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小米MIX 4的主要賣點是屏下網絡攝影機的全面屏設計,而iQOO 8 Pro明顯更偏向「配置全面強大且遊戲體驗突出」的全能旗艦。
實事求是的說,紙面參數上MIX 4系列可能沒有iQOO 8 Pro全面。
甚至實際體驗方面,考慮到近期MIUI穩定性不是很盡如人意,MIX 4能否扳回一程也很難講。
但我認為,小米MIX 4系列和iQOO 8的確不是一個賽道,這種對比並不是很有必要。
之前MIX 4釋出時我就說過:
雖然線上數碼愛好者可能不待見MIX 4,但我並不認為小米MIX 4這種風格就一定是錯的。不僅僅是說爛了的「參數不等於體驗」,更重要的是定位不同,硬件配置上的取向自然也不同。
MIX系列一貫主打全面屏設計,探索前沿科技,配置上未必是重點。
以我本人曾經購買的MIX一代為例,這款手機為全面屏設計犧牲了很多。
取消了聽筒後漏音確實比較嚴重,不凸起的網絡攝影機成像質素也確實不敢恭維。
而小米數碼系列一直比較水桶,配置上也比較註重全面、均衡,近兩代更尤為強調堆料。
小米11Ultra更是將堆料貫徹到極致,尤其是影像系統的凸起,說實話我個人覺得稍微有誇張了。
所以,用偏重設計的MIX 4對比極致堆料的小米11ultra,確實沒有必要。
當時說的是MIX 4系列和小米11 Ultra,換成iQOO 8系列也是一樣的。
小米MIX 4能否成功,我認為主要是看大多數潛在消費者,是否願意為MIX 4的屏下前置和質感買單。
只是若要問為什麽會有人將MIX 4系列和iQOO 8系列放在一起對比,這不是再正常不過麽?
線上數碼圈最常見的,不就是拿著紙面參數對比來對比去麽?
我一直認為參數不能完全代表實際體驗,也不認為SOC效能就能決定一切。
尤其是今年驍龍888的表現眾所周知,換成驍龍870說不定還是加分項,換成驍龍778我也沒覺得怎樣。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也很正常。
但有一點,不能雙重標準。
一些極端米粉對著OPPO VIVO的R系列/X系列怒噴「智商稅」、「割韭菜」的時候,怎麽不說線下機和線上機不是一個賽道?
一些極端參數黨對著華為P系列怒噴「行銷噱頭」、「長焦有什麽用」的時候,怎麽不說影像旗艦和全能旗艦不是一個賽道?
甚至就連小米自己,釋出會一次次列「參數對比」的時候,怎麽不說不是一個賽道?
所以我一直希望,線上數碼圈能少一些戾氣,正視不同類別消費者的需求,正視世界的復雜和多元。
最後再重復一遍:
小米MIX 4和iQOO 8 Pro並不是一個賽道:
看重屏下網絡攝影機的全面屏設計,推薦小米MIX 4:
看重螢幕、遊戲、自拍等綜合體驗,推薦iQOO 8 Pro