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618結束了,商家賺到錢了嗎?

2024-06-20財經

文 | 聽筒Tech,作者 | 才哥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再也不想參加618活動了。」

林辰坐在午夜的燒烤攤前,對著茫茫夜色,長嘆了一口氣,然後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林辰是一家女裝網店的店主,做了十年電商生意,最近一個月,電商618大促開啟,林辰忙得暈頭轉向,但結果,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不但沒賺到錢,還虧了! 這讓林辰難以接受,也非常沮喪。

6月18日晚上十點,終於忙完了手頭工作後,林辰拖著疲憊的身子,來到附近一家燒烤店,借酒消愁,並行泄著對這次618活動的諸多不滿。

這屆618,不少商家和林辰有著同樣的遭遇。

在京東賣小家電的店主大宇,也感受到了今年618的慘淡,不但銷量不如往年,利潤率也低於平時,「 忙了一個月,賣了600多萬,虧損接近20萬。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商家吐槽,今年618賺不到錢。不久前,「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的話題也引發熱議。

也有商家由於沒參與這次618,避免了虧損,但不參與活動,平台就不給流量,商家這個月也幾乎沒有訂單。

最近兩年,電商都在強調回歸,回歸互聯網,回歸使用者至上。那麽,商家該「回歸」到哪兒去呢?

商家不僅賺不到錢,還虧了

林辰早年在北京的服裝市場做女裝批發,後來看到了電商的機會,便開了網店,過去十年,一直做女裝電商生意。

幾年前,為了和平服裝生產基地靠得更近一些,林辰從北京搬至廣州,業務越做越大,並在不同電商平台上開了網店。

林辰每年都參與618和雙11活動,大促活動也的確給他的店鋪帶來了流量上升,以及銷量的上漲,但今年618,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平台逼著商家降低價格,林辰店裏有幾款裙子是熱門款式,本來售價就不高,今年夏天以來銷量也不錯,但按平台的規則,這些裙子就沒有利潤了。

另一方面,這次618並沒有給林辰的店鋪帶來明顯的流量變化,銷量也跟平時差不多,「與去年618比,活動效應弱多了。」

預感到「情況不妙」後,林辰放低了對這次618的預期,「不指望這次活動能盈利,維持收支平衡就好,就當為店鋪做了廣告宣傳。」

即便如此,最終結果還是超出了林辰的預料。

從5月下旬到6月18日,林辰店鋪銷售額不到200萬元,跟平時的銷量基本沒有區別,但退貨率卻高達60%,遠高於平時的30%左右。

如果扣除掉成本,以及平台的扣點和物流等費用後,林辰這次618期間的虧損不少於10萬元。

「忙忙碌碌近一個月,不但沒賺到錢,還虧損這麽多,這生意還怎麽做?」林辰深感無力。

大宇是一家做廚房小家電銷售的商家,參與了京東的618活動,原本以為會帶來銷量和利潤的增長,但結果令他大失所望。

由於大宇店鋪中商品的客單價較高,從6月1日到6月18日,總共銷售收入為650多萬元,比平時略微好一些,但成本就達到大約600萬元,再除去京東平台整體扣點7%,還有物流成本等其他成本約5%。

這樣算下來, 大宇的店鋪不但沒賺到錢,還出現了虧損,虧損接近20萬元,虧損率約為3%,「這就 意味著,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雖然大宇店鋪平時的銷量略低一些,但比618期間的利潤率高,「平時賣一台,就賺一台的錢,比活動時省心多了。」

在大宇看來,「618喊得這麽響,商家忙活這麽久,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賠錢,以後誰還會做這樣的大冤種?」

一家做布品的網店負責人直言,「現在的618活動對商家已失去意義了。」她的店鋪平時利潤率能達到10%,去年618期間,利潤率降至5%,今年618,利潤率變為零,「沒賺錢,也沒賠錢。」

在很多商家看來,能在618期間不賠錢,就算是「燒高香了」。

618,成了商家的劫難

這次618,商家為何賺不到錢?

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歷了電商平台連續多年的廣告轟炸和高調造勢之後,使用者對購物節的熱情不斷減退,對電商平台過去那套復雜的促銷演算法也很抵觸。

現在的使用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了,網購時更看重性價比,越來越推崇「非必要就不買」的原則。

另外,各電商平台都在推行低價,有的平台甚至全年都在補貼,既然都低價了,使用者也就不那麽在乎購物節的折扣了。

對商家來說,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電商平台不斷追求低價,商家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而平台的促銷規則也讓商家成本大增。

林辰對此就深有體會,他的女裝店銷量並不差,原本有較為穩定的利潤率,但由於電商平台狂「卷」低價,逼著商家在活動期間降價,利潤率就降低了。

與此同時,電商平台為了提升對使用者的服務,對商家的要求越來越嚴。比如 今年618,京東的跨店滿減活動是滿300元減50元,但費用全部由商家承擔。

據大宇介紹,以前618促銷費用是平台和商家按1:1承擔,現在變成全由商家承擔,而且活動疊加東卷、京卷及普通總價促銷(滿減、滿折等),商家的負擔就明顯加大了。

圖:京東618商家活動報名政策 來源:商家供圖

在大宇看來,現在電商平台的低價戰略,就是最大限度「壓」商家利潤,只要參與活動,商家就要被迫接受平台各種強制性規則。

這些規則包括強制商家開通運費險,強制商家包郵,並要求商家對使用者承諾「僅退款」和「先用後付」。

林辰這次618期間之所以出現虧損,除了因為低價外,更直接的原因就是開通了運費險,以及僅退款服務,致使他的店鋪退貨率高達60%,平時退貨率一般不超過20%。

林辰直言,「就是因為平台想討好使用者,使得現在的女裝退貨率高到讓人崩潰。」

很多女裝店鋪都遇到了和林辰一樣的情況,前不久,「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的話題也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稱,自己朋友開女裝網店,618期間銷售額將近1000萬元,但扣掉僅退款的350萬元、退貨退款的380萬元,再刨除各項成本開支,虧損可能達到五六十萬元。

有商家透露,開通運費險帶來的損失,遠比看上去的大。

「現在的這種行情,想賺錢就得取消運費險,很多商家就虧在運費險上。」開服裝網店的小杜表示,以前做服裝類目的退貨率只有10%-20%左右,自從有了運費險後,使用者下單就比較隨意,退貨就成了常態。

再加上平台大促期間推出湊單活動,導致現在退貨率一年比一年高,這就導致商家的運費險成本越來越高。

小杜認為,運費險是個大坑,「現在服飾類運費險一單都要3-4.5元,比快遞費還要貴,有些商家寧可少賣點貨,也不開運費險。」但如果參與大促活動,平台會要求商家必須開運費險。

李女士是一家工藝品店鋪的負責人,店裏有些產品由於本身的特性,一般使用者下單後需要一周才能發貨,但只要參與618,平台就要求李女士48小時內發貨,這對李女士來說,根本做不到。

更讓李女士難以接受的是,電商平台還要求商家對使用者承諾「僅退款」和「先用後付」。

低價已經讓商家無利可圖了,再加上這些嚴苛的規則,只能導致商家虧損,而且活動周期這麽長,對商家來說是一種煎熬。

購物節,正在逼退商家

無論是618,還是雙11,都是電商的大促活動,原本是一場網絡購物的盛宴,現在正在變味。

平台想透過低價討好使用者,使用者想享受更好的服務,但現在看,商家承擔了更大的壓力,並萌生了退意。

去年618和雙11時,小杜就發覺,電商平台的大促活動對商家的意義越來越小,不僅因為平台逼著商家一再降價,也因為平台帶給商家的流量越來越少,對商家的銷量影響也越來越小。同時,平台對商家的要求卻越來越嚴。

為此,小杜想過不參與大促,但考慮再三後,她還是選擇參與,「原因只有一個,商家不參與,平台就不給流量,也就沒有成交量。」

但今年,看到一些電商平台618活動的新政策後,小杜果斷選擇不參與,「如果參與618就虧損,不參與就沒有流量,那我寧願不要流量,憑啥要被迫虧損?」

5月中旬,小杜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關於不參與618的訊息,結果吸引了大量商家代表,他們積極在這則訊息後面留言,一邊吐槽電商平台618政策對商家不友好,一邊相互打氣。

小杜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同行和商家之間的相互安慰與坦誠交流,並因此建了一個商家的社群,之後,加入群裏的人越來越多。

有商家在店鋪的顯眼位置上寫上聲明,「本店全年不參與任何平台活動,所有價格均為折扣實價,平時是什麽價格,節日還是這個價格。」

這次618開啟後,有商家代表對自己所屬類目的商家進行了統計,發現銷量前60名的商家中,只有39個打著開門紅的標記,說明這些商家中,有三分之一沒參加618。

林辰也表示,以後再也不參加618和雙11活動了,他甚至想過放棄開店,因為按現在的電商發展思路,他看不到盈利改善的前景。

也有不少商家由於賺不到錢或者虧損,選擇了結束電商領域。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商家已經或者正在轉讓店鋪。

事實上,今年618的疲態不僅體現在傳統電商領域,興趣電商領域同樣顯得有些清冷。

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們,這次618也遠不如過去那麽積極,小楊哥早就開始淡出直播間,董宇輝更是沒將精力放在618大促上,曾經的帶貨一哥李佳琦也開始感嘆這次618會很難。

就連618的主角電商平台,也都變得冷靜了,早在活動前,淘寶、京東等平台就取消了過去沿用多年的預售模式,促銷方式也變得簡單直接,各平台都在推行低價,服務方式也大同小異。

看起來,電商這個賽道的不同角色都一下變得安靜了,但安靜意味著缺少活力與生機。

而且安靜的背後,平台、商家和使用者三者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不斷加深。

商家都在抱怨平台擠壓了自己的利潤空間,同時抱怨使用者被平台慣壞了,以至於越來越多地出現使用者退貨和僅退款的情形,商家對這些深惡痛絕。

但很多使用者認為,之所以退貨和僅退款,主要是因為商家的產品和服務不合格,並稱電商平台上的黑心商家太多,一些使用者說起商家的各種套路,同樣義憤填膺。

現在,隨便開啟社交媒體,就能看到很多這樣的爭執,商家和平台之間,以及商家與使用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商大促已經走完了一個輪回,在經濟環境變化,消費力萎縮,以及電商競爭邏輯都發生了改變的當下,這一模式也到頭了。

電商競爭的下半場,會是什麽樣呢?市場拭目以待。

(文中林辰、大宇、小杜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