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因為樓市低迷而經濟陷入低迷的城市有很多,其中昆明算是一個典型。
昆明統計局披露:
2024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038.6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4%。
2.4%這一增速比全國大盤5%低了2.6個百分點,在主要城市(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與首府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三,僅比增量為負數的太原和增速低迷的西安略好一些。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最關鍵的是,昆明的低迷並非始於現在。從2020年開始,就明顯動力不足。
去年一季度開始,昆明的GDP增速就位列主要城市倒數。去年一季度增速位列倒數第九,去年上半年倒數第五,去年前三季度倒數第五。
2023年,昆明GDP為7864.76億元,增速3.3%。
這一增速,在主要城市(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與首府城市)中位居倒數第三,只比哈爾濱、廈門略好一些。
今年一季度增速位列倒數第六,接著就是今年上半年位列倒數第二。
從數據來看,昆明的整體數據都還不錯。
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2%。
出口更是大幅回暖。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674.07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出口230.46億元,增長21.6%,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73.1個百分點;進口443.62億元,增長5.2%,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21.7個百分點。
那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透過昆明市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來看,房地產是主因。
一季度,昆明的固定投資下滑了34.6%,其中房地產投資下滑了55%。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7.5%。其中,房地產投資下降44.8%、非地產專案投資下降15.7%。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6.9%,建安投資下降31.9%。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如此嚴重背後,是土地根本賣不出去。
2019年是昆明土地市場的巔峰時刻,當年賣地收入915.7億元,之後一路下滑。2020年賣地收入下跌了25.7%,至680.3億元。2021年相較於2020年又下跌了38.5%,只有418.1億元。
2022年昆明的賣地收入只有123.6億元,相較於2021年下跌了70.4%,相較於2019年的高點,下跌了86.5%。
2023年直接跳水至46.28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昆明市財政局、媒體公開
而土地出讓慘淡背後,是商品房銷量的膝蓋斬。
昆明統計局披露,2023年昆明市商品房銷量749.4萬平方米,相比於2019年1916.23萬平方米的高點,下跌了60.9%。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昆明市統計局
2024上半年,昆明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又下跌了36.9%。
房價一路下行,目前均價跌至1.15萬元/平方米。
除了房地產反噬外,當下的昆明,也在遭遇債務反噬。
截至2022年末,昆明市城投平台有息債務達到3577.5億元。
如果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作為政府綜合財力計算,那麽昆明市僅城投債務(不含地方政府顯性債務)的債務率(城投平台有息債務/政府綜合財力)就達到550%。根據中誠信國際的統計,2022年,全國城投有息債務規模超過60萬億元,債務率200%,已經處於高位,而昆明是全國水平的2.5倍。
借債發展,這是過去多年很多地區的主流模式,在一定範圍內,這種方式並沒有什麽不好,但是超過一定範圍,則會反噬自身。昆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這幾年,隨著賣地收入大跳水,財政收入縮水,很多地方陷入了債務困境當中。
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12個省市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現新開工專案。
被點名的省市包括: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
原因無他,均因債務問題。
昆明的債務問題,還引發了薪酬問題。
去年中國新聞周刊就曾披露:
一位昆明軌域交通集團工作人員回應,存在這種情況,具體人數因集團涉及子公司較多,需進行核實。
根據媒體披露,從5月份(2023年)開始就有一些員工沒有收到薪金,但為了維持地鐵正常運轉,這些員工也只能繼續上班。此外,還有員工透露,除了已停發的薪金,員工們的五險一金也已經拖欠了一年多時間。此外,質素安全獎金、餐補和績效等,從去年年底以來也一直沒有發放。
昆明地鐵方面表示,原計劃本周的銀行貸款仍未落地,因資金未到位,薪金暫時無法發放,請大家耐心等待,公司仍在持續努力協調其他資金來源。
昆明的地鐵,一直都是依靠政府補貼運轉。2022年,昆明軌交集團扣除9.92億補貼後,利潤為-9.13億元。也即一年虧損9.13億元。
2023年,補貼了23.8億元,如果扣除補貼,則凈虧損22.9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地鐵公司
大多數城市的地鐵,都是依靠政府補貼在運轉。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昆明地鐵居然在獲得了這麽多財政補貼後,薪金依舊發不出來。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昆明市對地鐵的補貼財政,可能還沒有到位,深追下去,其實就是債務泥淖。
本號多次強調過,對於城市發展中,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經濟問題,而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又都是產業問題。
所以,昆明的問題,表面上看,是房地產問題,是財政問題,歸根結底好似是產業難題。
這一點,和之前分析太原、南寧經濟水逆的根由一模一樣。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頭部工業城市的工業實力,工業第一城深圳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818.61億元。工業十強城市廣州,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45.89億元。
和頭部工業強城沒法比。
即便與工業腰部城市比,昆明也存在劣勢。2023年新晉為萬億GDP城市的煙台,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682.35億元。
而昆明去年的全部工業增加值才1704.05億元。南寧去年的全部工業增加值更是只有698.37億元。
再看千億產業數量。
南寧本就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產業,是一個沒有工業底色的城市。
南寧目前制造業產業中,無論是從產值角度還是營收角度,沒有一個過千億的產業,只有7個營收過百億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南寧統計局
其中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器材制造業位居第一,2021年營業收入686.2億元,算是南寧最能打的產業。
昆明比南寧略好一些,有1個營業收入超千億的產業,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昆明統計局
營業收入位居第二的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第三是煙草制造業。
這就是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的工業家當。
對比來看一下。
2022年,深圳市的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器材制造業總產值25575.79億元,位居第一,也位居全國第一。僅這一個產業的總產值,就超過了廣州市全部工業總產值(25574.41億元)。
全國擁有千億產業( 說的是單個產業,不是產業集群 )的城市,只有深圳、蘇州和東莞,且都是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器材制造業。深圳是2.56萬億,蘇州是1.2萬億,東莞是1.1萬億。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市統計局
蘇州擁有11個千億產業,其中1個為萬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蘇州市統計局
廣州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45.89億元。擁有6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廣州市統計局
即便是與工業不夠強悍的成都、南京相比,西安也存在明顯劣勢。
成都擁有5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成都市統計局
南京擁有6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南京2023年統計年鑒
本號在分析城市的時候,一直強調產業。
產業對於城市重要性無以復加。城市的興盛,必然是產業的興盛,比如深圳、蘇州、東莞、佛山、無錫等城市。
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產業衰弱引發的。比如美國的底特律,英國的利物浦、中國的玉門與鶴崗等等城市。
至於人口的流向,則是產業作用的果。產業是經濟與人口的基石,沒有產業,經濟發展無從發力,無法提供就業,也就無法吸引人口。
產業強,則城市強,產業有潛力,則城市有潛力。
產業更是一座城市樓市的基石之一。
經濟的興盛之下的房地產興盛,才有意義。反過來,房地產興盛帶動經濟興盛,則是虛假繁榮。
制造業、科技產業,才是一個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
昆明當下應該充分利用這次房地產調整的陣痛,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傾全市之力發展工業、新型制造業、科技產業等。
當然,這很難很難。就像我在分析太原的時候一樣,一個城市想要完成產業轉型,想要重振雄風,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但難又如何?對於昆明、南寧、太原等城市,已經沒有退路可言。只有轉型一條路可以走,總不能躺平吧。
所以,對於這些城市,應該拋棄幻想,懷著一種孤註一擲、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心無旁騖,無問西東,才能有機會擺脫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