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梁老師發了這樣一個內容,我覺得我們可以仔細評估下。梁老師給成本短期內定了個性,固態電池為了解決電解質的導電率的問題,在材料上用鋰太多用不起,按照目前的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價格,一方面也談到了效能問題,從長期脆化和內阻的問題,是需要從實驗室和小規模產品,到大規模上車很大的挑戰。固態電池小批次上車可能是2026年之後的事情了
![](https://img.jasve.com/2025-1/1fc65505d75f1f1e3d770344592f6362.webp)
如果我們繼續再看龍頭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路線圖,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行業裏面,產業鏈條上企業是需要時間來趕上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規劃了那麽多的產能,所以長期來看,在5-10年內,我們還是會使用現有的高鎳和磷酸鐵鋰升級的產品來做主要的,未來2030年的產品,更多是電池企業在叠代過程中不斷去嘗試的。
![](https://img.jasve.com/2025-1/84d9416101fb4c30dc8718b8a71c2032.webp)
而對於豐田這樣的企業,也是會把固態電池做成小電池在HEV裏面用,我們可以看到未來不同類別的電池用法是不一樣的。
![](https://img.jasve.com/2025-1/b6fc40e098ec67866d4ebca8569ab455.webp)
所以我們看到目前投入大量產能的企業,還是聚焦於現有的液態電池,而固態電池則是車企孜孜以求的產品,包括在這方面姿態比較高的豐田。
![](https://img.jasve.com/2025-1/1e197743e9175cd5506680863a443d48.webp)
簡單來說,目前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就是不斷內卷化,聚焦於成本和整車設計方面盡可能挖掘。而長期來看,半固態和固態電池,車企都在逐步布局,圍繞創業的電池企業去做創新,真成功了讓這些車企來投產能,大概是這個邏輯吧。
![](https://img.jasve.com/2025-1/2a73aa853d94278a8c4adb0234a1a4ea.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