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長城李瑞峰和華為余承東,他倆誰說得對?

2022-07-11汽車

或許把這兩個人並列不太合適,余承東這幾年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魏牌汽車CEO李瑞峰則沒有等量的知名度,這正好吻合了兩人近期各自關於「增程」的言論——余承東是從宣傳的角度談技術,李瑞峰是在技術的角度談技術。搞宣傳的當然知名度很重要,搞技術的當然更傾向於眼光向內。不過,在教育背景上,余承東是技術出身,李瑞峰是管理出身。

我們不考慮人物性格或者身份背景,僅從技術層面看,關於「增程式」這條技術路線是否先進,客觀地講,李瑞峰是對的。增程的技術方案據說最早能追溯到百年前的費迪南·保時捷,而長城的DHT與本田的i-MMD和比亞迪的DM-i類似,這條技術路線的專利在2019年剛剛過期,從時間上,DHT比單純的增程式是更新鮮的。當然,技術是否先進,不能只看時間,DHT的復雜性也甚於增程式,因此,從技術角度看,李瑞峰是對的。

然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如果只圖在技術上跟對手掙個高下,他的思路就有些偏了。我們固然要反對那些在工業領域裏不搞技術的機會主義者,但也絕不能鼓勵那些為了搞技術而搞技術,甚至讓技術路線偏離市場需求的企業行為。

還是拿出乘用車行業的事例。就說目前大火的比亞迪,這是一個首次實作在國內市場上大量蠶食日本、德國等外資品牌市場的中國國產汽車品牌。坊間都說,比亞迪的技術如何了得。但是,你相信比亞迪的制造工藝比豐田的要先進嗎?我希望是,但理智告訴我它不是。不過,令我們欣慰的是,豐田已經被比亞迪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搞得坐臥難安了。

在關於技術先進與否,選擇哪條技術路線的問題上,以豐田為首的日本車企跟李瑞峰是一樣的思路。日本車企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發揚光大了這個思路——采用先進工藝把發動機造得越來越精致,他們成功了,因為他們在這方面全球無敵。至於他們的這種做法是否把汽車工業引向歧途這種有爭議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論。汽車電動化的號角一吹響,全世界的新舊車企各顯神通,四處突圍,豐田們扭頭一看,當初日本引領、全球跟隨的局面已經不在了,慌了。

消費者選擇日本車和德國車,主觀上並不是因為這些車的制造工藝先進,而是從現實需求出發,認為它們能在可接受的價格上滿足自己的關鍵需求。如今人們選擇比亞迪也是同樣的原因,而比亞迪也並沒有在日本車企引領的技術路線上實作技術超越,它的成功在於選擇了另外一條更合理的技術路線。

回到李瑞峰與余承東爭論的這個話題上,增程式有沒有技術含量,對於企業是否選擇它並沒有很大的意義,如果有的話,主要也就是個護城河的問題,它的市場表現主要還是要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目前看,不管是工作邏輯還是市場表現,增程式顯然是能解決問題的,這對消費者來說,比技術先進更實在。

從這個問題本身看,李瑞峰是對的。但從企業對技術的理解上,他的言論可能是長城汽車在技術路線上存在困惑的一個縮影。當然,在當前汽車驅動方式劇變的歷史背景下,車企對技術路線存在困惑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相比較而言,余承東表現出的可能是華為在相同問題下的思路成熟,盡管他措辭上並沒有那麽講究,卻客觀上反映出,他從市場角度對增程式的理解恰是不偏不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