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投入是一件好事,相信我,不管是比亞迪,華為,還是小米,研發費用投入都是一件大好事。
舉個例子,很多人看不上華為,但是華子的研發費用是一等一的高。
當然,這1200億不是說手機,也不是說智駕,而是整個華為集團的研發費用。
可以這麽說吧,華為能夠不斷領先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研發費用的不斷投入。
不過我這裏不是引戰,也不是說迪子不如華子,相反,比亞迪這個研發投入其實已經很高了。
事實上,即使是放在全球領域,迪子去年研發費用都能排進前十。
其實你仔細看就能夠發現,各家巨頭其實對於研發費用的投入都很高。
當然,可能會有朋友說,那為啥迪子研發費用看上去沒有其他人高,但是迪子新能源能夠不斷領先?
因為迪子做新能源已經二十多年了,積累了大量大量大量的技術。
比如說你現在去搜尋,其實就能夠看到一些訊息。
20年前比亞迪拿出新能源汽車,研發新能源技術的時候,很多人是真的看不上,看不起。
所以如果你非要說的話,其實可以理解成,比亞迪一直在專精於新能源賽道。
比亞迪對於自己的技術有瘋狂的追求。
之前受邀去比亞迪參展的時候,比亞迪有一墻的專利技術。
八個字:技術為王,創新為本。
所以可以這麽說吧,對於比亞迪來說,研發費用投入,是使命所在。
比亞迪在這方面投入有多大呢?
之前我寫過一些了解的數據,比亞迪目前一共有9萬余名工程師,覆蓋了各個領域,僅僅是智駕領域就有4000名工程師來負責。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些迪粉和迪黑在評論戰鬥的時候,有個話題特別有意思:其他車企又不是傻逼,憑什麽你比亞迪有技術,其他家沒有。
後來我也留言了:因為比亞迪TM的做新能源車20年了,其他家做新能源技術能夠像比亞迪這樣持續不斷的堅持,輸出嗎?
當然,我一般不看評論的,所以後面別人怎麽回復我,我也不知道。
就像以前有人總是說,感謝特斯拉開源。
我尋思著,特斯拉2003年7月1日成立,比亞迪2004年就有新能源車參展了,憑啥比亞迪要用你新創公司的開源?
每次看到這裏我都挺難蹦的。
研發技術投入這玩意,其實需要的是不斷累計,不斷投入,並且不斷地保持研發費用投入。
今天看到了以前一個段永平上電視的時候,有個細節我註意到了。
之前段永平在電視上說了一個故事:有個人說,段永平的公司技術研發不夠給力。
段永平說:松下一年的研發費用都比我們一年的營業額要高,而且是積累了幾十年了。你說我們沒有核心技術,我們要是有,這才是有鬼了。
同理也可以送給比亞迪,積累了二十年的新能源研發技術,研發投入都比一些小廠的營業額都高,要是其他家能夠彎道超車,那就真的是白幹了。
所以你只需要記住一句話,研發投入這個數據是真實的,大家都是人,有多少研發費用,就有多少產出。
彎道超車如像之前羅永浩說的那種,隨便找個三個設計師就能滅了蘋果的。
只屬於是個人的意淫罷了。
所以如何評價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呢?
這玩意就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有真實的產出,彎道超車可能是你選擇下一個賽道發力。而不是說,你找的人效能突出,一個人能頂得上別人一百個。
這麽說吧,純市場領域競爭中,人才的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的,一個人值多少,比如說年薪100萬,他可能會有130萬的收入,也有可能是80萬的收入,
但是你說你10萬塊能買到一個年薪百萬的人做研發,無異於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