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渲染上海的緊張氣氛!上海經濟下滑肯定影響長三角甚至南中國
上海再一次創造了紀錄,確診病例達到438個,無癥狀感染者達到7788個,感染者總數超過8000個 ,比我昨天預計的突破七千還要多一些。
無癥狀感染者接近8000個,這也是全國的最高紀錄。
在這438個確診病例當中,有73個是以前的無癥狀感染者轉歸的確診病例, 只有16個是在管控人群中發現的,其他的300多個都是社會排查病例 。
從這些數據裏面可以看出來,上海的確診人數和無癥狀感染者人數都已經突破了上海的紀錄,社會排查出來的確診病例也已經突破了此前的紀錄,無癥狀感染者轉歸確診病例也重新整理了此前的紀錄。。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上海的拐點還是沒有到來。 等到鴛鴦鍋的另一半檢測完畢,這個拐點才有可能真正到來 。
昨天我看到有專家說, 上海疫情的規模比武漢當年更大,但危害程度遠沒有那麽高。 其實,我覺得這個專家說得不夠嚴謹。上海總的感染者數量有可能超過武漢,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無癥狀感染者,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的比例也不大,所以,上海疫情的規模不可能超越武漢。
說真的, 上海的疫苗註射率非常高,這才是無癥狀感染者比例超過80%的真正原因 。說白了,大家普遍都註射了疫苗,有些人甚至打了三針,已經有了抗體,基本實作了群體免疫。
我的一個觀點就是, 這些無癥狀感染者,如果你不去檢測,他們根本就不存在。 就像感冒病毒一樣,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平時沒事誰都不會去查身上有沒有感冒病毒,只有發病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感冒了。實際上,這就是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並不是我們不會攜帶這種病毒,也不是我們不會被這種病毒感染,而是平時可以與病毒和諧共處,即便感染了,危害也不是特別大。
感冒會不會死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這個國家,有14億人口,肯定每年都有人因感冒而死亡。 既然感冒都會死人,那麽,這個在中國已經幾乎不致死的病毒,有那麽可怕嗎?
但是,大家都在說可怕,這是為什麽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家都怕被隔離。 一旦被檢測出了陽性,毫無疑問是要進行隔離的。不僅本人要被隔離,周邊的人,甚至一個樓棟一個小區的人都要被隔離。被隔離之後,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再重要的事情,幾乎都沒有例外,這是最恐怖的事情。 搞不好,這邊被隔離,那邊出現了大問題,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人得病,大家遭殃,確實讓人生畏。 這種現象出現得越多,大家就越害怕。
第二,害怕斷糧。 這一點也很重要,比如上海這次實施全域靜態化管控,就出現了「一菜難求」的情況。
第三,害怕沒地方看病。 這個問題,武漢出現過,這就不說了,那時候的情況確實很危急,只能顧得上救人,顧不上一般的治病。西安、上海也都出現過,而且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前段時間武漢出現疫情前,我媽準備去長沙做手術,疫情一出,我立馬就取消了行程,因為我知道長沙管得變態嚴,搞不好去了就要隔離14天。後來,武漢這邊沒事了,而長沙那邊有疫情,但我沒有再次往後拖延, 因為長沙即便有疫情,回武漢也不會被隔離。 我媽的病並不是特別急的,遇到特別急的病,真是麻煩得很。
第四,害怕得了新冠之後遭人鄙棄。 這種現象有沒有,真的有。我同事跟我講過一個故事。2021年,他坐火車回西安,路上和隔座的聊天。隔座問他是哪裏來的,他說是武漢,人家立馬就走了。武漢發生疫情時,我同事根本就不在武漢,但人家就是有深深的成見。之所以會有這種成見,就是因為人們對於這種病毒普遍無知。
第五,害怕丟工作。 因為疫情而丟工作,或者破產,或者生意不好做,這樣的事情肯定是有的。
第六,怕有後遺癥。 2020年的重癥患者,確實會多多少少造成一些後遺癥。但是,現在的Omicron毒株,危害性遠遠不如當年。但是,即便是無癥狀感染者,人們也很擔心會留下什麽後遺癥,七老八十的人都害怕。實際上,大家都是感冒病毒的無癥狀感染者,但大家從不擔心會有什麽後遺癥。
從以上六點可以看出,全國老百姓都怕疫情,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六點當中,只有最後一點是客觀因素,其他都是主觀方面的原因。
前幾天有一個網友留言說, 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國老百姓都覺得它可怕 ,真可謂是一針見血。就像妖精一樣,我們誰都沒有見過妖精,但就是覺得妖精很可怕。
今年2月底武漢出現疫情,大家都說很嚴重很嚴重,但武漢媒體幾乎不報道和疫情有關的訊息。沒多久,疫情就按下去了,大家也都不關心了。 媒體渲染得越多,問題更嚴重,因為這會帶來次生災害 。
現在的很多感染者,包括輕型病例,大多數都不需要治療,甚至連藥都不需要吃,在家待幾天就好了。 這種情況,在太平洋對岸的某個國家就很普遍,我好幾個同事跟他們在一個辦公室上班,親眼所見。不僅國外如此,上海等地完全都是可以做到的。有專業人員私下裏說,大多數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都可以自愈,沒必要占用公共醫療資源。
所以,我一再呼籲, 不要渲染上海的緊張,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麽。過度渲染,反而會害了上海。上海經濟下滑了,整個長三角甚至整個南方都要受影響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2022年4月3日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