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釋出
作者:楊一軒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時隔5年,A股最大財務造假案主角「歸來」,投資者情緒復雜。
7月4日,康美藥業(600518.SH)正式摘掉頭上的ST「帽子」,股價華麗漲停,市值增至約300億元。這也意味著,籠罩在康美藥業身上的造假陰霾盡數散去。
對於摘帽、上漲,康美藥業的投資者們自然高興,有人感慨,自己堅持了5年多,終於見到曙光了。但也有不少股民對此不滿,「 巨額財務造假黑歷史在身,不是早就應該讓它退市嗎 ?」
股民的咭問也並非沒有道理。
今年4月,證監會釋出【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大幅提高財務造假退市力度,其中提到,一年造假2億,造假比例達到30%以上,就可以退市了。
如果放到現在,兩年半虛增營收約300億的康美藥業,那可是分分鐘就被退市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康美藥業算是躲過一劫。
不過,「重生」的康美藥業,似乎需要時間重建外界對它的信心。資本市場上,康美藥業在摘帽後連漲兩日後,很快陷入下滑。
」幸運「摘帽
堅持不撤退的康美藥業投資者,終於熬過來了。
股票正式摘帽前,7月2日晚,康美藥業在官網釋出紅色喜報,這距離其被查出財務造假,已經過去了5年。
對於此次申請撤銷ST,康美藥業給出了三個方面的理由, 包括2022至2023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無保留意見、渤海信托案件的不確定性影響消除、持續經營能力改善等 。
▲康美藥業釋出「摘帽」公告。
能這麽快「回歸」,不得不說,康美藥業確實挺幸運。
在巨額財務造假大白於天下後,2021年6月,揭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康美藥業破產重整。
4個月後,康美藥業就迎來了重整投資人,廣藥集團、廣東粵財產業投資基金、廣東恒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組成的財團企業「神農氏」,擬向康美藥業投資不超過65億。
一個多月後的2021年11月,法院就裁定批準了康美藥業的破產重整計劃。此後,在廣藥集團的推動下,康美藥業的債務,透過現金、股份、信托權益等方式全部清償。
可以說,正是得益於國企廣藥集團的資金和信譽背書,康美藥業才能如此順暢完成重整,並順利摘帽。
康美藥業此次摘帽,不少人質疑其又來割股民韭菜,對此,有康美藥業投資者留言反擊稱,與一些上市公司惡意退市、股民血本無歸相比,康美藥業還能賠償投資者,已經很厚道了。
當時,在康美藥業進入重整程式後,有關中小投資者的集體索賠訴訟很快發起。在重整完成前, 康美藥業的5.2萬名投資者,被判獲得賠償24.59億元 。這在當時還被視為股市的一大進步。
當時,這筆賠償由康美藥業來出,公司創始人、管理層及審計機構等有連帶清償責任,顯然,最後還是重整投資人廣藥掏錢解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3月份,康美藥業的前十大股東中,包括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及幾家信托公司,這些股東很可能是當年簽了債轉股協定。這很難說沒有廣藥集團的背書起作用。
▲康美藥業股東結構。圖片來自東方財富網。
可以說,康美藥業遇上了一個強有力的大股東,如今能在股市「復活」,也算是順其自然。
「復活」爭議
直至如今,【康美之戀】仍讓一些人念念不忘。
這支人美、景美、音樂美的廣告片,恰到好處地拍出了康美藥業創始人馬興田與妻子徐冬瑾的戀愛與創業故事。
從1997年剛創立時的小藥廠,到20年後的千億白馬股,馬興田夫婦攜手做大康美藥業,一度令外界艷羨不已。
但市值的急速膨脹,也帶來了外界嚴厲的審視。
2018年5月,康美藥業市值一度高達1390億元,登頂醫藥股市值王, 馬興田家族的財富也一度達到410億 ,登上胡潤百富榜。
高光之下,一切似乎無所遁形。也就是在2018年,外界開始質疑康美藥業造假,當年底,證監會立案調查信披違規。
2019年4月,康美藥業自曝財務數據出現差錯,但只是稱2017年多計了88億收入等,馬興田還在致股東信中辯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四個月後,證監會就下發處罰通知書。其披露的數據顯示,康美藥業在2016年-2018年上半年虛增營收近300億,虛增利潤逾39億,虛增貨幣資金約887億元。數額之大,為A股絕無僅有。
而正是在虛構收入和利潤期間,康美藥業股價出現幾乎翻倍的上漲。也就是趁著形勢「一片大好」之時,馬興田夫婦開始質押股票套現。
▲康美藥業股價在2018年達到頂峰。圖片來自雪球。
據媒體報道,2019年,康美藥業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合計未解押股權質押19.76億股,占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99.46%, 絕大部份質押起始日在2016年5月-2018年3月之間 。
造假之外,馬興田早年還曾行賄上市。
雖然馬興田等已經受到法律制裁,但如此挑戰法律底線,也難怪不少股民對康美藥業沒有退市心存不滿。
但股市治理至少在進步當中。
今年4月,證監會釋出【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有三類情況會予以退市:造假行為連續3年以上;對於1年造假2億元以上,且造假比例達到30%以上;連續2年造假,金額合計3億元以上,造假比例達到20%以上。這算是大幅提高了財務造假退市的力度。
馬興田此前因操縱證券市場罪、違規披露等數罪並罰,被判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120萬元。但如今,財務造假處罰力度也在加強。
7月5日,證監會等多部門釋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提到, 對違規信披公司和責任人罰款上限由60萬、30萬提至1000萬元、500萬元 ,違規披露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至10年;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出具虛假證明檔最高可判10年。
影響仍未消散
財務造假的余波,仍未完全散去。
康美藥業股票雖然摘帽,業績仍需要時間修復。
在財務造假被踢爆後,康美藥業遭遇重大打擊,從2019年開始持續虧損。
2023年,康美藥業宣布扭虧,當年歸母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增長103.81%;到了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747.1萬元,同比增長114.82%。
看似好轉,但在更能反映公司真實經營狀況的扣非凈利潤上,康美藥業並未擺脫虧損。
從2019年到2023年, 康美藥業的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約449億 ,今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為虧損0.58億。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仍為負值。
▲康美藥業近幾年業績情況。
廣藥入主後,康美藥業這幾年應該都是在梳理債務,調整業務線,聚焦中藥飲片和智慧藥房業務,要馬上盈利確實不現實。
康美藥業對資金顯然有渴求。
今年3月,康美藥業對馬興田、許冬瑾等人的追償訴訟,已經獲法院立案,涉案金額26.07億。與此同時,康美藥業還向曾經的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正中珠江)追償3.41億,也已立案。
這兩筆合計29.48億的資金,是此前法院判決的連帶賠償責任。如果能拿回,顯然能幫康美藥業好好回回血。
不過, 馬興田等人似乎很難掏得出錢來 。
天眼查顯示,馬興田擔任法人代表的企業,只有2家仍然開業,分別是康美實業和普寧市金信典當行有限公司,主要資產就是持有康美藥業股票。但這些股票,不是已經被拍賣,就是等待被拍賣。
其中,康美實業所持康美藥業的股權,已多次被法院拍賣,少則百萬元,多的價值上億元。就在7月4日,康美藥業摘帽復牌首日,康美實業一筆8000萬的股權被拍賣,最終以底價1.47億成交。
此外,康美實業所持的2.17億股康美藥業股權,將於8月1日起法拍,起拍價為3.99億,折合1.84元/股。
至於正中珠江,恐怕就更沒錢拿出來了。
由於涉及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正中珠江2022年7月已經登出執業證書。目前,正中珠江網址無法開啟,電話號碼也早已成空號。
今年1月,正中珠江被北京金融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主要是此前被處罰5700萬元, 到現在仍有5074.7萬沒有履行 。
據經濟觀察報,上海海匯律師事務所專業證券索賠律師婁霄雲認為,實踐中會計師事務所履約賠付的案例較少,因為其賠付能力相對較弱,一旦出現較大金額的民事賠償和罰款,執業會計師便紛紛轉所,導致後續經營幾乎停滯。
不過,已經走出造假風波的康美藥業,背靠廣藥這棵大樹,徹底恢復元氣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