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立
不到兩年,專案告吹?
12月19日晚間,璞泰來(603659.SH)公告稱,其擬終止瑞典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專案的實施,同時擬進一步向瑞典政府提出上訴。究其原因,主要系瑞典戰略產品監察局對該專案提出的條件公司不能完全同意,隨後瑞典戰略產品監察局通知該項投資未獲批準。
去年5月,璞泰來在首次披露該專案時表示,隨著公司下遊客戶在歐洲等海外市場布局鋰電產能,建設海外產能更好的提供就地服務。隨後公司向瑞典戰略產品監察局送出外國直接投資申報。
然而,12月3日,瑞典戰略產品監察局對璞泰來的投資專案提出了多項要求,涉及瑞典紫宸股權控制權、管理層組成、研發成果歸屬及監管安排等方面。
對此,璞泰來表示,「經過審慎評估和深入討論認為,這些要求在商業邏輯和實際操作層面均存在較大挑戰,並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然而,與瑞典戰略產品監察局進一步溝通之後,該專案仍未獲得批準。」
公告顯示,該專案原計劃總投資不超過157億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幣約104億元),目前已支付1400萬元人民幣用於各項可行性研究。璞泰來表示,因專案未具體實施,中短期對公司海外業務影響不大,將會尋求其他替代的中長期供應解決方案。
產能出海受阻,璞泰來要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2023璞泰來年度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報告負極材料企業業績承壓
自去年以來,負極材料市場整體價格低位執行,負極材料廠家的實際利潤並未有明顯提升,部份中低端品廠家「價格戰」持續,仍然承壓運轉。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12月20日,中國鋰電負極材料市場的參考價格為3.24萬元/噸,相較於2023年初的5.30萬元/噸已跌近四成。Mysteel數據顯示,2024年11月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中低端)成本為2.34萬元/噸,理論利潤為-1435.67元/噸,利潤率在-6.53%。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負極材料分析師常柯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低端品負極材料價格已經處於較低水平,利潤率已經較低,後續下降的預期不大,低端品價格維持1.40萬元/噸,中端品維持2.20萬元/噸,高端數碼產品用負極材料近期市場需求一般,後續價格或有小幅調整,預計在5.00萬元/噸左右。
負極材料價格戰白熱化之下,企業業績普遍承壓。Wind數據顯示,鋰電負極板塊(8841285.WI)企業2024年前三季度整體實作營收575.10億元,歸母凈利潤僅為31.23億元,其中濱海能源(000695.SZ)、信德新材(301349.SZ)的銷售凈利率為負。
作為負極材料龍頭的璞泰來,雖然其銷售凈利率(14.70%)仍排在前二,但也難敵行業競爭激烈。
Choice數據顯示,璞泰來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在2013年至2022年期間逐年攀升,分別增至154.64億元、31.04億元,前者增速多維持在40%~85%之間。然而自2023年開始,其歸母凈利潤便快速下滑。
其中,負極材料作為璞泰來業績「頂梁柱」,在2023年出貨量同比增長11.35%的情況下,營收同比下降16.01%至66.11億元,占總營收比例也降至2023年的43.48%。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或是負極材料商應對市場最佳手段。
2024年上半年,璞泰來透過技術創新、工藝最佳化、產品系列化等多種方式進行降本增效,負極材料生產成本已不斷改善,但部份產品的價格繼續下降導致存貨減值,因而負極材料業務整體盈利改善不明顯,但整體而言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轉,庫存規模和生產成本情況已較年初顯著改善。
2024年三季報顯示,璞泰來第三季度毛利率有所改善,在營收同比下滑9.62%的同時,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7.31%;其前三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8.40億元、12.39億元,同比下降15.81%、23.97%。
未來鋰離子負極材料價格走勢如何?常柯表示,負極材料(明年)一季度預計價格呈現部份型號緩漲,兩級分化的趨勢。其指出,從2024年四季度起,儲能訂單突增,下遊頭部電池廠新增的海外儲能訂單爆單,此前訂單備貨完成的在等裝機並網。頭部負極大部份滿產,個別負極廠存在訂單爆滿的情況。
「下遊電池(明年)一季度預計整體訂單或在今年四季度提前完成備貨,但頭部負極企業確實存在漲價需求,預計漲幅可能在500~1000元/噸以上,主要調整的是加工費而非原材料價格,或在一月份左右落地。」常柯說。
跟著下遊客戶去出海
隨著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建立碳足跡監管門檻,以及美國通脹削減法細則和國防部新法案等對國產電池及新能源車的限制,鋰電企業本土化生產的需求日益迫切,海外建廠布局加速,截至2023年末,國內已有10余家頭部電池企業展開了海外制造基地的布局,規劃產能超500GWh。
於是,作為上遊負極材料供應商的璞泰來也加快出海各項工作,為配合下遊客戶擴產計劃並釘選海外市場份額,其海外產能建設首站選擇了歐洲中部的瑞典。
今年1月調研活動時,璞泰來表示,在公司推進瑞典專案建設的2~3年過程中,客戶將先行采購公司四川專案產品以滿足歐洲市場需求,完成產品定型並形成客戶黏性;在瑞典專案建成後,以瑞典專案10萬噸產能僅能滿足歐洲市場的部份增量需求,大部份的缺口還是要由四川專案產能出口供應,使得公司在釘選海外客戶的同時,實作國內外產能聯動。
目前,璞泰來在江西、溧陽、內蒙生產基地已形成15萬噸/年的負極材料產能,四川生產基地公司在建產能為28萬噸/年。其中,四川紫宸一期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將於2024年底逐步建成投產,預計2025年一季度起將逐步貢獻產能。
事實上,今年以來,不少負極材料企業加快海外建廠的步伐,以應對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及下遊需求變化的雙重挑戰。從地域來看,歐洲和東南亞則成為負極材料企業出海的主要目的地。
如,貝特瑞(835185.BJ)擬在印尼加速建設年產8萬噸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專案、杉杉股份(600884.SH)規劃在芬蘭建設10萬噸負極產能、中科電氣(300035.SZ)宣布在摩洛哥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專案……
「出海是負極材料企業未來盈利的出路之一,一方面負極材料價格觸底,多輪競爭淘汰後,優質企業的供給將會是未來盈利增長的一部份,另一方面頭部企業的海外建設也在陸續進行中。」常柯說。
現下瑞典產能布局受阻,對璞泰來海外訂單有何影響?
璞泰來表示,因為專案尚未具體實施,中短期對公司海外的業務影響不大,公司將跟相關有海外需求的客戶進行積極溝通,尋求其他替代的中長期供應解決方案。
對於未來海外產能布局,時代周報記者致電璞泰來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其下遊客戶主要分布在歐洲、東南亞以及美國。「公司仍將對全球各主要國家的產業政策、貿易政策保持關註和了解,若有合適的機會也將繼續開展海外產能布局,積極配合客戶進行產業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