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之時,因地之勢,依人之利而所向無敵」!
順應行業趨勢,因勢利導,是企業實作加速捷徑。
2022年、2023年,消費電子處於寒冬,進入2024年,伴隨換機周期和AI加速滲透,消費電子復蘇明顯。藍思科技、歌爾股份、長盈精密……等龍頭均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其中,主營玻璃防護面板、觸控模組等的藍思科技(300433.SZ)更是徹底反轉:不但業績增長提速,股價也徹底扭轉近四年的頹勢。9月末以來,藍思科技市值上漲近60%,創下2022年以來新高!
筆者認為,其成長潛力還未完全爆發。
藍思科技具有兩個核心邏輯:
一、抗周期性優勢明顯。
消費電子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只有少數優秀企業可以做到無懼周期波動,穿越周期。
2022年和2023年,消費電子周期低谷的兩年,藍思科技依然做到了利潤正增長。這兩年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18.25%、和23.42%。
而當周期復蘇的時候,藍思科技又獲得了超額收益的「Alpha內容」。2024年前三季度,藍思科技營業收入462.28億元,同比增長36.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3.71億元,同比增長43.74%;扣非凈利潤21.00億元,同比增長45.96%。
更可怕的是,2017年到現在,藍思科技連續7年,每一年營業收入都在增長。這就意味著,無論行業景氣還是低迷,藍思科技份額始終在增加,行業地位越來越高!
在A股市場上,周期性行業中可以抵禦波動的企業寥寥無幾。行業地位、產品優勢、經營能力,三者必須缺一不可才能做到。
稀缺性決定了機構對這種企業趨之若鶩。
2020年末,機構對藍思科技的持股比例是6.23%,2023年末,增加至13.75%。
說明什麽呢?
經歷消費電子「寒冬」,機構對藍思科技的持倉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
神奇不神奇?
二、未來成長動能充足。
我們從兩個維度講:
1、AI手機硬件。
AI手機是消費電子的新風口。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預計達3700萬台,並預測這一增長態勢將延續至2025年,出貨量同比增長73.1%,之後連續三年實作兩位數增長。
今年以來,各大品牌都在大力推出AI相關新品,對硬件端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給藍思科技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藍思科技在AI手機硬件方面布局非常早。據公司10月最新透露,其同國內外各大客戶持續就智能終端AI化等行業新趨勢帶來的全新產品需求進行深入溝通和探討,目前除配合大客戶做好AI手機結構件研發外,已成功量產北美客戶的AI PC金屬結構件。
2、汽車電子。
汽車智能化帶動了顯示器需求的提升。汽車儀表盤、後視鏡甚至是後座前視屏的螢幕化拉動顯示器需求。
據產業研究機構,2023年中國車載屏顯市場規模約為1088.72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5億元人民幣;2022-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20%。
汽車上的顯示器需要輕薄、硬度強、透光性高,這正是藍思科技的優勢。
藍思科技較早布局智能化汽車領域,合作客戶覆蓋特斯拉、寧德時代、寶馬、奔馳、大眾、比亞迪、理想、蔚來等超過30家新能源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
目前,藍思科技以「消費電子+新能源車」雙輪驅動。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及座艙類產品收入27.16億元,同比增長19.01%。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有望推動藍思科技業績持續向好。
總之,藍思科技作為消費電子龍頭,有極高的業務安全性和行業護城河。未來,憑借公司在折疊屏手機和汽車電子兩大高成長賽道的先發優勢,成長勢能有望進一步爆發。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