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果日系車結束中國市場,將給中日兩國帶來哪些損失和收益?

2023-02-09汽車

沒什麽,日系車在華的工廠和產能將很快被本土汽車企業收購整合並購,世界各國同此一理,比如就是這幾天的新聞,BYD準備收購一汽豐田在天津的泰達二工廠,很簡單,日系車銷量不行了,豐田還算靠降價能挺一挺的,尚且如此,2022年南北豐田在華銷售合計才195萬輛,本田和日產更完蛋,都是大振幅衰退,他們也一樣,預期銷售實在不行,那不還如趁著能賣上價趕緊把一些工廠和其它資產賣掉,BYD在2022年的表現,稍微關註點汽車的人就應該都知道,也不必細說了,總之現在對BYD來說限制他的就是產能。

而且你又說到韓系車,韓系車比日系車還要慘,現代起亞在華銷售去年還不到50萬輛,幾十萬輛的水平,市占率變成了和三星一樣的小數點,2021年的時候,北京現代的第一工廠就賣給了理想,現代在華有5座工廠,按他現在的不死不活的銷售數量,最後再賣掉兩三個工廠都不奇怪,而且中國市場曾經是現代汽車的最大單一市場,曾經也有180萬輛的水平,但又如何,市場經濟下,破產出清,收購重組司空見慣,不是說沒有諾基亞就不能做手機了。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華銷售可能不行,但是很依賴中國的產業鏈,靠中國產業鏈在中國生產,然後賣回本國或者第三國,這也很普遍,比如三星手機在華基本消失了,但三星手機在華依然以代工形式生產手機,依然是幾千萬部的水平,這麽說吧,中國生產了全世界大概70%的手機,我們當然不可能使用70%的手機,一半以上都是出口了,比如蘋果手機。汽車一個道理,去年中國汽車出口310萬世界第二,日本350萬第一,中國汽車總產量大概是2700萬輛,隨著未來出口的繼續暴增,一樣會存在中國生產,但市場未必在中國的國外汽車品牌,比如特斯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對中國本土產業鏈的依賴度是95%,同樣也是每年幾十萬輛的對中國以外市場的出口,尤其是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中國具備的技術和茶葉規模上的領先位置,日系車、韓系車、德系車很有可能就是在華生產新能源車電動車然後出口回他的母國或者其他國家,日系韓系還在猶豫,德系車已經很積極了,大眾寶馬去年在華都有大手筆的電動車產業鏈投資。

多說一句,這種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日系德系原本的汽油車產業規模比較大,技術比較先進,其本國的汽油車產業鏈成熟發達,反而導致他們不能「輕裝上陣」,受制於他們自己的百萬槽工和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錯綜復雜的內部產業鏈利益鏈,他們想改造原有的傳統汽車產業鏈很困難,要動的利益太多,如果在華另行投資生產,嵌入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反而就簡單的多,甚至讓中國本土企業代工都不是不行,其實也已經看到苗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