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相較其他國家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2015-04-15財經

嗯,謝,其實這個問題之前就關註過,也會用點我其他答案裏的圖,感覺可能會和以前的回答有一定交叉,現在正在更新。

轉圖需私信,據說維權不包括圖片。

其實中國要是論先天條件吧,沒有有些人吹噓的那麽好。

要說其實人類的「主流」文明全部是誕生在亞歐大陸和北非的,所以我們來看下這個地方。

圖 北緯30°

  • 我們發現最早文明誕生的區域全部都是在這個 北緯30° 附近的,這個地方在地理學上叫做 「副熱帶高氣壓帶」 ,說的直白點吧,就是這地方是沒什麽風流動的高壓地帶,加上這個大陸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溫暖濕潤的氣流很難到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條線走過的地方,幾乎全都是沙漠地帶,不過為毛唯獨東邊(中國南方)這麽特殊呢?
  • 加州靠近太平洋 海灘有這麽多 為什麽會發生幹旱? - 安森垚的回答 可以看一下這個答案。

    我們再看一下這個圖,也是以前做的。

    圖 當時為了說歷史畫的模組圖

    看見中間那個空白的地方了麽,對就是這個大山匯聚成的大「疙瘩」,這個就是著名的「帕米爾高原」,如果把這個歐亞大陸看做一個大型島嶼,島嶼中間肯定是個隆起的大山,這帕米爾高原就是那個大山,這個古老的山結其實是可以面對年輕的青藏高原笑而不語的,年輕的青藏高原逐漸和這個老大哥合體,橫亙在亞歐大陸中間,這大山的周圍可是大陸性氣候很強的幹冷地帶,所以一直是以遊牧民為主的,早期也沒什麽太厲害的文明, 但是也正是這些強悍的內陸遊牧民,時不時的錘擊邊緣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在前面說的這個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南邊,是一個叫做「東北信風帶」的區域,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風幾乎全部是從東而來,所以呢,大山(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這麽一阻擋,這麽的東邊被季風以及信風不停的滋潤,大山的西邊可就被苦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圖裏,北緯30°的南邊,越往西越黃,越往東越綠。(埋個伏筆,看下北緯30°的北邊是不是正好相反,越往東越黃)

    有人說你這不打臉麽,這麽惡劣的環境, 北緯30°西邊的「不毛之地」為毛誕生了人類最早最輝煌的文明 ,相反在30°東邊的長江流域的文明卻相比遜色很多。

    其實我們的文明主要開始於一個叫做 「全新世」 的地質時期,這個時期之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第四紀末次冰期」,也有種說法叫做「玉木冰期」, 大約 開始於 12000年前 ,在這之後就進入了「全新世間冰期」,冰川和覆蓋南北的冰蓋開始融化,所以這種融化也就造成了大江大河開始泛濫,於是逐漸泛濫的「尼羅河(非洲)」「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伊拉克)」「印度河(巴基斯坦)」開始滋潤周邊的土地,所以這些西邊沙漠裏的河流一下子就化劣勢為優勢,不僅僅滋潤出了泛濫區的一片片綠洲,加上支流較少,並在沙漠之中,所以泛濫變得很有規律,這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推動文明的利器,而相反東邊同一緯度本來看起來很好的 「長江流域」 可就沒那麽好了。

    圖 看到「茫茫大黃」中這三條「綠線」了麽,號稱文明古國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就誕生在這三個地方,可以看出來這地方不僅僅利於發展農業,由於是亞非歐三個區塊沖撞撕裂的地方,被大海各種滲入,商業交流非常便利。

    但是東邊可就悲劇了,我們來看下東方。

    圖 東方區塊

    其實我們發現東方雖然鐵板一塊看起來很大,其實平整的地方沒多少,真正算得上平原的,也就是上面的彩色區塊,對了還得除了那塊橙色的山東丘陵。

    和西邊南北流向的大河不同,這兩條「大河向東流」的東方,南北支流密布,並且極其不穩定。30°附近的長江穿過的地方,幾乎是在丘陵中開辟的道路,平原不多,只有零星幾塊被大山包圍的平原,地理相對很閉塞,所以成規模的大型文明,也就沒出現在這個地區。

    那麽往北看呢,唯一的一塊較大的黃河流域的華北平原,就更是多災多難。

    華北平原最早時期本來是「華北盆地」,是一塊塌陷的區域,而且還有不同程度的海侵,後來就是由於黃河以及諸多支流,帶來的泥沙沈積,才逐漸把這地方塑造成廣闊平坦的平原。而等到間冰期融化的時候,黃河就更是肆無忌憚的沖積這塊平原。

    圖 黃河的改道區域,中間那塊空白的地方就是山東丘陵。

    正是這條讓人又愛又恨的黃河,在帶來滋潤的同時,也帶來了洪水和破壞,由於泥沙的沈積,海岸線不斷後退,其實在戰國時期,唐山、東營、連雲港、上海的大部份土地,還都是大海。尤其是華北平原北部,也就是現在的河北地區,本來自然條件非常好,就因為黃河的不斷改道泛濫,整個在西漢之前,就像一個無人區一樣,沒人願意長住。

    所以其實東亞最早的文明,是活躍在華北平原西邊的高原地帶進行遊牧的(青海甘肅),只是到了5000年前,華北平原出現穩定,才有越來越多的這批遊牧民逐漸進入華北平原的邊緣進行成規模的農業,這才有了後來的「仰韶文化」。

    圖 部族

    著名的仰韶文化其實最早源於華北平原的邊緣地區,而大汶口也是在山東丘陵發展的,本來被看做寶地的平原卻成了避之不及的區域。

    屬於仰韶文化的 「半坡遺址」 ,其實就是在西安周邊,而西安其實在上面那塊淺綠色的 「渭河谷地」 ,是黃河支流渭河在黃土高原殺出來的一塊谷地,渭河谷地和華北平原匯聚的地方就是著名的 「函谷關」 。同理現在的太原也是黃河支流汾河在黃土高原殺出來的 「汾河谷地」 裏,其實渭河谷地這地方其實面積很小,但是由於泛濫較少,很快產生了文明。

    之後其實也更是,逐漸滲入華北平原的「東羌」也就是我們的祖先,雖然不斷發展,但是卻一直是個松散大聯盟,由於西邊的隔絕,所以一般也僅僅是和長江中遊(湖北、湖南)的文明(大溪、屈家嶺),山東丘陵的東夷文明(大汶口)進行交流,長江下遊平原(浙江、江蘇)的百越文明(河姆渡)進行交流,而根據傳說在和這幾個部族還產生了不少的爭鬥,不僅僅三苗的蚩尤入侵,東夷也總是不和,並且還長時間控制了整個區域,直到商代(也屬於東夷系)才算形成了個比較穩固的聯盟。

    而同時代的西亞和東南歐洲,由於地盤不大,很容易產生集權型很強的城邦文明,這種小國寡民物質生活越來越發達,而一些王國已經存續千百年(如古埃及、亞述),而支離破碎的地理條件雖然不適合形成一個較大的統一實體,但是商業交流變得非常的容易,所以輝煌一時。

    圖 米諾斯宮復原圖

    圖 比米諾斯宮晚500多年的殷墟復原圖

    圖 西邊的地理位置

    這幾個小夥伴肆無忌憚的經商,甚至催生出了神奇的克里特和邁錫尼這種次生的「古希臘文明」,歐洲也燃起了文明之火,所以別看希臘那地方全是火山沒幾塊平地,但是做買賣絕對是塊好地方,小亞細亞的赫梯,尼羅河的埃及,兩河的亞述全成了人家的貿易合作夥伴。

    而大陸內部帕米爾高原的周邊,這地方雖然幹燥荒涼,但是人家地盤非常的大,接壤地盤非常的多。(伊朗高原以及中亞草原,也就是上面的粉色區域)這地方同樣是印歐系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煥發了第二春,人家遊牧民族勇猛善戰,你們這些大河文明都是渣渣,遂南侵矮黑人的古印度(巴基斯坦)和埃蘭(伊朗古文明),並且開始染指兩河流域,文化不斷升級,逐漸成為半遊牧半農耕的城邦文明。

    所以最後雅利安人逆襲,居魯士滅了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巴比倫、埃及等等,也就不奇怪了,所以當年希特勒吹噓雅利安人,也主要是因為,巴比倫、埃及、印度都等於毀在了雅利安人的手裏。

    圖 雅利安人居魯士建立的波斯帝國

    人家一溜統一的時候,我們還是很松散,偶爾還得和洪水作鬥爭,但是雅利安人也確實命好,自己周邊有三個「文明古國」,而我們周邊一堆部落酋長。

    但是包括波斯還是後來的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全部都是到了帕米爾高原就過不去了,帕米爾高原東邊就是現在的新疆,所以這也間接成就了中國。

    可是隨著洪水慢慢的穩定,東邊就開始逆襲了,華北平原變成了寶地,農業民族的春天來了,同時代的東方是西周,西周也就是趁著這股春風,迅速擴張、分封、發展壯大,不過其實也沒多大。

    圖 西周實際控制區域,華夏人奪回了權利,開始擴張,雖然沒多大,不過好歹占領華北平原了

    可是後來隨著春秋戰國的開始,這場看似內亂的時代,其實就是東方逆襲的時代。

    圖 春秋

    本來站穩華北平原的漢人,由於大分裂,直接成全了邊緣國家「秦(甘肅陜西)」「楚(湖北湖南安徽)」「齊(山東)」等,人家周邊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以及高原山地,所以地理位置遠遠好於華北平原的中原老國,可以說之前一直讓華夏人頭疼的西羌遊牧民,苗蠻部落,正是由於這些搞「裝備競賽」的華夏人諸侯國的自我擴張,被不斷的同化吞並,隨後反倒是邊緣國家成了超級大國,華夏人的地盤越來越大了。

    圖 戰國前期

    如何理清春秋戰國的歷史? - 安森垚的回答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下這個

  • 隨著楚國控制中原,秦國控制巴蜀,兩個被看做蠻夷的國家成了最大的勢力,隨著秦的統一,這個東方國家的命運就變了,我們發現這種鐵板一塊的東亞土地,終於展現出了優勢,由於中央戰國時代間接的領土擴張,不僅僅所有模組融為一體,就連文化也都全部華夏化。 這片土地特有的中央平原周圍山地的地理特性 ,也造成了易於統一難於分裂的狀況,所以相對弱勢了千年的東方就這麽出現了一個叫做「中國」的帝國,幾乎同樣大小的歐洲,除了地中海沿岸出現了羅馬帝國,東北地區還是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盤踞的「蠻荒」。
  • 尤其是秦的中心 鹹陽 正是前面說的渭河谷地,怎麽說呢,有句話叫「百二秦關」,也就是說這地方極其易守難攻,渭河谷地北邊是大山,東邊一個函谷關通向華北平原,西邊是甘南山地,南邊通向四川盆地,簡直就是個大老板的辦公室一樣。所以秦在統一了六國後,迅速的開始對外擴張,怎麽說的來著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裏」。

  • 所以本來南嶺南邊的「珠江流域」一直是百越的地盤,結果讓秦始皇一搞,修了個「靈渠」(廣西),直接聯通了湘江(長江支流)和漓江(珠江支流),也就是說等於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起來了,直接百越就被拿下了,按理說廣東廣西本來有條件成為獨立國家的,結果這樣一來,就這樣被這個新興的集權國家完爆了。
  • 圖 秦 南邊多出來的那兩塊,就是新控制的百越

    所以這麽吊的秦在作死之後,本來剛征服的小弟都開始獨立,加上連年內戰,等到漢建立的時候,北邊的匈奴終於成了威脅,北方遊牧民族板塊正式進入東方的視野。

    圖 初期的漢

    我們可以看到淺綠色模組和粉色的雅利安模組很像,地盤很大,都是遊牧民,可是人家雅利安周邊的文明太多,發展的也快,可是匈奴人控制的這片地方,比起來雅利安人是有劣勢的。

    前面也說了,這個淺綠色模組處於30°北邊的「盛行西風帶」,也就是說在這個緯度區塊正好和「東北信風帶」相反,除了受季風影響的東北平原,變成了「越往東越黃」,所以惡劣寒冷的生存環境極大地加強了這個地方的侵略性。

    帕米爾高原又要登場了,我們看下棕色的西北綠洲模組,這地方緊挨著帕米爾高原,也叫天山南北兩盆地,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匈奴和他們隔著一個阿爾泰山。

    而東邊隔著一個大興安嶺的是東北林區和松花江和黑龍江沖積出來的東北平原。

  • 匈奴的崛起,就是隨著控制了這兩個模組開始的,這群北亞人控制了東北森林裏的東胡,控制了月氏等吐火羅人(一種原始印歐人),還包括粉色模組裏的雅利安遊牧民「烏孫」,漢和人家比起來就和不要錢一樣。
  • 可是隨著漢的休養生息,人家又重新控制了南邊的小弟們,並且還多控制了個滇國和夜郎(雲南貴州),所以漢武帝就開始對付匈奴了。

    圖 漢的反擊

    反包圍最重要的就是奪回東北西北模組,而漢通向西北的模組唯獨是一個 祁連山和巴丹吉林沙漠圍城的綠洲——河西走廊 ,通向東北的只有 燕山和渤海,從山海關開始的——遼西走廊 。我們發現了,匈奴所在的,現在的蒙古高原就好像一個陽台,而漢的地方就像個起居室,誰控制東北和西北這兩個「東西廂房」,誰就有了戰略主動權。

    所以隨著漢控制了衛滿北韓,導致控制了遼西走廊,透過河西戰爭,霍去病拿下了河西走廊,這一下可就不一樣了,漢人透過一個攻擊雅利安人國家「大宛」的戰爭,並且在棕色屠了個輪台,徹底控制了棕色模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開始。新疆就成了「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了。

    所以這兩個走廊也經常出現在古詩中,比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秦皇島山海關),比如「西出陽關無故人」、「大漠孤煙直」(敦煌)。

    這一下匈奴就從草原鷹變成了籠中鳥了。


    所以幾場大型戰爭把漢朝內耗的民不聊生,但是這個戰略卻讓這個民族有了足足2000年的榮光,這種布局使得直到宋之前,北方遊牧民族都不會給中央政權造成絕對的威脅,而相反,西方由於羅馬一直解決不了日耳曼人的問題,最終先被匈人吊打,最後又被日耳曼倫巴底人滅了國。


  • 所以東方不能說有絕對的地理優勢,但是如果經過人為的努力,就會變得非常好布局。
  • 相反西方的土地卻面臨著四面八方的威脅,防不勝防,而歐洲遍布的山脈盆地加上支離破碎的海岸也讓他們很容易形成內部割據勢力,所以最後搞得怎麽都統一不了。

    圖 歐洲四面八方的敵對小夥伴

    所以本來就很碎的歐洲,加上了這些蠻族的攻擊,包括還有極其發達的阿拉伯人,總是被打並且非常苦難也就正常了。

    所以就連後來,淺綠色模組東邊的蒙古都可以大老遠的來插一腳。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之前的那些先天不足全部成為了優點,本來站抱著地中海驕傲的靠著四通八達經商的希臘羅馬腓尼基,也毀在了四面八方的周邊敵人手裏。本來從小國寡民時代而來彰顯人性光輝的希臘羅馬,也毀在了統一後的內部崩裂,最後全部基督教化並毀在匈人、日耳曼人、鄂圖曼突厥人的踐踏下。


    不過還是風水輪流轉。

    未完 隨後更新 有興趣可以看下這個

    為什麽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沒有出現過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這種妄圖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

    也歡迎關註我和我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