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質素,違約方,監管態度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中國的買房者並不是因為缺乏還款能力,而是因為覺得自己見不到住房而選擇斷供,貸款質素本身還是可以的。
第二,中國躺平的是房地產商,而不是買房的人。
第三,政府早早奠定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遏制住了房價野蠻上漲的勢頭,進而杜絕房價泡沫繼續擴張。
首先來看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麽發生的。
傳統的業務流程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四步:
第一步,懷揣夢想的人們想要買房,但是手裏的錢不夠,所以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根據借款人資質給一個信用評價結果。
第二步,借款人和銀行根據信用評價結果簽訂貸款合約,並把借款人買的房子作為抵押,以借款人收入為還款來源,如果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款,銀行就有權將房產處置,只要房價不血崩,就能足額收回貸款。
第三步,美國政府背書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找到銀行,把客戶借出去的錢補給銀行,釋放銀行資金壓力,銀行可以拿這些錢繼續找其他客戶放貸。
第四步,借款人還款給銀行的時候,銀行把借款人還的錢給兩房。貸款盈利的息差由銀行和兩房分成。
如果借款人可以按時還款,而且兩房錢足夠多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皆大歡喜。借款人能有房住,銀行和兩房掙錢也開心。
銀行為了賺息差,開始喪心病狂放貸。不管客戶有沒有還款能力,來申請就是客戶,盡調啥的能免也可以免,再加上美國無需首付,只要房子不崩,銀行就敢放貸款。從這個階段開始,借款人按時還款的基礎就慢慢開始動搖了。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錢也是有數的,不可能無休止釋放銀行額度,錢不夠了就尷尬了。而且拿著這麽多借款合約晚上也睡不著覺,擔心借款人不還款,到時候收不回來錢。
搞一手證券化變成MBS,這就是兩房的應對措施,只要有接盤俠來買,錢的來源就搞定了。
這個接盤俠是誰呢?就是投行,叫的出名的就是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高盛、瑞銀、德銀、雷曼兄弟.......這些金融巨無霸。除了投行,基金和保險也來湊熱鬧。
但是這些接盤俠也不傻,不是啥東西都無腦接的,賠本的買賣基本不幹。所以投行會把MBS按資產質素分個層,把風險和收益匹配上。
對於風險高的資產,投行也不願意承擔損失,所以想到把中低風險資產和高風險資產混在一起打包成理財產品賣給自己的客戶。這就是CDO。投行給投資者賣CDO的時候,還告訴投資者不放心可以找保險公司給自己的理財產品買個保險,所以投資者就放心購入CDO。
保險公司也覺得房價不會跌,還能大賺保險費,也開始作妖,把保險包裝成CDS,找到接盤俠來共享險費收益,這個接盤俠是誰呢?沒錯,又是投行。
但是這個模式能夠順利執行的前提仍然是房價不跌+借款人按時還款。但是現實很骨感,之前銀行無腦放貸註定了客戶質素必然會下降,還不起錢的風險就逐步積累。
第一步,部份借款人瘋狂透支未來,超前消費,每個月到了還貸款的時候就傻眼了。銀行收不回來錢只能處置房產變現,收回貸款。
第二步,老百姓手裏的錢也有數,拍賣的房子也不是每一套都能找到人買,房價開始下跌。
第三步,剛需和投機者都傻眼了,貸款金額比房子總價還高,再還錢的話不是人傻錢多?於是選擇斷供,這造成了房價加速下跌。
要知道不管MBS還是CDO,執行的前提都是借款人能還錢,本金都沒了,收益更沒有指望了。投資者就找保險公司賠付,保險公司也傻了,哪來這麽多錢啊,但是之前搞CDS已經把風險轉移給投行了。投行發現把自己賣了也賠不起,就被擠兌破產了。投資者收不回來錢也只能認賠。【東方華爾街】裏面勤姐跳樓就是因為本金沒了。
美國次貸危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幾方面:
第一,吸收了太多資質差的借款人,借款人還款能力本來就不行。
第二,堅定認為房價不會跌,金融機構還亂搞衍生品擴大風險。
這些中國都已經完美的避開了,只是沒有想到房地產商會選擇躺平。過去房地產商靠著土地財政的東風吃的盆滿缽滿,現在面臨疫情泛濫、去杠桿、經濟轉型和房住不炒政策多重壓力,過去步子跨太大,手裏的錢維持不住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找到錢把各地爛尾樓完工,只有地方政府有這個能力,至於錢從哪來,只能從土地財政中的獲益者找了,把余糧拿出來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