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專欄案例的朋友應該會記得,在升級音響後如果原車主機音質不太好,我都會建議用手機(或者便攜式播放器)透過藍芽直接連線DSP,繞開車機系統,這是最低成本獲得好音源的方法。
很多車友就納悶了,藍芽不都是音質差的代名詞嗎?怎麽還建議用藍芽?這樣能比主機用線連線更好聽嗎?
我們首先要理解,音質好和音質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是說目前的藍芽音質是多麽多麽的優秀,而是相對於目前絕大多數的車載主機來講,手機直連DSP的音質明顯要更好。
手機連車機和手機連DSP有什麽區別?
同樣是手機輸出藍芽音訊訊號,我們發現手機直連DSP要比手機連線車機出來的音質好很多,甚至比大多數車機放U槽、光碟的音質還要好。(有些人又要杠一下,那是因為主機是高電平輸出,經過DSP的高轉低音質損失非常大,完全不能聽的。請這類同學思考一下為什麽有些車機同樣是高電平到DSP功放卻和手機藍芽直連DSP的效果沒有明顯差距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藍芽音質差這個觀念為什麽站不住腳了
首先要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藍芽聽音樂時的音質:
① 藍芽的頻寬。 這個主要影響的是藍芽的傳輸效率,效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的傳輸音訊資訊量越大,就有可能帶來更好的音質。
② 藍芽芯片的質素。越高端的藍芽芯片穩定性和相容性越好,不同版本藍芽的頻寬只是理論值,具體情況取決於收發器材的狀態和藍芽芯片的質素。手機目前的藍芽芯片都是整合的,wifi、GPRS這類都會做到一起,因為要滿足高整合度的要求。車載音響器材的藍芽目前大多數都還是獨立的芯片,更好的是獨立的模組。
③ 藍芽編碼、解碼以及相關電路設計。
而絕大多數覺得藍芽音質不好的人主要依據比較簡單粗暴——藍芽頻寬不夠,和有線連線差太遠,所以藍芽音質肯定差。
早期因為成本和技術所限,車內使用的藍芽版本較低、主機用到的藍芽芯片較差等問題確實導致藍芽音樂音質很差,也驗證了這樣的推斷,所以藍芽音質差就被廣泛的傳播開了。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從傳輸效率來講目前汽車音響改裝器材常用的藍芽支持的版本是4.0、4.2和5.0。
藍芽4.0版本目前能夠查到的資訊是傳輸理論上限為3M/s(實際速率肯定比這個低),4.2是4.0傳輸效率的2.5倍,同時升級了傳輸距離(10米升級到100米)和相容性。5.0的傳輸距離升級到300米,傳輸速率是4.2的兩倍。
其實傳輸距離的提升對於汽車音響而言意義並不大,主要是更大的頻寬帶會對音質帶來更大的潛力。請註意,這是傳輸速率帶來的潛力,並不一定全部轉化為音質(比如一部份器材對於用5.0版本的藍芽模組的支持還不太好,導致不太穩定)。
想要把這些潛力都盡量的轉化成音質,需要更好的藍芽芯片提供更穩定的連線,也需要更好的解碼及相關電路設計。這些恰恰是升級的音響器材的優勢
不僅是汽車音響系統,家用音響、便攜式音響以及耳機也都開始催生大量的藍芽音訊器材。這就像是磁帶到光碟再到數播的整體趨勢,是勢不可擋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連線和有線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不能總是抱著老觀念來批評某項技術。需要多方面的了解和更多的使用經驗才能更客觀的看待這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