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國產車「倒灌」海外市場:曾經不可一世的進口車,日漸式微了!

2024-09-10汽車

2014年,國內消費進口車的情緒達到了頂點。

那一年,全國進口車的銷量超過了142萬台,直到2019年才有明顯的下滑趨勢,截止到2022年,進口車的銷量跌破了80萬。

不到10年時間,進口車的熱度幾乎崩塌了一半。

具體價格方面,進口車的報關單價(平均)從2014年前後的25萬,一路飛奔到了2023年的41萬,這說明了一件事兒,入門的進口車價值感降低,被不少車型平替。

一方面是進口車銷量驟降,不少人對「進口品質更高」的概念有了正確的理解,中國制造的能力提升,關於汽車的設計、理解、制造、供應、服務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中國生產的合資,豪華,自主產品,品質已經比同價位的進口車更好。畢竟進口車有更高的成本,在尺寸、配置、效能三方面上都弱於同價位的其它車型。

進口車的強勢,是建立在中國制造能力弱的背景下,但在2024年的今天,中國的整體制造能力非常強勢,不僅僅在基本制造上已經是主流,同時在電動化、智能化設計上更是領先於其它地區。

2023年,乘聯會釋出數據,中國的出口車輛成為了世界第一,今年1-7月累計出口車輛超過了300萬,增幅接近30%,其中乘用車的出口占比超過了90%,成為了絕對意義上的領導者。

具體布局方面,燃油車的出口量占到了整體的3/4,新能源車型的出口占比達到了1/4,說明憑借著制造能力的崛起,中國燃油車在海外市場已經有了崛起的苗頭,新能源產品的出口量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一方面,全世界消費者的認知、接受新能源產品的能力弱,另一方面,海外新能源的定價高於油車,消費熱情整體不高。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中國車起步於2000年之後,其實從歷史層面來看,中國品牌與豐田、大眾、現代等不同車系的巨頭相比,仍然有著巨大的時間差距。

但在市場價值方面,中國制造正在不斷的追趕全球品牌。

國內前五家獨立車企,比亞迪年銷300萬,吉利控股年銷量280萬,長安汽車超150萬,奇瑞控股銷量超180萬,長城汽車超110萬。

整體來看,發展歷史最短的中國車企,用最快的速度在追趕和外資品牌的差距。

的確,中國車依然沒有辦法和豐田、大眾等巨頭相比,但也已經和其它外資品牌差距不大,比如說鈴木、三菱、馬自達、雪佛蘭、雪鐵龍等外資品牌,中國品牌的全球銷量早已有所好轉。

尤其是在產品定價、產品力標定方面,國內消費者其實受益最大。

以同樣的經濟型產品為例,國內7萬左右預算可以消費得起一台帝豪、逸動,但國外同樣的1萬美金是完全不可能購置到一台緊湊型轎車的。

國內強大的生產鏈,決定了汽車在制造成本上的天然優勢,也正是較低的成本,讓國內的汽車叠代進入到了較快周期。

國內的乘用車叠代速度比海外更快,也就造就了更快的整體發展速度。

對於更多消費者來說,進口車早已失去了原本意義,這是此前中國乘用車落後時代的產物,不少消費者既需要進口車保證用車品質,也需要進口車的光環來確定社交內容。

但這些內容都隨著中國制造的強勢而消失。

同樣,因為中國制造的強勢崛起,出口到海外的中國車,在保證安全、質素的基礎上,為海外市場提供了更好、更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