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原回答,再次重申只是一種個人觀點,覺得不對的就踩,覺得沒用的就劃過,倘若覺得還有點點借鑒意義,那就是我當初寫它以及現在沒刪除的原因,謝謝大家!
親戚裏有三個跑滴滴的,用的是電動汽車。
我個人覺得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不低,和油車相比,電動汽車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一能源成本低,二保養成本低。
以12萬多落地的電動汽車廣汽aions魅580款為例,電動汽車因為容易達到峰值扭矩功率,實際上136p的電車行駛質感遠遠高於1.5l的同價位油車,大概介於1.5t到1.8t之間(1.8l到2.5l),100以上高速差點,所以我們大概就拿1.5t(1.8l到2.0l)的油車做對比,比如傳奇的影豹。
那麽能源成本差多少?
影豹油耗在8.8左右約66塊,魅百公裏15度約6塊。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一般都在6到12倍之間。那麽一萬公裏差價就是3000到6000塊。
保養成本差多少?
其實保養成本單次差距並不大
燃油車小保養一般從幾百到兩千不等,成本為主要在工時和機油,電動車只需要保養空濾剎車油變速箱油和冷卻液,成本一兩百塊,這還是大保養,小保養就檢查檢查,都不怎麽花錢。但是,十來萬的油車也花不幾個錢,平均一萬公裏也就差小幾百到大幾百塊。
所以,round1,按每年一萬公裏算,電車比燃油車一年省3000到6000。
以上是優勢,那麽劣勢主要在哪裏?一,電池更換隱藏成本。二,車價折損過快。
電池需要多久更換,成本多少,現在不好說。雖然廠家都有電池質保,但是正常的折損曲線人家是不管不問的。那麽,折損多少才換,這也沒規定,自己掏錢換,肯定是能拖就拖,要花幾萬塊,平攤每年多少不好說。關於電池更換政策,及以後的價格,這都是目前不確定的,所以我們估計一下,假如按三分之一成本算,5年更換4萬費用,平均每年是8000塊。當然,五年以後什麽政策不好說,所以是這個成本不是一個確定金額的,但一定是應該考慮的成本。
二手折損失太快了。主要是一,二手商搞不懂不敢收,二市場認可低,出手難,三市場需求規模目前不大,純電汽車消費群體占比不高主要在一二線城市,更傾向於新車。四,電氣電子件多,技術換代太快,淘汰快。五,雖然優勢明顯,但也有充電焦慮和安全性擔憂問題待解決。所以,即使是保值率最高的特斯拉,對比燃油車,保值率只是中等水平,而廉價的諸如秦ev、埃安s、北汽等等保值率比同級同價國產車都差,例如我們不舉例卡羅拉,我們說思域,三年思域折損大概只是3w,二三年的埃安s折損大概在5w,而且是隨著電池損耗,折損越來越快。即使考慮換電池,對其二手價的擡升仍然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前五年,每年的折損也比油車多好幾千。
所以,大致估計一下,只是大致,不一定對。前五年十幾萬的電車折損成本平均每年高於油車3000到5000,第五年換電池後,折損有擡高,暫不考慮這階段保值率,5到10年的成本主要體現在換電成本平攤,大約也在4000到8000每年。
所以,round2,燃油車比電車每年省3000到8000元。
另外我不得不提,金錢成本只是一部份,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精力也是成本。電車平均快充在45分鐘到1個鐘,慢充更不用說了,包括尋找充電站的便捷性和加油站也是沒法比。電車在跑長途和堵車時的劣勢,充電焦慮,即便是油車也會自燃,即便是電車自燃率也不高,但仍然應重視短路故障造成的安全性損失。以上都是要考慮的,相比金錢成本,這些成本毫不遜色。
結論:如果純粹從金錢考慮,開的越多電車成本優勢越明顯,而拉的年限越久電車劣勢也就越明顯。比如跑滴滴,每年近十萬公裏,就是3~6w的能源成本差和數千元的保養成本差,這個時候折損和換電成本就無需過多考慮了。因為五年50余萬公歷奇本達到報廢標準了,至於電池只要不壞,即使損耗達到半數,可以像手機一樣一天兩充,也可以將就使用。對於家用來說,每年正常跑一兩萬公裏,電車相對還是省錢的。
但是,如果考慮金錢之外的劣勢,電動汽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包括充電站普及度,包括電池安全性提高,包括電池回收和換電便利性等等。總之,電車全面或基本替代燃油車,路還很遠。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更新說明
1.關閉評論
寫這個貼文,只是一種交流,就是說我有一些經驗,我寫出來作為我的一種看法。既然不是相關從業者,沒有相關利益,便不可能十分深入全面去研究了解,因此我很少用一定必須這種詞,盡可能保守估計,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比的參考,絕對達不到某些不友善的朋友說的想去科普,那我實在不夠格,也沒那種想法。關於對比,是舉例的,舉例就只是為了展示對比思路而已,不可能精確,十幾萬的跟二十幾萬的跟上百萬的區別很大,我沒辦法一一去對比,所以舉例十幾萬的,也是我比較熟悉的,舉例中的aions,是我爸爸用來跑網約車的,在等待居住證(他從老家來廣州)的大半年,基本就是我在開,現在跑了半年網約車,我經常跟他討論。
2.我是在讀研期間開通的知乎,那時候我也有微博和豆瓣,後來因為微博豆瓣的飯圈和打拳(包括男女)日盛,覺得這是一種基於權利責任不對等以及情緒發泄而不是理性的爭論潮流,於是結束了豆瓣和微博,覺得知乎能提供一些我想了解的資訊,也可以相對理性的交流。
我感謝評論區的朋友們,雖然我經驗有限,觀點也有偏頗,目前最明顯的是我其實不太清楚在復雜的長期使用中,動力電池實際使用壽命及安全性到底如何?這個肯定不是無良媒體說了算,如今的車評人因為他們的盈利模式,絕大部份不可能對此說實話,整體環境十分惡劣。至於廠家的數據,我想每一個關註汽車行業的朋友,你們一定明白數據吹噓是多麽的普遍而無法得到治理。我重申一下,我沒有說過五六年動力電池一定會更換,只是出於可能性做出一種估計,在總結的時候也基本按照最保守的費用估計,另外關於電池是否能夠順利免費更換,更是一個需要時間和大量案例去檢驗的,不是靠簡簡單單所謂的「終身質保」就能保障的。為了照顧噴子,我說明一下,這裏我是一種質疑態度,既不是完全否定也不是完全肯定,因為我不像你們一樣脖子上頂的是個二極管。
這裏我當然歡迎專業的觀點進行交流,包括所有部份我都歡迎有理有據的交流。但是噴子,我一定會給你最惡毒的反饋,你們是我最討厭的人,如果說,大量業余簡單的回答只是不能增加知識的垃圾,那你們的無腦噴就是破壞環境的有毒垃圾,我們對於社會環境的害處遠遠不及你們的零頭。
但是正如你們看到的,對人不對事的簡單的一句謾罵實在是太多了。有人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現實中誰能把觀點說的天衣無縫呢?作為一種交流觀點,是不是應該因其不完美而被謾罵?從去年起,大概是中美貿易戰,新冠,某笠事件以後,知乎再也不是那個知乎,幾乎關於任何話題的討論都充斥著情緒的發泄,越來越多的人根本不屑於去討論,他們上來就攻擊發言者,上來就扣帽子,連對方的觀點都沒看清楚,就是噴,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麽是正規的交流方式,也不在乎結果是否是正確的,只會以惡意揣測別人,認為別人都是他所仇恨的境外反動勢力,拳師,資本家,水軍等等。作為僅存不多的知識交流平台,它的衰落實在讓人惋惜,同時對大環境的收緊,我想一定有人也能感受到,所以我決定以後少發言了。
3.我關評論且以後不再發言,並不是我怕你們噴子。而是我深知道說服你們既費力也沒有好處,浪費我的時間精力,你們可以高興一下的是,我還不是對別人謾罵無動於衷的人,我會因你們的謾罵而激動,但是如果覺得我怕你或者辯論不過你,那麽你就錯了。我對大多友善的朋友表示感謝,你們賜予我很多知識,對噴子的這些話你盡可以不用理會,辨認噴子是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要點開他的回答,便可以看到滿滿的簡單的惡毒的無差別的嘲諷謾罵陰陽怪氣,強者抽刀向更強者,弱者向更弱者,而他們噴子,只會躲在虛擬世界裏到處泄糞,無它原因,只因為不用對任何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