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接手制造業之前,產業轉移被認為是對社會有利並且是社會發展必然階段,美國轉移給日韓,日韓台灣給中國,中國給東南亞印度…如果大家都按這個規則走下去,在美國看來,只要美元在手,一切合理可控。不過問題來了,中國體量夠大,可以兼顧產業升級和制造業下沈。那麽印度的發展歸宿只有兩個,要麽競爭幹掉中國,要麽跳過制造業。顯然第一種比第二種可行,也正是印度目前在做的事情,以低人力成本,低政治成本吸引制造業向其轉移。很不幸,他的對手是鬥爭經驗十足的中國人,幾千年食不果腹的生活讓中國人對攥在手裏的東西格外珍惜,一帶一路,recep,自貿區,這些明擺著送錢的買賣是沒人會拒絕的,商人一個人可以為了政治目的不顧自身利益撤出中國,當他代表千萬投資者的時候,投資者可不會為了你的政治目的掏錢買單的,你財報連續不佳,是不會有人再買你股票的。印度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保持目前與美俄歐良好關系的同時,與中國關系緩和,堅決加入一帶一路,市場換技術,有選擇的承接中國產業升級而淘汰的部份產能,首先先把國民素質和基本貧困解決掉,然後再想著替代中國走制造業大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