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確一下,汽車生產出來是為了賣出去,不是為了吹牛。
全世界截止目前最大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美國和歐洲。日本和南韓雖然生產汽車但是國內人少,主要是出口。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是美國。那會日韓剛剛開始經濟起步,類似於中國wto入市,那會一個縣也沒幾個私家車,大多數都是公務車和貨車。
豐田真的變成一家世界排名第一的企業還是上世紀石油危機的時候。
由於石油出了問題,美國面臨著油價太貴了,老百姓玩不起大v8了,傳統的美式車都停產的情況。日本的豐田和本田,靠著經濟耐用油耗低的優勢,十來年就占領了美國市場,到目前為止,美國都是日本車的主要銷售國家。
這就得美國的國情看問題:
1.土地面積大人口少,人人都有。,就跟咱們這邊人人有個小電驢一樣,買個菜都得跑幾十公裏以外,沒有汽車不行。
2.人工勞動力貴,修車貴。美國地方,東西不值錢,都是從中國這類進口的,便宜。但是人工貴,服務業。車子要是總愛壞,修車就是一大筆錢。中國還得去外面路邊攤換機油呢,美國都自己換,省錢。
3.二手車交易是主流。幾乎二手車三手車,這類東西才是大家買車的主要。新車和話豪車在美國反倒沒那麽主流。如果二手車好賣,質素可靠毛病少,那就好交易。
豐田本田這類車,要想在美國賣的好,賺錢,就得復合美國的國情,畢竟那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既然問題已經明白了。那麽答案也就明白了。
1.車在美國是剛需,是每天離不開的工具,不能今天修好了,過兩天壞了,耽誤事。
2.美國市場成熟,汽油便宜,沒有攀比代步工具的文化,能用就行,便宜。
3.消費者主要購買二手車,還是要求質素靠譜。
那麽基於這些,也就是整出來一個動力很一般,但是便宜、皮實,保值率高的日本車。
至於動力,美國人就不在乎,天天代步的交通工具,能開就行,動力好不好的不是重點。而且喜歡動力大的,人家可以買美國車,又便宜,又動力大,就是質素不咋地。
所以,豐田車就這樣。
為什麽中國市場在2008年以後,日系就不如德系了。
對的,中國市場在2008年以前,也是日系的天下。很多人都知道南方是日系的天下,其實以前北方也是。尤其是雅閣這個車在很多政府也是官車。
不信的話,可以參考,hello 樹先生。王寶強要結婚,他想要個皇冠,兄弟給弄了個帕薩特害他沒面子,很生氣。
因為2008年以前中國還是很窮,窮人就需要解決,便宜,皮實耐用這些問題。
但是08年以後,中國經濟起來了,富起來的人就想要更好的,更大馬力的,刺激的,豪華的東西的時候。這就不是豐田會搞的了。
08年日本車在中國還在推的事自然吸氣和4AT的車。這時候大眾汽車帶著1.4T渦輪增壓和7DSG變速箱來了。中國人第一次見了,動力很猛的車。而且奧迪和大眾的官車形象,以及那時候中日的領土問題等等。
都導致了動力更好的大眾車一下子,超過日本車,成了中國的市場的主流。
講了這麽多用車不同的國情,問題,一句都沒有講,豐田動力弱,是不是技術問題,很明顯不是。一個可以搞出來2jz的汽車廠家,怎麽可能沒有技術。只不過是不想搞,美國就這樣,不需要。另外就是日本輕食了中國市場,不夠重視。
……………………………………………………………………
順便寫一下,過去如何提高發動機動力的幾個辦法。傳統的方式就是三種:
1、加大排量。美國人的腦回路就這麽簡單,由於美國沒有排量稅,而且汽油也便宜,還有himi結構的v8發動機也很便宜,這就導致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簡單,增加發動機排量。4.0的v8發動機闊缸到5.0、甚至6.3都是ok的。當個氣缸的容量變大,車自然就動力猛。這個方式僅適合美國的國情,沒有排量稅。
2、增加發動機轉速。典型的本田汽車和寶馬、雅馬哈、法拉利。這些企業的發動機技術都是頂級的,精密加工曲軸的強度又高又精密。他們可以增加發動機轉速。很多人都把F1的技術下放,動不動給搞一個8000轉紅線,甚至10000轉紅線的民用發動機。這種企業動力也很強,而且小排量也可以又大馬力,缺點就是低速沒勁,適合那種不堵車的國情。所以本田自從用渦輪以後,也很少在民用車玩高轉速了,成本太高。
3、增加渦輪。包括不限於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美國人由於v8排量大,機械就簡單可靠。歐洲日本中國都是有排量稅,搞不了太大的v8.只能是上渦輪,小排量的單渦輪,效能車上雙渦輪。
隨著排放法越來越嚴格,小排量渦輪已經是主流的車型。如1.5T和2.0T。
4、最後一個就是最近幾年搞得,上電機+電池。典型的本田NSX、還有一些純電的或者插混的,動不動就搞1000匹馬力。
從上面看,豐田基本上都會。大排量豐田在美國也有3.5自吸和5.0的V8,也有3.5混動,高轉速豐田也會LFA,渦輪這個簡單大家都會,電機也會。
所以,假如不是技術問題,豐田不搞大馬力,只能說是,買豐田的車主,對動力要求不高。要不然豐田也不會做一個es200這種慢悠悠的豪華品牌車型,而且銷量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