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中國的汽車工程師,也有自己的夢想
我很喜歡吳佩說的一段話
![](https://img.jasve.com/2024-11/5fdd091a9b2afce3fecf09d346c1689a.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1/00b28deb0e3c41e2d6eda4a9a5cf19ff.webp)
為什麽,他們一門心思的去做那些電車了
他們認為電車的世界裏
做好大屏,做好車機做好智能駕駛,做好一個零重力座椅
就已經可以達到所有的目標了
冰箱彩電大沙發
這就是大家今天所喜歡的東西
今天使用者好像不再去聊到操控的時候
那麽我們應該去做一個操控的事情吧
所以我覺得,有車留給我們一個寶貴的財富
就是那種蜂鳴聲帶來的腎上腺素的飆升
他會帶來我們那種開車的快感
所以有時候想想,這一桿旗,應該是過往很多品牌
他們應該替大家抗住的
可是他們今天沒有抗
所以這件事情,交給了一個小米來考
我覺得小米其實在為許多的品牌做一次補考
這本來是你們的考卷,最終讓小米來完成了
我覺得這個過程,在許多人看起來是一件很傻帽的事情
除了像我們這種熱愛駕駛的人,
我們會覺得這是一件很龐克的事情
但是絕大多數人,會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
你開始拼命給我安利
什麽叫做駕駛
我知道有很多的汽車博主,科技博主也在嘲笑這樣的事情
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
直到雷總過去督戰了,然後又遺憾而歸
然後再想辦法去和比亞迪協調時間繼續戰鬥
再到釋出會開始前最後的時刻
找到了那樣,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這樣的一個沖刺
就大家的表情是從哪種質疑嘲笑
驚訝再到翹首以盼
我記得有一條微博說
從現在起,我只希望紐博格林有一個好天氣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希望這個男人,好好贏一次
你覺得那桿旗幟他處在紐博格林的時候
他很孤獨,但是又讓我們很期待
甚至會讓我們潸然淚下
每個人都更有資格去抗這桿旗
但是每一個先行者,都選擇做一個聰明者
最終只有一個叫雷軍的人,他很傻的去扛起了這桿旗
然後去吧這件事情一步一步的做成
並且去告訴所有的人,這一件事情我做了我相信還有更多的人值得去把他幹好
那我覺得這些挫折的意義,本身就在於此
是為了證明有朝一日他成功的時候,可以接受到大家更高的贊賞
![](https://img.jasve.com/2024-11/8600288be53fcf93004575801899d131.webp)
跑完以後車手也很激動,su7ultra因為樹葉擋住傳感器,有十多秒觸發安全保障,直接失去動力。
十多秒,對於圈速來說,半秒就是天差地別,差十秒就是致命打擊,失去動力的時候,團隊心裏也涼了半截,但這已經是現有條件下,唯一的機會。
也就是從這一刻,從樹葉掉下去開始,戴維是玩命在跑圈速了,在紐博格林場地壓根沒幹的情況下,直線幹到300+。彎道也比幾分鐘前拉的更加極限。
紐博格林賽道把控不好,出事故那是真的沒有緩沖地區,濕地打滑翻車,不但沒有成績,車手的安全也沒辦法完全保證。
還說什麽圈速,都已經沒有意義了,看得出來,戴維是真的喜歡這個小米的汽車團隊,別說為了錢跑小米的,賽車手拼了命去跑圈,一定是不想讓團隊的努力白費
就像飛馳人生裏的張馳一樣,他沒有想贏,他只是不想輸
這不是他一個人在戰鬥,su7ultra是團隊三年以來,無數心血累積的成果,更是他們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十分鐘的視窗期,稍瞬即逝。
下車第一句話,是感謝你們給我機會駕駛這輛賽車,這就是相互成就
這個成績對於小米,對於戴維,這都是創造記錄的事情,一個23年的比賽冠軍,配上三年前才開始做車的小米汽車團隊
而此時小米新品釋出會在即,能不能成功,有什麽樣的成績,我想對於su7ultra的釋出會都是至關重要的,我更難以想象,釋出會彩排的時候雷總得知成績的時候,像極了主角在最後一刻,力挽狂瀾。
從來沒有人看好他,但偏偏他最爭氣
![](https://img.jasve.com/2024-11/6d0180b93fdfe412986b0b58eadd6d4e.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1/9a3e8a1f54c86c7f4c50e01dbc88bdbe.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1/16080af2465feee46a03b0ab33468085.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1/fae44f4c548b581f1994fb2e1e73c7d2.webp)
那個男人,他終於贏了
請不要相信勝利就像山坡上蒲公英一樣觸手可得!
1月,小米汽車預定10月9日、10日包場測試
10月9日,全天大雨
10月10日,多次突降陣雨
10月17日,紐北官方協調i-Pool聯盟1小時,因大雨未能測試
10月21日,協調借用同行包場間隙時間,因故未能測試
10月24日,紐北官方協調28日中午11時至12時,1小時視窗
實際整車出發11:50 如果失敗,12:00全部收工,明年再戰
多次嘗試刷圈,多次失敗,最後在24號跟官方協調到28號的一個小時,還不能保證28號那天天氣好不好,也就是說在釋出會的前一天都無法保證有成績,
是不懈的努力,從未說過放棄。
好的汽車工程師,都是想實作自我價值的,而不單單是為了多少年薪
![](https://img.jasve.com/2024-11/8716a107d147c5e49cad270acaa07b72.webp)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吉利的前大佬胡崢楠,諷刺小米挖人
可是他的微博簽名卻是重新起航,對一個大佬而言,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卻用這樣一段話,當做自己的簽名,意味著什麽我想就不用多說了,與其說是挖人,不如說胡總與小米一拍即合。
汽車行業做了這麽多年,胡總做過自己心裏想要的產品嗎?
下面是胡崢楠微博的一部份原話,大概也能看出來他心裏想法。
釋出會雖然結束了,但過去的30小時,我的內心是極度不平靜的。
相信紐北是每個做汽車的工程師心目中的聖地,他的官方圈速榜或者叫封神榜會更為合適,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高效能車,無一不是在這個賽道上被打磨出來的。被加速度、聲浪、輪胎尖叫調校出來的汽車工程師,誰不希望自己做的產品能到這個賽道上來磨練一下,如果能登上封神榜,那可能是職業生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之一了。哪怕能親自開著自己的產品在紐北跑上一圈,這可能也是所有汽車工程師的願望清單內容之一。
汽車工業130多年,紐北賽道也已經有97年的歷史了,他承載過幾代人的夢想,見證了內燃機發展到今天的全過程,也開始見證了電氣化的步伐。汽車技術的發展,永遠離不開賽道和汽車運動,幾乎所有對速度、安全、效率的創新需求都首先來源於賽道,再普及到行業量產技術,相信電氣化智能化的技術變革,也一定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人在說電車不能下賽道,但這是不是恰恰是下一個技術突破的機會點呢?工程師總是喜歡面對問題,尤其是大家都覺得很難的問題。作為世界上公認最難,也可能是對電動車最不友好的賽道,紐北為什麽不能成為電動車技術不斷成熟的磨刀石呢?
有這個想法的時候,給大家立個Flag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才發現難點一個接一個。
沒有人做過時速超過300公裏的車,也不知道車速達到300公裏後會發生什麽,憑著對速度的敬畏,滿腦子都是紐北賽道上車輛起飛、翻滾的影像。一群平均經驗20年的老工程師,真的是遇到了職業生涯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都失去了曾經駕輕就熟的從容感。
兩年多時間,一群人不是少了頭發就是白了頭,很多問題需要回歸到牛頓定律去思考,重新回到運動學、動力學、工程熱力學、空氣動力學上從原理上重新推導目標的分解。對著影片一幀一幀比較學習,在模擬器上做了幾千圈的仿真。
無論怎麽樣,我們能站在這裏,能把自己的產品開上這個賽道,我們已經觸及了自己的職業夢想,已經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了。只有做過,才知道前面的那些大神們是多麽偉大,我們和他們的距離還有很遠,我們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
這一定是一場十年之約,而我們的底氣就是我們還年輕,我們可以更努力。
看完以後,我想小米這一堆工程師,他們只需要考慮一件事情
造一輛自己成為工程師時,心中的dreamcar
一輛能夠馳騁在紐博格林的賽場上,拿下過去幾十年由各種老牌燃油車跑出的成績的Dream car
沒有領導對你說,你還年輕想法不成熟
沒有同事互相排擠,為了點利益下絆子
即使是行業裏曾經的大佬,依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回歸基礎
所有人的目標都一樣,那就是從零開始,造一輛超級電車
雷軍說過小米宣布造車以後有很多工程師主動聯系,想要加入小米。除了雷總的人格魅力,我覺得有人想要挑戰自己。
直到他們加入了小米,發現了從小米造車從立項之初,根本沒有想過走別人走過的路,而且走一條自己的路,也是最難的一條路。
這一條路,恰恰是他們進去汽車行業入行時,一腔熱血,想要走的路。
誰能拒絕實作自己熱血的夢想,只要你夠專業,只要你下得去身子,做好屬於車的一部份,整個團隊在一起,齊心協力。
雷總時不時過來看看,你們環境怎麽樣,研發到了哪一部份,有沒有什麽困難,做事情從不含糊,該給錢就給錢,該驗證就包場地,天氣太熱,請大家吃西瓜,一起下館子
既懂技術又不卡經費,還能陪工程師一起去做專案,這是多少工程師夢寐以求的老板。
再度更新一下,吳佩透露了更多關於小米s7ultra的內容
電車時代市場上稀少的是什麽呢,應該為四門純電快車,也就是一輛效能車
從這樣一台車開始,小米要去市場上很多人都沒去過的地方,跳出舒適圈。
很多人說V8S又是【字研技術】對吧
首先市面上,沒有這樣一台達到27200轉,的超級電機,或許比亞迪技術深厚有預研,但是他也沒量產啊,你花錢也買不到,請問如果市面上壓根沒有這樣的產品,從何而抄呢?
但這是一台效能車的關鍵,沒有他,車就缺少了一個強大的心臟,效能也就無從談起,小米從材料,設計,乃至生產上實作了全部的自主研發,和首鋼研發了材料,設計上把矽鋼片減薄……
汽車研發夠苦吧,可是電機也是無人區啊,這三年,電機研發人員過得不比汽車工程師好啊,他們要從新開始,也要挑戰行業頂尖。
專案承擔了巨大的風險,沒有他su7ultra上不了賽道,可是他什麽時候能成功,能不能達到設計指標,什麽時候能量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小米:「我想做一台市場上沒有,但是我們又用的到的超級電機,大概27000轉。」
工程師:「你有技術儲備嗎?」
小米:「沒有」
工程師:「那你知不知道,這樣一款電機,從材料,結構設計,工藝創新,生產,制造,實驗,電控演算法,功率…………都要自己做!」
小米:「我知道」
工程師:「那你憑什麽認為,短時間以內你比得過匯川,比亞迪,華為這些電機的老玩家。」
小米:「我有你們,我有雄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我不覺得短時間能夠成功,但我相信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成功。 你想做一台跑車的心臟,還是我們放棄? 」
工程師:「我……我拼了!」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一顆心臟在故事的最後成功了
他在紐博格林的賽道上給su7ultra提供1000多匹的馬力,如就同汽車團隊的工程師一樣,這一群人不是少了頭發,就是白了頭。
他們的成功,是汽車團隊開始的基礎之一,心臟跳動的時候。
su7ultra在紐博格林的賽道也開始了征程。
三年前的小米從零開始,他們加入小米,也是從零開始。
但這一次,比起待遇更讓他們心動的,是真正出於對汽車的passion。
他們不是死板的理工男,而是有汽車工程師自己的浪漫,當這樣一台超跑造出來的時候,他們比誰都興奮,比誰都想試試自己的作品。
中國的汽車工業,不是沒有人才,不是沒有好的技術儲備,更不是沒有市場
只是這個長夜沈寂了太久
在紐博格林的賽道上內燃機的轟鳴對電極的靜謐孰強孰弱,還有變數
我們尊重對手,學習對手,超越他們,這是對舊時代最高的致敬,也是走向新時代漫漫征程艱難的一步
但我更相信屬於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會用實力,征服紐博格林,征服世界,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