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飛度在新加坡賣40萬我就很不懂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題主起碼是調查了一下,起碼知道新加坡之前的一哥是誰
不過我覺得話題可以改一改,除了豐田之外可以加上特斯拉、奔馳以及寶馬等一系列曾經叱咤車市的所有海外品牌
如果你說沒有意義,其實也沒啥,一年只賣出去六千多台車,在一個國家來說確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再看看咱們國內,隨便就幾百萬的銷量,這是不是沒啥意義?
我們看一波數據
2023年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銷量只有1416輛,遠遠落後豐田、特斯拉等一線品牌
而2024年,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銷量直接翻了四倍,達到了6191輛
你別小看這個數碼,要知道新加坡這個城市,不,這個國家對汽車的管控還是很高的
很長時間新加坡的汽車保有量一直保持在零增長,原因在於「搖號」
咱們可以理解為和咱們一線城市搖號一樣的政策,會按照車的級別進行排名,當然價格也不同,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
購車成本甚至都要翻倍
忘了說,新加坡是按照馬力來計算的,所以功率比較大的新能源一概被劃分到豪華車範疇中,你就說氣不氣吧
當然,這還沒完,這個所為的搖號制度不是終身制,有效期只有10年,10年之後還要繼續支付費用。
當然,搖號之後不還得要落戶麽,在我們這落戶找黃牛才兩百多塊錢,新加坡那邊則需要1044元的註冊費用,並且還有非常高昂的附加註冊費用,其中這個費用的稅是100%征收。
我找到了一篇關於新加坡使用者購車的費用明細,可以計算個大概
按照Model 3高效能版本為例,它的價格為45萬人民幣,但它的附加註冊費用價格為47萬
特斯拉差一點成為百萬豪車......
當然,這47萬不是全都自己掏,政府負責一部份電動車的補貼,大概10萬左右;
因為是新能源,還會因為環境友好補貼5萬左右;
算下來還是需要一半的附加註冊費用,這裏面還有什麽道路稅、亂七八糟的稅等等
一輛車的價格在新加坡甚至都要翻倍,對於當地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他們在預算充分的前提下,選購車輛勢必會選擇一些知名或者在市場中占比較大的車輛。
所以,特斯拉、豐田等在新加坡在層層制度加持下也能賣的火爆
但,當下的市場可不是唯BBA而論,比如南韓、日本、泰國等市場,比亞迪的銷量一直在前面,一方面可以證明整個東南亞市場發生了變革,同時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制造的車輛越來越受到海外市場選擇。
簡單來說
你有5000塊錢,如果小米和蘋果同等價格之下,80%的人都會選擇蘋果
但蘋果手機的優勢越來越低,甚至同等價格之下安卓機更具有優勢,效能也更強
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入手5000塊的小米
道理我們都懂,但現實就是如此,5000塊的小米可以在海外市場賣的火爆,甚至幹翻了同期的三星和蘋果,而比亞迪呢,幹翻了奔馳寶馬奧迪豐田特斯拉......
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人們兜裏錢的既定的前提下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消費產品,手機如此,新能源車輛亦是如此,如果說這個邏輯在普通老百姓之中說的通,那麽在一些有錢人中,他們選項之中還增加了騰勢D9這款車。
比亞迪對東南亞市場的影響還不止如此,隨著海外市場和政策的改革,我們會接連看到比亞迪的捷報,同時比亞迪也會以更多頂尖技術與領先產品帶到市場中。
除了在海外建立工廠的國家之外,比亞迪出口的數量也會越拉越高,蹲著就好。
比亞迪目前已經有4艘滾裝船。分別是:「拓荒者1號」:2024年1月交付營運。
「常州號」:2024年12月交付營運。
「合肥號」:2025年1月7日交付。
「深圳號」:2025年1月15日在揚州出塢。
據報道2025年還會有4艘滾裝船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