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重要,而且一如既往地重要。
鑒於我有著豐富的被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朋友咨詢買什麽車好的經驗,也順帶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看車買車過程中,消費者嘴上在乎的配置,和實際占據購買決定性因素的配置,可能往往不一樣。
燃油車時代,通常意義上的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也有一說是動力總成、底盤、車身。但我看實際買車的時候,不同人的選車準則都不盡一致。非要總結三大件,那我從經驗來看:
有的人心目中的三大件是Logo、造型、內飾
![](https://img.jasve.com/2024-1/15e78e0dad916db5494684762ba1951d.webp)
有的人心目中的三大件是空間、材質、配置
![](https://img.jasve.com/2024-1/ad37e9634ebf87a14ab0e28b910a49a9.webp)
但是那種真真只有發變底盤做得好,開起來無敵,其他角度草草了事的車型,往往賣的一塌糊塗。這裏就不點名了,想找規律的話,就去看我們這種Petrolhead喜歡的車型都長什麽樣,通常就賣不好。
新能源時代來的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前幾年終端的聲音還是一片片的「電動爹」,如今早都是大呼真香。按理來說新能源車的三大件是電機電控電池這所謂三電,的的確確在新能源車剛進入市場的過渡年代大家關註的也都是這些——電池安不安全、續航是否夠長、補能是否到位等等。
可是在網上研究完這些,走進店裏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麽的,還是被冰箱彩電大沙發這三大件牽著情緒走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a372f5eb5bd4e0fc6bff86143faf840a.webp)
這說明什麽?我想,不同的配置,在消費者面前的「直觀度」是不一樣的。有的配置很重要,但是消費者很難感知到,有的配置不能說不重要,但因為過於直觀震撼,重要度可能就被加碼了。類似於「裏子」和「面子」的關系,那麽問題來了,面子和裏子,究竟孰輕孰重?
人人都想要裏子優秀的車,但正因為它的不直觀性,普通消費者很難分辨。所以我的建議是,面子上的配置自己去體驗、去感受,找一台適合自己的車型。因為每台車都會有到幾十上百個產品內容,涉及到動態、舒適、視覺、空間、材料、質感、聲音、操作便利性等等各項領域,不可能做到全都優秀滿足。這類產品體驗性質的決策,最重要的是 親自 評價,並做出取舍,其它的外界宣傳對你來說都只是參考和輔助。
![](https://img.jasve.com/2024-1/da3108c65ee2e752488ec500a8f23478.webp)
而裏子上的技術細節,咱就買個東西而已,指望學成工程師入門級的知識水平也不現實,我的建議是,要關註一個品牌在該領域持續以來的口碑。
因為,消費者可以嘴上在乎裏子,實際上在乎面子。但車企不行,只做好面子的車企可能風光一時,但不可持續。而真正能沈澱下來的口碑,是歷經了時間和市場的考驗的「裏子」。比如沃爾沃的安全口碑,比如寶馬的駕控口碑。
![](https://img.jasve.com/2024-1/122b85e868fa61e63b734edf45d742be.webp)
在電車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屬於先鋒使用者的體驗型消費,需要和傳統車有極其鮮明的差異化特征才能脫穎而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品牌借助電動機的輸出特性,宣傳極致的加速能力;有的品牌把實體鍵都棄用,用大螢幕來彰顯新一代的智能座艙;甚至有的品牌把方向盤都砍掉一半,意在引導消費者認知向自動輔助駕駛轉移。
但市場走向普及化以後,電車依然是車,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把人從A地送到B地,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礎內容之一。它可能不夠出彩,但必須一絲不茍。我們都知道沃爾沃的安全性無須多言,但沃爾沃究竟是怎麽來研發安全相關的配置,細節是怎麽打磨的,態度是怎樣的,依然有很多故事可講。
![](https://img.jasve.com/2024-1/0d98231c6e51e19a22e88dfbe51561b5.webp)
在前幾天的Tech Day上,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一語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驚呼「沃爾沃也開始博眼球了?」。但經過和欽總的閉門交流後我發現,很多試圖講道理的語言,其實都會被解讀為語不驚人死不休。我還是比較認可這種觀點的,沃爾沃無論是對安全細致入微的挖掘,還是完備穩健的體系力,都是自己的護城河。很多傳統的百年企業之所以能存續這麽久,不會只靠產品一條腿走路,內部營運管理的體系需要長時間深耕。這篇回答主要講安全,那麽作為安全代名詞的沃爾沃,如何在新能源時代繼續維系自己的頂尖口碑呢?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就以看起來最不起眼的DUS駕駛員感知系統為例來感受一下。
和大部份智能駕駛功能的雛形類似,最初的駕駛員監控系統也是機械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最初的駕駛員監控系統並不是配置在車內,而是在馬路上。
![](https://img.jasve.com/2024-1/7f7d6a197e437f34715f8f922d0418b7.webp)
圖上這種小凸起叫做Botts' dots,根據NHTSA(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海事局)在1998年的統計數據,Botts' dots是第一個顯著減少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的系統。雖然簡單,但收效明顯。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閉眼監控、轉向角傳感器、車道追蹤等系統逐漸上車。大部份品牌的註意力監控裝置也是基於這些系統延伸而來。以轉向角傳感器為例,透過傳感器來追蹤方向盤轉動的距離和速度。這套資訊本身其實是沒什麽意義的,但如果把這些數據和速度、偏航和顛簸情況,甚至網絡攝影機觀測到的車輛動態一起,透過演算法融合,就能構建起一個相對可用的疲勞監測系統。
最初的疲勞監測,不管是原始外置機械,還是傳感器演算法結合,都是針對車輛動態的。而這種監控系統的局限性在於,如果一輛車完全由人來操控,可以透過演算法計算數據來判斷駕駛員的駕駛狀態是否正常。但如今車輛自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場景下車輛處於自己控制自己的狀態,那麽車輛電腦透過自己監控自己的數據來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是否註意力轉移,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也就是說,上一代疲勞監測系統僅限於完全由人來駕駛的車輛,其主要目的是提醒極度疲勞的駕駛者避免疲勞駕駛帶來的隱患。而隨著輔助駕駛的發展,最新一代駕駛員監控系統更重要的套用場景在於L2-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啟用的過程中,需要即時監控駕駛員的註意力依然停留在駕駛上,而不是投向了其它事物,比如車窗外、手機、車機娛樂系統等。
![](https://img.jasve.com/2024-1/c7d572271f7533af8bed68fe54b989ad.webp)
從「疲勞監測」向「註意力監測」,系統目的不一樣,技術手段自然也就不同了。新一代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駕駛員監控系統)采用全新的模式,針對的不再是車輛動態,而是駕駛人的反應。透過電腦視覺、網絡攝影機和處理常式,檢測人臉,追蹤眼睛和其它臉部特征的變化,尋找線索,提取癥狀,實作對註意力和疲勞程度的監測。
這聽起來似乎不難,但實作起來對硬件和演算法的要求都不低,實際套用過程中,各品牌誤提醒的比例也確實不少。我的同款車友,著名新能源車媒體常老師,就曾經上過一個很讓人哭笑不得的熱搜第一,因為眼睛小,不停地被新勢力車判定為疲勞駕駛,要求接管車輛,以至於無法正常使用NGP功能。可以看得出,雖然DMS看起來是個不起眼的小功能,但做的不好,卻會對整個車輛輔助駕駛體系的使用造成巨大的影響。
![](https://img.jasve.com/2024-1/6dac8554a1c76e5045abbb11c13718ad.webp)
那麽在簡單的原理下,沃爾沃的雙目網絡攝影機DUS駕駛員感知系統是怎麽做的呢?
首先,硬件堆足,確保監測的準確性。在其它品牌有一顆監測網絡攝影機就值得書寫一波的時候,沃爾沃在EX90上行業首創地搭載了2顆200萬像素紅外網絡攝影機,每秒監測眼動頻率達到60幀,遠超傳統的24幀,更加精準連貫。兩顆網絡攝影機分別位於方向盤後和中央後視鏡下方,兩個不同角度的網絡攝影機對人體各項動作反復推敲計算,最大限度的提高監測準確性。多一個網絡攝影機,不止多了一組數據可供計算,更是多了一份硬件冗余,這樣不管是轉方向盤對網絡攝影機有間歇性遮擋,抑或是特定的角度、姿勢、衣帽等對某個網絡攝影機形成盲區時,依然有另外一個網絡攝影機在維持檢測的連貫性,避免後台數據計算形成「盲人摸象」的態勢,以至於造成誤判。
![](https://img.jasve.com/2024-1/c642ffb147cfc599fb6b6b49b786e0cf.webp)
其次,軟件到位,且和輔助駕駛系統做深度關聯。根據分心和疲勞程度,沃爾沃做了三級的漸進式提醒,進行非常科學的決策,決策的原則就是:一般情況下保證不過度打擾駕駛者讓人感覺煩躁,真正有需要的場景下提供足夠的保護和支援。一級只是提醒駕駛員介入,而二級三級幹預則會聯動車外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網絡攝影機、超聲波雷達等,系統在瞬間判斷當前行駛是否安全,必要時甚至可以接管方向盤,實作車道保持輔助的同時進行聲光提醒,如果依然沒有反饋的話,會減速剎停並呼叫救援。
![](https://img.jasve.com/2024-1/60ec1c1fda20727396be770bca2d5e9a.webp)
最後,駕駛安全不止停留在駕駛過程中,數碼化時代,數據安全也是同等重要。DUS系統不發送也不儲存使用者數據,所有數據都歸使用者所有,杜絕了私密泄露的風險,這也符合我對北歐人一向「社恐」的印象。
駕駛員監控系統,聽起來在整個智能駕駛體系中處在不那麽重要的位置。但在絕對的自動駕駛普及之前,它的重要性只會隨著智能駕駛的深入越來越高,即時監控駕駛員狀態,隨時安排各項輔助系統深度介入。DUS就像智能駕駛時代新的「電子安全帶」一樣,成為安全的第一道重要防線。我覺得可以套用一句廣告語—— 安全帶發明者,再一次發明安全帶。
![](https://img.jasve.com/2024-1/443afc99e0cee4589b3b192ad5e1d81b.webp)
沃爾沃的整個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就是由類似DUS這樣,把每個不起眼的「裏子」功能打磨到極限,才打造出了最安全的智能純電動汽車。無論是人本安全、車外安全、車身安全、車內安全,全都做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