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思維有什麽區別?

2018-01-25汽車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當副駕坐著從來不開車的人,和他們的溝通,尤其是與車相關的方面,就總是避免不了發生很多意識上的碰撞。例如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對城市結構的理解;對交通安全的理解;對用車細節的理解等等。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似乎在思維上有著難以逾越的理解屏障。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開車是項很專業的技能,而用車則又是生活中很普遍的習慣,所以當這兩個群體同在車內的時候,意識碰撞自然就避免不了了。這個生活上的細節很細膩,但是鋪開來分析的話也挺有趣的。如果你還是個不會開車的人,那麽這篇文章將對你很有參考意義。

生活習慣上的不同

來,回想下你所在的城市的樣子。如果你腦海裏的城市是扁平化的,並且由各大主幹道交織而成,那麽不用說,你肯定是個久居在此的老司機;如果你腦海裏的城市是雜亂的,呈現的都是常去的高樓大廈,那麽也不用懷疑,你應該是個不開車的人。

對所生活的城市產生不同印象的原因,在於這兩個群體對交通的理解有所不同。會開車的人會記路是必然的,因為每條路上所架設的電子眼,以及每個路口紅綠燈的時間,都是需要刻入記憶的東西(廢話,都是錢和分堆出來的經驗),久而久之每條路的走向自然就記住了。相反,如果每天出行都是地鐵或者公交,那麽道路上的所有元素自然就不用去操心,對其沒有印象也就很正常了(尤其是常年地鐵出行的人,對交通的概念更是弱化不少)。

對城市的理解不同,會演變成對出行的重點也不同,對出行的重點理解不同,就會產生很多出行意識上的分歧。例如對出行方便這個概念的理解,開車的人對出行方便的理解往往是不堵車,停車方便,而不開車的人對出行方便的理解則往往是步行區域內有多少繁華的商業街區。

所以如果你不會開車,那麽還是多理解你男朋友或者老公不帶你去繁華街區的原因吧,不是他們不願意去花錢,而是堵車和停車所花費的精力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另外很多人口中的「帶步路」,其實在擁堵的城市道路中,司機所花費的精力時間成本也往往比想象中高很多。正所謂:順路兩公裏,多跑十來裏。

事實上無論是司機順帶,還是正兒八經的打車,會開車的人與不開車的人之間的溝通也往往是很頭疼的問題。因為不開車的人對城市理解的不同,因此他們在指示司機接人的溝透過程當中,總是會描述出讓司機難以理解的地標形容詞。例如有人這樣說:「我在路旁邊的花壇這裏,旁邊有棵大綠樹,頭頂還有朵漂亮的白雲……」。

安全理解上的不同

記得有個網友說的話:「自從學會開車之後,騎車或者步行出門就可規矩了,因為他能想象得到司機口吐芬芳時的樣子」。在國內多年溜馬/騎行者為交通弱勢群體的觀念熏陶下,如今在生活中這部份群體對交通安全的意識也變得愈發薄弱。此外加上違章成本極低,以及法規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溜馬/騎行者群體當中很大部份人都在交通中越來越「任性」。

不可否認的是,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行人相對於車輛來說的確處於劣勢。但現在問題是,在絕大多數沒有發生事故的交通生活當中,司機其實才是處於弱勢的那方。扣分、罰款,加上道德指責,已經將司機逼到了交通中的絕對低位。所以說,闖紅燈的人其實跑的並不快,只不過是司機帶了腳剎車而已。

交通規則意識上的淡薄,加上對汽車行駛時的物理特性不了解,使得有些溜馬/騎行者在突破司機的意識底線時,意外的悲劇往往就發生了。其實汽車並不是想剎停就停的,也並不是所有的盲區都能觀察到的。汽車會禮讓溜馬/騎行者,那是在司機能意識到,且能控制住的範圍內才有效,否則,溜馬/騎行者就真的是弱勢群體了。

用車理解上的不同

對於用車理解不同這部份,更多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會開車的人對車輛使用技巧上的把握。如果這方面把握的好,那麽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之間的關系將會很融洽。舉個例子,在擁擠的地下停車場當中,會開車的人總是下意識地找個車位把車「藏」起來,或者去找離電梯間很近的車位。這時候司機在停車場裏並不是瞎轉悠,他只是想這個合理的停車位,所以不要催促司機慢悠悠的。

當車輛停進狹小的車位時,會開車的人往往會考慮車兩側的空間是否滿足全車人下車(我個人上班的時候會選擇將主駕駛側留得更窄,既方便右側車駕駛員上下車,也保護了自己的車不被磕碰),以及尾箱是否能夠方便的開啟取物,所以不要輕易嘲笑人家司機停個車都要反復挪位,人家可能只是為了讓你更方便的下車取物而已。

說完了會開車的人的用車細節,作為不會開車的人,做到這些也會讓司機很愉悅。最直接的就是不要太用力關車門,雖然用力與否對車的損害並沒有什麽明顯影響,但是對別人東西的愛護是最基本的尊重。另外不用手直接掰扶車玻璃關門(特別是無框車門的車型),以及不隨意蹭臟車的內飾,也是基本的常識。

總結

說了這麽多兩個不同群體對車認知的不同點,個人認為最根本的思維不同點在於,會開車的人對自由的理解是不會開車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特別是當你有了固定車位之後,車給會開車的人帶來的自由感無與倫比,也許是突然想去品嘗的那家小飯店,也許是朋友心血來潮的邀請,它都能隨時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