做好後盾,讓業務員沒有後顧之憂(比如有的大公司施工後返工會讓員工承擔等等),業務員只管往前沖就對了。
每天都有激勵政策,有物質獎勵、團隊氛圍濃厚,還有員工和公司的對賭機制。
在行銷上除了打電話之外(普通員工幹的活),業務骨幹會開發渠道,跟小區合作,或者獲得資源(可能有的地方不允許泄露資料)。
他們給客戶打電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給你們業務建了個裝修服務群,可以進裏面了解。
群滿後,業務骨幹會給業主們「上課」,比如小區進度分享、裝修分享等等註意:只是單純分享,沒有廣告,更沒有宣傳自己公司,只是說有空可以來公司了解,不強求。當客戶有了先入為主的感覺,會排斥其它公司,因為在群裏,每個公司都分析了,可以讓業主去求證。
據「業務骨幹」說:建群後,時不時有人打電話文怎麽交定金。
除了正常的群以外,每個月至少有一到兩次的微信群內活動,就是把業務員加的客戶統一拉到一個群裏,進群要有「歡迎話術」和紅包,然後文字講課,一定要有質有量,且防止同行入群,最後放活動優惠,期間不斷的要發紅包互動,比如搶到紅包的前十名進店咨詢裝修會送什麽禮物。
總之節奏把握很重要,玩法也很多,群主和群管理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直播,第二個公司已經在和專業的直播團隊談合作。
也有業務骨幹在小區直播,進行戶型講解等等,會有客戶留資料的。
如果之前所有談過的客戶未成交,可以再建個群,把新老客戶一起放活動優惠或送福利。
總之,客戶肯定在手機裏,需要在微信和抖音上下功夫,相關數據上進行考核或獎勵。
直接成交客戶很難,要不斷的牽線、搭橋,持續的價值輸出,才能殺出血路。
前期做好,剩下的就是室內設計師,除了專業以外,溝通上的技巧定期也得培訓。在我入行的前五年,參與的設計、談單培訓非常多,直到現在還在成長。
裝修公司,人才很關鍵,內部不斷的叠代產品,外部不斷的擴充套件渠道。
不要一對一服務,這樣太浪費經歷,盡量制造「一對多」的場合,比如上文提到的微信群,類似的線下活動就是會銷模式,這也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歸根到底還是人才吧,沒有人才就得學習,就得培養人才、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