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特斯拉中國推新款 Model Y,續航最高 719 公裏,26.35 萬元起售,有何亮點?值得入手嗎?

2025-01-10汽車

特斯拉真正的麻煩事兒還不是產品設計和配置,而是FSD在華到底怎麽落地?

一方面是算力和數據匹配問題,國內的數據肯定是不可能出境的,而美國的算力卡,特斯拉好像也不大可能引進國內,特斯拉現在國內落地算力庫,唯一的可選項好像只有購買華為方案了,額,這畫面,有點美。

另一方面,特斯拉取消了所有的雷達,完全依賴於網絡攝影機的純視覺方案,這導致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純視覺純端到端,對算力的要求會更高,這會進一步加劇上一條的問題;另一方面,國內的城市智駕和海外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特色的電瓶車和亂傳馬路問題,會讓視覺方案的挑戰非常大。


很多人會說,Model Y依然是國內純電SUV的銷冠,你說這麽多,有什麽用?

短期內,確實是這樣,但市場從來都是動態的,智駕這個事兒的消費認知在極速建立中,使用者認知正在往跨越鴻溝去,以及,L3級自動駕駛法規正在極速推進,可能今年或者明年,我們就能看到至少在部份區域正式落地。

這兩件事兒疊加,智駕對於市場的影響會極速攀升,這絕對是顛覆性的,要比過去我們熟悉的新能源變革更大,更徹底。

這也是為什麽我說,BBA在中國一定會迎來大崩潰,且不會太久。

如果說油車和電車還有爭論的可能,那麽智駕完成消費者認知&法規落地之後,智駕和非智駕車子的區別,就真的是當年的智能機和功能機的區別了。

07年iPhone釋出的時候,諾基亞甚至都沒興趣正眼看一下,11年,諾基亞就原地暴斃了。


特斯拉的優勢其實是兩個,一個是電車先發著形象,另一個則是馬斯克的個人魅力,二者疊加形成了特斯拉領先的品牌認知。

但是,我們永遠記住,品牌是動態的,一旦產品體驗出現代差,且使用者認知建立完成,這種代差會很快把品牌幹崩掉,09年nokia N95還是高端的代名詞,11年諾基亞就成為了過去式了。

到目前為止,特斯拉所剩下的優勢,其實只有品牌了。

某種意義上,如果我們認為油車是當年的諾基亞,那麽特斯拉我覺得就是智能機時代的三星,而不是蘋果。

蘋果有iOS為基礎構建的生態護城河,但三星沒有,特斯拉也沒有。


至於說Model Y產品上的改善和提升,我覺得一句話就可以評價:特斯拉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使用者證明,他真的落後於國產新勢力們了,因為特斯拉的提升點,本質上其實就是向國內新勢力們學習的點。

上一代特斯拉還可以用極簡主義來為自己背書,而這一代的Model Y告訴大家,其實只有配置的有和無,沒有所謂的極簡主義。

不考慮品牌和智駕,Model Y也是落後於30萬價位純電標桿的智界R7的,特斯拉相較於智界R7,優勢是品牌,劣勢是智駕。

而恰恰,品牌也好,智駕能力也罷,都是動態的,智界R7的智駕能力還在快速提升,而特斯拉的品牌,本質上是在走下坡路的。


很多人說,特斯拉依然是高端新能源的銷量標桿,Model Y依然是銷冠,且遙遙領先,唱衰特斯拉有什麽用?

大家看一組數據,

22年特斯拉在中國區賣掉了43萬台車,23年這個數碼是60萬輛,24年則是65萬輛。

作為對比,22年理想賣了13萬輛,24年賣了50萬輛;問界22年賣了7.5萬輛;24年賣了38萬輛。比亞迪就更誇張了,從180萬輛增長到了420萬輛。

整體市場來說,新能源的滲透率翻倍了,特斯拉跑輸了大盤,且在新能源大盤加速增長的同時,特斯拉的增長率極速下跌。


我在22年的時候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樣版是三星,而不是蘋果

在中國市場,它未來的結局可能還不如手機行業的三星。比亞迪銷量超越特斯拉沒什麽好看的。接下來,至少在中國市場,我們會看到第二個、第三個和第四個超越者。

實際上,到而今,特斯拉正在呈現出當初三星的特征。

  • 第一、特斯拉無法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獨有體驗護城河,進而成為品牌的基石;
  • 第二、特斯拉無法在高端市場形成壟斷性的份額優勢,22年特斯拉吊打所有的新勢力,24年,特斯拉已經被理想和鴻蒙智行快速迫近,且很可能在25年被超越;
  • 第三、特斯拉不斷用價格戰來維持份額,導致其毛利率極速下滑,2022年,特斯拉的毛利是25.6%,而24年,特斯拉的毛利率已經降到了20%以下了,作為對比,賽力斯Q4的毛利率做到了27%。
  • 某種意義上,而今的鴻蒙智行更像是蘋果了,智駕護城河在極速確立,體驗和使用者認知優勢在不斷提升,高端市場快速向上,問界M9一騎絕塵。

    特斯拉毛利的下滑帶來的結果是,在未來,特斯拉想要透過價格戰來不斷提升份額的可能越來越低了。

    最後,我的結論,特斯拉至少在中國區,可能24-25年就是巔峰了,往後必然開啟下坡路,這不是一兩台產品決定的,而是從根子上來說,至少在中國區,特斯拉已經跑不贏理想和鴻蒙智行為代表的新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