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想的不一樣,也可能是外務省的宣傳費用太足,日本氫能源方面專利壟斷根本就是假新聞,其實中國和美國都在搞氫能源車,中國和美國的氫能源車擁有量都比日本多。
很多人說氫能源車的專利被日本壟斷了,我們就看看日媒的報道吧,註意,這是日媒自己說的,而且不是野雞媒體,根據日經的報道:
2011~2020年,中國的氫能專利申請超過2萬件,增至2001~2010年的近10倍。在此次調查中,日本的申請件數比中國高出6成,但與2001~2010年相比日本的申請件數減少近3成,中日兩國的差距迅速縮小。 此外,按5個領域觀察氫能的專利分數,除了「利用」之外,中國在「制造」、「儲藏」、「運輸與供給」、「安全管理」這4個領域高於日本。日本在技術驗證上領先,但中國的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積極申請廣泛專利,中國的專利剩余有效期較長也推高了分數。專利有效期是二十年,十幾年前的專利在氫能源車量產之前應該就失效了,不看十幾年前的專利的話又完全不同了,根據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道:
2016年至2020年期間,氫燃料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增長了近四分之一(23.4%)。2020年,中國的創新者申請量最高,為7,261件申請,占總數的69%,其次是日本(1,186件申請,占總數的11.3%),德國(646件,6.2%),大韓民國(583件,5.6%)以及美利堅合眾國(403件,3.8%)。電動車與氫能源車並不是互斥的關系,很明顯氫能源車現在不管是成本還是安全性都是無法落地的,日本車企推出了幾個氫能源車就領先了?還差的很遠呢,現在還是氫能源車的初級階段,日本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能不能堅持到氫能源車的到來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汽車就是日本的第一支柱產業,2017年日本汽車出口額為16萬億日元,發貨金額占日本所有制造業發貨金額的19%(註意,鋼鐵、金屬制品等相關產業都不含在內)。
也是日本投入研發資金最多的產業。
汽車及相關產業在日本國內提供了約546萬個就業崗位,占總就業人口的8.2%。
汽車可是日本的第一支柱產業,日本車企之前押寶氫能源也是提前布局,然而現在電動車大行其道,後續還有多少資金推動氫能源車?我們可以想象,日本的這第一大支柱產業衰落對未來的影像,30年前日本還有很多產業可以失去,現在再失去汽車產業這可能就不只是衰落的30年了。展望未來?日本企業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吧,這大概也是這幾年中國申請氫能源專利更多的原因之一。
氫能源車是場馬拉松,現在離終點還非常遙遠,前10公裏的領先根本不算領先,30公裏才是馬拉松的起點,從日本的經濟和車企近況來看大概率後勁不足。
但是不管怎麽說日本的啦啦隊表現出色。
其實我想說的是氫能源對日本來說就像賭國運一樣,因為它的體量不太可能一起搞,當時電動車並不太行,不看好很正常,但是對於中美這種大國來說來電動車、氫能源車兩個一起搞根本不是事兒,總會有新創公司出現的,這是體量和市場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