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書的角度,此書幹貨不多,但也值得一讀
書寫得比較啰嗦,有點像口述記錄,近500頁的書約有不到100頁幹貨。
張磊說的大的道理比較多,具體到方法論層面就比較模糊,這可以理解,畢竟是人家掙錢的本事。
張磊和邱國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各種投資流派發展的歷史都很清晰,不像我們只能說巴菲特怎樣,格雷厄姆怎樣,他可以把巴菲特的每一個階段的不同特點都分析清楚,我覺得這也是價值投資能夠實用化的必經之路。
從個人角度總結一些理解:
高瓴能夠募集到相比於人民幣基金更長期限(幾十年的維度)更低的期望(美元)的資金,這是他能堅持長期主義的大前提,這個基礎我們無法復制;(高瓴在搞人民幣的時候募資也比較激進,有人告訴我他們收格力的錢沒跟LP要carry)
價值投資的內涵已經發生變化:格雷厄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P/B撿煙頭的方法已經消失了。格雷厄姆在30年代可以用,巴菲特的早期也是關註企業的凈利潤、凈資產規模、資本回報率等,強調的是價格和價值的脫離。但20'60s以後這種便宜的公司就很少了,此後巴菲特受到菲利普費雪和查理芒格的影響,開始研究公司質地、關註企業文化,轉變為合理估值,穩定增長的邏輯;
「守正用奇」從方法論上就是理性研究,逆向出手;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說你研究了3000個股票,但只買最好的一個,重倉買。其實個人投資者要做價值投資就不要買幾十只股票,重點看好的重點持倉,這個邱國鷺講的更明白一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實就是等,價值投資就是一個等。
高瓴涉足的領域真的很廣,金融角度直接介入企業營運,他們對自己的研究真的有充分自信,就好像是半澤直樹成真了,做到了金融人的夢想。
比較有感觸的反而是最後張磊與邱國鷺的對話,重點提到了做投資人要「理性地誠實」,這很難做到。很多時候,我不知道成功地人究竟是先成功了才擁有這樣的心態,還是有了這種有底氣的心態,才導致他們成功的。
這是這個對話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