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老將離職、管理規模下滑,圓信永豐基金回應

2024-08-01財經

中新經緯7月31日電 (周奕航)近日,公募基金二季報已全部披露完畢。中新經緯註意到,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圓信永豐基金)旗下32只主動權益基金中(A、C份額分別計算),有31只基金今年收益為負,公司管理規模也出現大幅下滑。

對此,圓信永豐基金向中新經緯表示,2024年第二季度,受主要指數走勢較弱因素影響,投資者對基金投資的風險偏好下降,權益類產品出現贖回。公司將堅持以長期視角評判企業可持續增長的空間和潛力,追求合理穩定的長期回報。

明星產品管理規模下降

2024年二季度,圓信永豐基金旗下兩只明星產品圓信永豐優加生活和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出現規模下降的情況。

業績方面,上述兩只基金二季度的凈值增長率未能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今年二季度,圓信永豐優加生活和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5.11%、-3.94%,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為-1.48%、-0.40%;2024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8.04%、-6.93%,對應的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為1.28%和2.13%。

從2024年收益來看,圓信永豐優加生活年內收益率為-12.15%,同類排名538/933;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年內收益率-10.72%,同類排名1519/2298。規模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規模為21.78億元,較上年末下滑53.21%;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二季度規模為28.93億元,與2023年末相比,減少6.59億元。

截至2024年7月29日,圓信永豐優加生活和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兩只基金分別以93.46%和91.44%的高股票倉位運作。與一季度相比,上述兩只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加倉了寧德時代和貴州茅台等個股,其中貴州茅台區間漲跌幅為-11.36%、寧德時代區間漲跌幅為-3.01%。

圓信永豐優加生活二季報中提到了基金二季度的投資策略,稱該基金在報告期內的行業配置、個股持倉、倉位水平有所調整。行業配置方面,基金超配食品飲料、電力器材、家用電器、機械器材、農林牧漁等行業。伴隨經濟持續復蘇、政策陸續落地,尤其是價格指數和企業盈利的修復,權益市場機會將大於挑戰。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圓信永豐優加生活總份額為8億份,與一季度末13.63億份相比,贖回率達41.3%;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總份額為35.55億份,與一季度末的38.94億份相比,贖回率為8.71%。從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上述兩只產品中並未出現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20%的情況。

針對上述情況,圓信永豐基金向中新經緯表示,公司將堅持以價值投資思路選擇優質成長股,堅持以長期視角評判企業可持續增長的空間和潛力,以深度研究提高投資的安全邊際,追求合理穩定的長期回報。

後續布局哪些方向?

公司官網顯示,圓信永豐基金成立於2014年,由廈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台灣永豐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註冊資本為2億元。

截至2024年7月30日,公司管理規模為323.81億元,其中非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為254.75億元,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為69.06億元。

從產品結構來看,Wind數據顯示,圓信永豐基金共有1只貨幣市場型基金、4只股票型基金、17只混合型基金和9只債券型基金。整體而言債券型基金規模占比較高,截至目前,該公司債券型基金的管理規模約為154.06億元,占總規模的47.58%;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30.1億元和70.59億元。

今年4月份,知名基金經理範妍從圓信永豐基金離職的訊息引起廣泛關註。 2023年末,範妍的在管規模為170.09億元,占公司彼時主動權益基金規模近九成

除老將離任外,圓信永豐基金也面臨多只產品業績不佳的挑戰。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旗下7只股票型基金(A、C份額分別計算,下同)今年以來收益率全線告負;25只混合型基金中,有24只基金今年收益率為負;債券型基金收益表現尚可,15只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均為正,收益率在0.5%—9%之間。

關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圓信永豐基金向中新經緯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震蕩調整態勢,截至6月28日收盤,今年以來上證指數下跌0.25%,深證成指下跌7.10%,創業板指下跌11.00%。權益市場演繹較為極致,權益類公募基金業績受此影響表現整體較弱。

至於後續產品布局的著力點,圓信永豐基金稱公司將面對資產管理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基於投資者配置的不同需求,在權益固本培基的同時提升固收實力。在權益方面,公司權益投研團隊將以研究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充分發揮自上而下的投研優勢,與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相結合,打造不同風格、不同策略的基金產品。

在固收領域,公司將積極設計和布局不同類別的債券型產品,為投資人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將繼續強化信用風險管理,構建涵蓋授信準入、風險跟蹤、風險控制、集中度細化的多維度信用風險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